治療氣血虧虛、脾胃弱,這些中成藥最好用,一定要收藏好! 中醫(yī)上講“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百病常由脾胃衰弱而生,著名的古代醫(yī)家李東垣就靠一本《脾胃論》打遍天下無敵手。 現(xiàn)代人生活、工作壓力過大,經(jīng)常熬夜,加上飲食不規(guī)律、外賣橫行,脾胃功能已經(jīng)被嚴重的損害了,脾胃一虛弱,人體的氣血就不夠用了,各種毛病就都跟著來了。 例如:面色蠟黃 ,看起來不紅潤,整個人乏力,沒有精神 ,眼袋重,黑眼圈,腸胃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好,大便不成形,肥胖或消瘦,睡覺容易流口水等等。 脾胃虛弱都需要調(diào)養(yǎng),除了少吃生冷食物、規(guī)律作息、清淡飲食等,我們也可以選擇一些健脾養(yǎng)胃的中成藥來調(diào)理! 一、香砂養(yǎng)胃丸 它由砂仁、陳皮、茯苓、制半夏、甘草、大棗、生姜組成,具有健脾和胃,行氣祛濕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欲不佳、胃痛、胃脹、嘔吐酸水、嘈雜不適、不思飲食、四肢倦怠等。 二、參苓白術散 它主要由黨參、茯苓、白術、白扁豆、蓮子、山藥、陳皮、砂仁、豆蔻、桔梗、甘草等組成 ,具有補脾胃、益肺氣的功效,尤其適用于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瀉,也可以治療食欲差,氣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癥狀。 三、補中益氣丸 它主要由黨參、白術、黃芪、當歸、甘草、柴胡、陳皮、升麻組成,具有大補脾胃之氣的功效,身體消瘦、面色發(fā)黃、易疲勞,總覺得有氣無力,下午癥狀更明顯的人,很適合吃補中益氣丸。 四、人參歸脾丸 它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黃芪、當歸、木香、遠志、龍眼肉、酸棗仁等組成,具有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的功效。它不僅針對脾虛,更側(cè)重于心悸失眠,用于氣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黃等癥。 還有一個名稱類似的人參健脾丸,它重用黃芪、山藥,著重健脾益氣,主要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化、惡心嘔吐、腹痛便溏、體弱倦怠等癥。 如果是飲食過多或脾胃運化功能不足,導致積食,可以選用保和丸,也可以和上述中成藥聯(lián)合使用。 |
|
來自: 仁義和善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