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傳》中,梁山開始勢力成型,就是從晁蓋等人上山開始的。所以七星智取生辰綱,對于后來的梁山勢力來說,絕對具有非凡的意義。如果當時押送生辰綱的人不是楊志,晁蓋等七人也沒有劫取生辰綱,那他們是否還會上梁山?之后也就沒有梁山108位好漢大聚義的事了。所以楊志也是倒霉催的,剛被梁中書重用,就碰到了晁蓋一伙人。那換了武松押送生辰綱,結(jié)局又會如何呢?爆史君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武松與楊志后來一起在二龍山共過事,但很明顯,二人的關(guān)系并沒有多好。他們之所以能相安無事,主要是因為有大哥魯智深在居中調(diào)停。別看電視上的魯智深五大三粗,但實際上的他卻心思細膩,機智過人。上了梁山后,也隱隱成為“三山派”勢力的話事人。宋江在梁山說一不二,但在魯智深面前說話卻要再三掂量。而魯智深的這兩個兄弟,性格卻截然不同。楊志性格孤僻,出身將門,一生奔波只為官。武松性格豪爽,為人仗義,同時也嫉惡如仇。如果觸碰到他逆鱗,他寧要拋棄功名利祿,也要天涯海角追殺你。 那如果是武松押送生辰綱,又會做出哪些不同于楊志的選擇呢?首先,挑選路線不同。在未出發(fā)之前,楊志就曾為路上遇到強盜而憂慮過。為了防止引起賊人的注意,楊志特地要求梁中書將運送生辰綱的車子撤了,換成擔子讓人挑著。但即使如此,還是被人給惦記上了。而武松的性格卻是直來直去,他一定不會撤掉車子,而讓人去干那種費力不討好的工作。以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很有可能會帶著一幫護軍走大路。賊人來了,甩開膀子殺就是了。如果真這樣明刀明槍的干,估計晁蓋7人不一定有那膽量去劫生辰綱。 其次,武松不會喝下白勝的酒,更不會中計。雖然武松這人好喝酒,但那是在他沒有公務(wù)的情況下。一旦有正事,武松絕不會因為喝酒耽誤。而且武松不同于官吏出身的楊志,他一直在江湖中漂泊,對于江湖上下蒙汗藥、打悶棍的招數(shù)實在是太了解了。當初在孫二娘的包子鋪,他就沒有上當。同樣,如果與楊志走的是一條路線,那在撞見晁蓋等人后,他一定會提高警惕。白勝過來賣酒,他也絕對不會要。 然后,武松不會虐待手下,也不會被逼上絕路。在《水滸傳》中,楊志絕對是一個自私的人。他因為害怕碰上強盜,所以讓梁中書撤了車子,安排十個壯健的廂禁軍扮作腳夫挑生辰綱。為了防止途中生變,楊志一路催促禁軍們行走。走的慢了,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大家伙對楊志憋了一肚子氣。所以生辰綱丟失后,這些人不僅不會為楊志分擔責任,反而還將罪責全推到楊志身上。而武松最討厭的就是仗勢欺人的人,所以自己也不會去苛責、鞭打他們。如果用車子運輸?shù)脑?,禁軍們也不會那么累,不至于急切地買酒解渴了。即使丟了生辰綱,大家也一定都會賴武松,說不定還會為武松求情。 最后,晁蓋、吳用等人的結(jié)局。假如武松也不幸地中招了,被晁蓋等人劫去了生辰綱,武松絕對不會像楊志一樣心如死灰的想要自殺。他會先將跟隨他的眾人遣散,讓他們回去報告梁中書,把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然后開始天涯海角的追殺晁蓋七人。到時候,武松上梁山就不會是投奔,而是血洗了。參考武松在孟州時的“血濺鴛鴦樓”事件,就能看到晁蓋、吳用等人的下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