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某雜志社公布了世界超級富豪,其中有一半都是猶太裔的企業(yè)家。整個民族在世界人口的占比不過0.3%,卻掌握著直接的經(jīng)濟命脈。這也不禁讓人們好奇:流亡了幾千年,連個固定的場所都沒有,還能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奇跡?到底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在猶太民族中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借錢給朋友,將以失去友情作為利息。不管擁有財富與否,需要注意的一件事情就是不要把錢借給別人。同時自己也不能向別人借錢,那樣會使自己忘了勤儉,甚至變得越來越頹廢。 別看他們整天經(jīng)商,但和朋友之間真的很少涉及金錢。什么是朋友什么是金錢,在他們之間也有明確的劃分,二者不可摻和。倘若別人需要幫助,我們可以用其他友善的方式接濟,但借錢給朋友就相當(dāng)于給自己買了一個敵人。既然如此,路也會越走越窄。 “第二圣經(jīng)”《塔木德》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圣托克借給了薩冷300美元,他們約定的期限是一個月。二者的關(guān)系起初是非常好,生活中的幫手工作上的能手,只要有困難可以說是隨叫隨到。但明天就是薩冷還錢的時間,他的妻子非常著急,在家里團團轉(zhuǎn)。 “明天就到還錢的期限了,咱們根本都沒有錢。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每天都是讓還錢之類的話,這可怎么辦?”薩冷聽了之后十分淡定:“趕緊睡覺去吧,要著急的也不是你,你借他的錢,他比你還著急”。 其實話很簡單,也很現(xiàn)實,這種現(xiàn)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見。既然自己沒有錢,那干脆直接休息,著急有什么用?錢還是還不上。對于圣托克來說,如果自己逼薩冷還錢,不僅本金沒有了,二者感情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響。 這并不是說大家彼此之間不信任,而是在社會上避免不了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我們必須有一種精明的為人處世方式。即便你們關(guān)系非常要好,兩個人親密無間,但你能保證你在借給他錢之后就不尷尬嗎? 筆者就有這樣一個朋友,在之前我們關(guān)系都非常要好,幾乎也是三天兩頭來家里做客。后來因為借錢的事情,很少再來家里。聽一個朋友說因為借錢的事情,感到不好意思,怕見了面尷尬。每個人都有自尊,渡過難關(guān)的事情可以幫,但傷了彼此之間的感情又是何苦? 猶太人中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我喜歡你,你要借錢,我不能借,怕你借了,以后不再上門”,他們在缺錢的時候,一般多數(shù)都選擇的是商貸。因為這是一筆生意,我借得理直氣壯,我用得理所應(yīng)當(dāng)。 所以生活中不管我們是借錢者還是被借者,一定要做好全面的考慮。雖然是朋友,你最大限度地為別人考慮,但人家根本不理你那回事你有什么辦法?再多的好在人家面前也不值一提,最好的結(jié)果也只是感動自己。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強的民族,沒有之一”,他們之所以這么強,很大程度上和自己接受的教育有關(guān)。除了人盡皆知的《圣經(jīng)》之外,還有一本被他們譽為“第二圣經(jīng)”的《塔木德》。 有人稱《塔木德》是一本“經(jīng)商之書”,但在筆者看來這更像是一個“智慧基因庫”。因為它的撰寫經(jīng)歷了十多個世紀(jì),凝聚了2000多位學(xué)者對自己民族智慧的發(fā)掘和提煉,是整個猶太民族生活方式的“導(dǎo)航圖”。 當(dāng)?shù)厣踔吝€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貧窮的女孩兒,為了自己的嫁妝可以在教堂里把《圣經(jīng)》賣掉,但《塔木德》不可以,因為每個人都必須保持一生富足。直到現(xiàn)在,《塔木德》也已經(jīng)成為了猶太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整個民族靈魂和大腦的存在。 如果此時的你沒有人脈,沒有方向,不會處理生活中的朋友關(guān)系,那么我建議你讀一讀這本“智慧之書”,盡快開始成功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