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dǎo)讀:潘建華 
濫情人情誤思游藝 慕雅女雅集苦吟詩 ①香菱進園。②香菱學(xué)詩。③釵、黛對香菱學(xué)詩的態(tài)度。④黛玉論詩。⑤賈赦強奪古扇。 ⑥賈璉挨打。 1、“不如叫菱姐姐和我作伴去。我們園里又空,夜長了,我每夜作活,越多一個人豈不越好?!?/span>這是薛寶釵對薛姨媽說的話,“菱姐姐”指香菱。薛蟠被打后,無顏見眾親友,尋思外出去“游藝”——名義上是去做買賣,實際上是為了“躲躲羞”。薛蟠走后,薛寶釵打算帶香菱去大觀園住。只是香菱是薛蟠的小妾,身份特殊且尷尬。如果搬到蘅蕪苑去住,首先要說服薛姨媽。寶釵想到的理由,或者說借口有兩點,一是夜長園空,自己太孤單,讓香菱作伴去。二是自己每夜都要做針線活,香菱去了多個幫手。薛姨媽心疼女兒,以為寶釵的丫頭不夠使喚,說再給她買一個。寶釵忙說:“買的不知底里,倘或走了眼,花了錢小事,沒的淘氣。倒是慢慢的打聽著,有知道來歷的,買個還罷了。”這番話聽起來好像是把香菱當(dāng)丫頭使喚,實際上只是托詞而已,目的就是能帶香菱進園,讓薛姨媽不好反對。帶香菱進園,并非寶釵一廂情愿。香菱自己也有這樣的心愿:“我原要和奶奶說的,大爺去了,我和姑娘作伴兒去?!l知你竟說了?!毙脑傅脙?,香菱很開心,對寶釵充滿了感激之情。寶釵也笑著說:“我知道你心里羨慕這園子不是一日兩日了,只是沒個空兒。……所以趁著機會,越性住上一年,我也多個作伴的,你也遂了心。”這哪像小姐和丫頭的對話,分明就是兩個姐妹在喁喁私語,說著心中的悄悄話。在薛家,薛蟠也好,薛姨媽也好,他們母子都是把香菱當(dāng)作買來的丫頭。只有寶釵,把香菱當(dāng)作姐妹,對這個與自己年齡一般大小,身世卻無比不幸的女孩,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與關(guān)愛。否則,寶釵不會給香菱起了一個極富詩意的名字——“香菱”(第八十回);不會當(dāng)著母親的面,稱香菱為“菱姐姐”;也不會帶著香菱住進大觀園,讓“慕雅女”有機會能“雅集苦吟詩”。2、“我說你'得隴望蜀’呢。我勸你今兒頭一日進來,先出園東角門,從老太太起,各處各人你都瞧瞧,問候一聲兒,也不必特意告訴他們說搬進園來。若有提起因由,你只帶口說我?guī)Я四氵M來作伴兒就完了?;貋磉M了園,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span>這是薛寶釵對香菱說的話。香菱進了大觀園后,就請求寶釵教她作詩。寶釵半真半假地說:“你得隴望蜀呢。”“得隴望蜀”出自《后漢書·岑彭傳》:東漢光武帝劉秀對大將軍岑彭說:“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fù)望蜀?!泵钏谄蕉]右之后,再領(lǐng)兵南下攻取西蜀地區(qū)。寶釵引用這個典故,其意勸說香菱不要得寸進尺,貪得無厭。如果不是薛蟠離家“游藝”,不是寶釵巧妙說服薛姨媽,香菱連住進大觀園都不可能。毋庸諱言,寶釵確實不愿意教香菱作詩。主觀上,寶釵受到“女子無才便是德”思想的影響,認為女孩子的本分是做好針黹紡織之類的事情,讀書寫字反而會亂了性情。第三十七回,她勸湘云說:“究竟這(指寫詩)也算不得什么,還是紡績針黹是你我的本等。”第四十二回,她又勸黛玉說:“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瓦B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內(nèi)之事,……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庇兄@樣的思想認識,她當(dāng)然不愿意教香菱學(xué)習(xí)寫詩。客觀上,香菱五歲被拐子拐走,一直跟著拐子生活,養(yǎng)到十二三歲時被賣到薛家(第四回),先是作薛姨媽的小丫頭(第七回),后又成了薛大傻子(賈璉語)的“屋里人”(第十六回)??梢詳喽?,香菱在學(xué)詩之前,除了可能跟著寶釵認識一些字外,從沒有正兒八經(jīng)地讀過書。即便曹公借香菱之口,特意交代一句“我常弄一本舊詩偷空兒看一兩首”,但是香菱不識多少字確是事實。教一個不識多少字的人作詩,其困難的程度可想而知,這大概是寶釵拒絕香菱請求的直接原因。寶釵認為,香菱進園后的第一要務(wù),不是學(xué)詩,而是去見過老太太、太太和眾姑娘,“各處各人你都瞧瞧,問候一聲兒”。賈府畢竟不是自己的家,該講究的禮數(shù)一定要講究。正像寶釵向平兒解釋的那樣:“我今兒帶了他來作伴兒,正要去回你奶奶一聲兒……店房也有個主人,廟里也有個住持。雖不是大事,到底告訴一聲,便是園里坐更上夜的人知道添了他兩個,也好關(guān)門候戶的了。”這些話表現(xiàn)了寶釵做事周詳、面面俱到的性格。或許有讀者質(zhì)疑,寶釵為什么事先不打招呼,就帶香菱進園,來個先斬后奏呢?寶釵這樣做,并不是目中無人,擅作主張,也不是不把自己當(dāng)外人。而是有意避重就輕,淡化處理,不想讓香菱進園的事情弄得盡人皆知,更不想自己哥哥的丑事,再一次成為眾人茶余飯后的話題和談資。 3、“都是那賈雨村什么風(fēng)村,半路途中那里來的餓不死的野雜種!認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來!”這是平兒罵賈雨村的話。賈雨村為了討好賈赦,公然誣陷石呆子拖欠官銀,抄來古扇送給賈赦,把石呆子逼得家破人亡。賈璉看不慣父親和賈雨村的作為,說了一句“為這點子小事,弄得人坑家敗業(yè),也不算什么能為”的話,結(jié)果招來了賈赦的一頓毒打。平兒是賈璉的通房丫頭,一向性格溫和,見到賈璉被打自然心疼。她不禁爆出粗口,大罵賈雨村?!岸际悄琴Z雨村什么風(fēng)村”,用仿詞手法,由“雨村”而造出新詞“風(fēng)村”,暗示是賈雨村興風(fēng)作浪,給賈府帶來風(fēng)風(fēng)雨雨?!鞍肼吠局心抢飦淼酿I不死的野雜種”是一個偏正結(jié)構(gòu)的短語,生動形象地揭露了賈雨村的來歷和老底?!鞍肼吠局小保抵纲Z雨村原是胡州(諧音“胡謅”)人,后來漂泊到姑蘇,寄居在葫蘆廟里?!梆I不死”,暗指賈雨村曾經(jīng)窮困潦倒,靠賣字作文為生,差點餓死?!澳抢飦怼保抵纲Z雨村本與賈府沒有瓜葛,卻因善于投機鉆營,與賈府攀上了宗親。中心詞“野雜種”,是“野種”與“雜種”的合稱,形容賈雨村毫無人性,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畜生。自從賈雨村投了名帖、“認了”宗侄,與賈府攀上關(guān)系后,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他“生了”很多事出來。比如第四回“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第三十三回寶玉挨打,第四十八回賈璉被打等,這些事都跟賈雨村有著直接關(guān)系,由賈雨村惹出來的禍事。賈璉被打,表面上是賈赦責(zé)怪賈璉辦差不力,沒能從石呆子那里把扇子買來。實際上還是因為之前鴛鴦拒婚的事,賈赦認定鴛鴦和賈璉有私情,是兒子壞了自己的好事,所以心里一直窩著邪火惡氣,這一次終于逮到了發(fā)泄的機會。4、“誰知就有一個不知死的冤家,混號兒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窮的連飯也沒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舊扇子,……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寫畫真跡,(二爺)因來告訴了老爺。老爺便叫買他的,要多少銀子給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說:'我餓死凍死,一千兩銀子一把我也不賣!’……誰知雨村那沒天理的聽見了,便設(shè)了個法子,訛他拖欠了官銀,拿他到衙門里去,說所欠官銀,變賣家產(chǎn)賠補,把這扇子抄了來,作了官價送了來。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span>這是平兒說的話,交代了石呆子古扇被搶奪的經(jīng)過。石呆子,諧音“實呆子”,有兩層含義:一是形容他執(zhí)著癡迷于收藏古扇子。他家的二十把舊扇子,“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寫畫真跡”。二是形容他是榆木腦袋,有點冒傻氣。已經(jīng)“窮的連飯也沒的吃”,也不愿意把扇子賣掉。明知要買扇子的是賈府大老爺,得罪不起,他還死硬到底:“要扇子,先要我的命!” 這時候賈雨村出場了,這個“沒天理的”的“祿蠹”,不僅趨炎附勢、巴結(jié)賈赦,而且詭計多端、手段毒辣,他采用非常卑劣的手段,誣陷石呆子拖欠官銀,把人抓進衙門,抄了那二十把扇子作為“賠補”。最后古扇被賈赦據(jù)為己有,石呆子卻被關(guān)入大牢,“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讀者或許還記得,第十八回元妃省親時點了四出戲,其中有一出叫《豪宴》,情節(jié)與石呆子的故事非常相似:明朝嘉靖年間,權(quán)貴嚴世藩為了得到稀世珍寶“一捧雪”,誣陷寶主莫懷古謀反,把莫懷古逼得家破人亡。脂硯齋點評這出戲是“伏賈府之?dāng) ?。由此可見,搶奪扇子這件事,后來很可能成為賈赦獲罪、賈府被查抄的主要原因之一。5、“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span>這是林黛玉對香菱說的話。香菱住進大觀園后,就請求黛玉教她作詩。黛玉愉快地答應(yīng)了下來。那么,黛玉是如何教香菱學(xué)詩的呢?下面結(jié)合幾處人物語言,簡單梳理黛玉的一些見解和做法。人物語言一:“什么難事,也值得去學(xué)!不過是起承轉(zhuǎn)合,當(dāng)中承轉(zhuǎn)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這段話有下面幾層意思:作詩不是什么難事;詩歌要講究起承轉(zhuǎn)合;律詩中的承轉(zhuǎn)兩聯(lián)(即頷聯(lián)、頸聯(lián))要講究平仄虛實;“奇句”可以不受平仄虛實的約束。人物語言二:“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這段話包含的內(nèi)容有:作詩第一要緊是“立意”;好的詩歌要寫出“真”“意趣”(即真情實感);詞句修飾是“末事”(即雕蟲小技),不可“以詞害意”。人物語言三:“斷不可學(xué)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xué)不出來的?!边@段話中“這樣的詩”,指陸游的“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黛玉認為這兩句詩“淺近”,“格局”太小,只求對仗工整而缺乏“真”“意趣”,“斷不可學(xué)”。人物語言四:“你若真心要學(xué),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淵明、應(yīng)玚、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在這段話中,黛玉要求香菱必須做到,要作詩,先讀詩;讀詩要有所選擇;讀詩要精讀(“細心揣摩透熟”)與泛讀相結(jié)合;并為香菱開列了一個閱讀清單。人物語言五:“你只看有紅圈的都是我選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問你姑娘,或者遇見我,我講與你就是了?!痹谶@段話中,黛玉要求香菱認真閱讀重點詩篇,做到不懂就問。人物語言六:“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你且說來我聽?!毕懔庾x詩后,領(lǐng)略了詩中的一些“滋味”,急于說給黛玉聽。黛玉不僅耐心地聽取香菱的心得體會,而且與香菱展開平等對話,適時點撥引導(dǎo)。人物語言七:“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皆因你看的詩少,被他縛住了。把這首丟開,再作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作?!边@是黛玉點評香菱寫作的第一首詩時說的話,既指出存在的不足,又給予熱情的鼓勵。黛玉教香菱學(xué)詩,給我們留下了頗多的啟示,其中最根本的一點是,在香菱飽受生活磨難的人生中,是黛玉讓她擁有了一段短暫卻美好的詩意日子。 6、“什么難事,也值得去學(xué)!不過是起承轉(zhuǎn)合,當(dāng)中承轉(zhuǎn)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span>這是林黛玉對香菱說的話。香菱拜黛玉為師,學(xué)習(xí)寫詩。黛玉給香菱講關(guān)于律詩結(jié)構(gòu)與對仗的基本知識。“起承轉(zhuǎn)合”出自元代范德璣的《詩格》:“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zhuǎn)要變化,合要淵水?!边@是一種寫作結(jié)構(gòu),作文如此,作詩也如此。就律詩而言,“起”句也叫發(fā)句,指首聯(lián)的一、二句,起破題、點明題意的作用;起句的語言要平鋪直敘,直截了當(dāng)?!俺小本渲割h聯(lián)的三、四句,要依題寫景或?qū)懯拢Z言要舒緩從容,娓娓道來?!稗D(zhuǎn)”句指頸聯(lián)的五、六句,與“承”句相比,“轉(zhuǎn)”句意思或相應(yīng)或相避,要富有變化,避免重復(fù),如“承”句寫景,“轉(zhuǎn)”句就要寫事或?qū)懸?;“承”句實寫,“轉(zhuǎn)”句就要虛寫?!昂稀本湟步薪Y(jié)句,指尾聯(lián)的七、八句,起卒章顯志、首尾呼應(yīng)等作用;合句的語言要如深潭之水,言有盡而意無窮。關(guān)于律詩的對仗,黛玉說:“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边@似乎說錯了。正確的說法應(yīng)該是“虛的對虛的,實的對實的”。著名紅學(xué)家俞平伯認為,這是作者的筆誤:“當(dāng)真做律詩,把虛字對實字,實字對虛字,豈不要搞得一塌糊涂?難道林黛玉這樣教香菱而《紅樓夢》作者又這樣教我們么?這是承上文'平聲對仄聲’,句法順下,因而致誤。恕我不客氣說,恐非抄者手底之誤,實為作者的筆誤。語曰:'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舜f慮中一失也。”筆者贊成俞平伯先生的看法,這是一處因作者疏忽大意而導(dǎo)致的筆誤。但是也有讀者認為,這不是曹雪芹的筆誤,而是林黛玉的口誤。如《從以虛對實看黛玉論詩》(2009年8月2日《新民晚報》)一文作如下分析:“《紅樓夢》一書是曹公'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成章回’字斟句酌完成的,又經(jīng)歷了脂硯齋等人一次又一次的重評再評,如果還有這樣顯而易見的錯誤,這種可能性是不大的。……而是曹公故意為之,脂硯齋等人評點時集體保留,使這一段文字準確地敘述了黛玉偶爾口誤,香菱心領(lǐng)神會的真實場景,這真是生活中本真狀態(tài)的展現(xiàn)。”這段分析中,有兩處令人難以信服,一是何以見得曹公“披閱十載,增刪五次”,脂硯齋等人“重評再評”后,就一定不會再有錯誤呢?二是何以見得這是“曹公故意為之,脂硯齋等人評點時集體保留”,為了展現(xiàn)“生活中本真狀態(tài)”的呢?筆者認為,此處林黛玉的口誤,既無機巧,也不幽默,毫無藝術(shù)表現(xiàn)力,與第七回用“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刻畫焦大的醉態(tài),第九回用“呦呦鹿鳴,荷葉浮萍”表現(xiàn)李貴的無知等,不可相提并論。林黛玉是作者筆下的一個藝術(shù)形象,林黛玉的口誤,實質(zhì)上就是作者的筆誤。正是因為這樣的筆誤過于“顯而易見”,所以作者才毫無知覺,也更容易為脂硯齋等人所忽略。也有讀者認為,林黛玉所說“虛的”“實的”,不是指詞性的虛實,而是指寫景抒情的虛實。筆者認為,這種解釋忽略了當(dāng)時的具體情境和語境。當(dāng)時的情境是,香菱文化基礎(chǔ)不高,又是初學(xué)寫詩,黛玉給她講詩歌知識,一定是先易后難,循序漸進,不可能開口就談“情景虛實”這樣很復(fù)雜的問題。我們再看當(dāng)時的語境。“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边@段話共有三層意思:第一層“平聲對仄聲”,強調(diào)寫詩要講究用字的聲調(diào);第二層“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強調(diào)寫詩要講究詞性的虛實;第三層“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強調(diào)“奇句”(就內(nèi)容而言)可以不受“平仄虛實”(就形式而言)的限制。三層之間是“分——分——總”的關(guān)系。如果把“虛實”解釋為“寫景抒情的虛實”,從邏輯上看,它不能與“平仄”一詞相并列,又與“奇句”的內(nèi)涵相交叉。7、“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span>這是林黛玉對香菱說的話。在這之前,黛玉對香菱說:“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毕懔鈴闹形虺觯骸斑@些格調(diào)規(guī)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贝颂幍摹斑@個道理”就是指香菱的上述感悟。針對香菱的感悟,黛玉進一步解釋道:“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薄傲⒁狻敝缸髌返乃枷牒椭黝},是寫詩中最要緊的事,相比之下,詞句是否新奇還是小事?!叭粢馊ふ媪?,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里的“意趣”與“立意”同義,指作品的思想與旨趣;“真”指真情實感。只要寫出了真情實感,即便“詞句”不加修飾,也是好的優(yōu)秀的作品?!安灰栽~害意”,出自《隨園詩話》卷七:“太白'斗酒詩百篇’,'東坡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不過一時興到語,不可以詞害意?!痹兜脑馐牵翰豢梢蚓心嘤谵o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黛玉引而申之,用以說明不可因為過分講究詞句修飾,而損害了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總之,在黛玉看來,寫詩必須要講究平仄虛實、詞句修飾、立意意趣。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是,立意意趣第一,詞句修飾第二,平仄虛實最末。8、“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淵明、應(yīng)玚、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這是林黛玉對香菱說的話。她建議香菱,要想寫詩,首先要讀詩。黛玉依據(jù)“意趣真”的標準,向香菱推薦了九位古代詩人的幾百首作品。“王摩詰”:王維,字摩詰,世稱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園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佛”。“老杜”: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拾遺、杜工部、杜草堂。唐代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圣”。為了區(qū)別于晚唐詩人杜牧,故稱杜甫為“老杜”,杜牧為“小杜”。“李青蓮”: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田園詩人,被譽為“田園詩派之鼻祖”。“應(yīng)玚”:東漢末年詩人,“建安七子”之一。“謝、阮、庾、鮑”:分別指謝靈運、阮籍、庾信、鮑照。謝靈運,世稱謝康樂,南朝宋山水詩人。阮籍,世稱阮步兵,三國時期魏國詩人、竹林七賢之一。庾信,世稱庾開府,南北朝周詩人。鮑照,世稱鮑參軍,南朝宋詩人。王維的五言律詩,多寫山水田園,意境清淡,靜穆寧靜,表達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杜甫的七言律詩,大多寫于流寓蜀中、夔州期間,內(nèi)容厚重,感情沉郁,寄寓詩人心憂天下蒼生的情懷。李白的七言絕句,境界開闊,感情真率,表達了詩人追求自由、任情自適的個性。其他如陶淵明的詩樸質(zhì)無華,情真雋永;應(yīng)玚的詩平和清麗,自然流露;謝靈運的詩清新開朗,注重意境;阮籍的詩不事雕琢,言近旨遠;庾信的詩感傷時變,筆意蒼涼;鮑照的詩昂揚激越,豪放俊逸。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香菱本是個“極聰敏伶俐的人”,加之她勤奮刻苦,細心揣摩,很快就悟出了詩中三昧:“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有了這樣的感悟,她向“詩翁”的夢想又邁進了一步。9、“果然這樣,我就拜你作師。你可不許膩煩的?!?/span>這是香菱對黛玉說的話。自從進園后,香菱就萌生了學(xué)詩的念頭。她先請求寶釵教她,遭拒絕后又請求黛玉。黛玉答應(yīng)得很爽快,真讓香菱喜出望外。下面簡單梳理一下香菱學(xué)詩的經(jīng)過,看一看她多么勤奮刻苦,專心致志。第一步,讀詩。黛玉給香菱安排的閱讀量很大,要求她先讀王維的五言律讀一百首,再讀杜甫的七言律詩一二百首,再讀李白的七言絕句一二百首。這些詩只是“作底子”,也就是打基礎(chǔ)。然后還要把陶淵明、應(yīng)玚、謝靈運、阮籍、庾信、鮑照等詩人的作品看一看。如此下來,整個閱讀的總量將近有千首詩歌。其中有一部分詩歌還要精讀,比如王維的詩要“細心揣摩透熟”;讀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問,不能囫圇吞棗,不懂裝懂。香菱開始讀詩,“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shù)次睡覺,他也不睡”。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第二步,說詩。當(dāng)香菱讀完王右丞的五言律詩后,黛玉問她:“可領(lǐng)略了些滋味沒有?”讓香菱談一談心得體會。香菱說:“據(jù)我看來,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這番感悟,道出了詩的兩大好處:一是抒發(fā)人之心聲,能將人平時說不出口的心里話、難能可貴的真情流露,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二是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形象,引發(fā)聯(lián)想和思考,讓人從唯美的意境中去發(fā)現(xiàn)和汲取蘊含的情或理。 香菱還列舉了王維詩中的三個事例來作佐證:“那一聯(lián)云:'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雭頍熑绾沃保咳兆匀皇菆A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象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再還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這'白’'青’兩個字也似無理。想來,必得這兩個字才形容得盡,念在嘴里倒象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還有'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這'余’字和'上’字,難為他怎么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那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幾棵樹,遠遠的幾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竟是碧青,連云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象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正是因為勤于思考,用心揣摩,香菱在閱讀與寫作之間,很快就完成了角色轉(zhuǎn)換,正一步一步地登堂入室。第三步,作詩。這是香菱學(xué)詩的高潮,也是最艱難的階段。香菱以“月”為題,開始作詩。寫第一稿時,她又興奮又緊張,“茶飯無心,坐臥不定”,一邊作詩,一邊讀杜詩,一邊又和寶釵說話,一心三用,寫出的詩自然不夠理想。寶釵評價是:“這個不好,不是這個作法?!摈煊裨u價是:“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span> 寫第二稿時,香菱“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lián)竿痢保袝r嘴里嘟嘟噥噥,不知說些什么;有時皺一下眉頭,又自己含笑一回。但是寫出來的詩仍然不理想。黛玉評價是:“這一首過于穿鑿了?!睂氣O評價是:“不象吟月了,……句句倒是月色?!?/span>寫第三稿時,香菱“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睡在床上“兩眼鰥鰥”,滿目憂愁,難以成眠,一直折騰到天快亮才朦朧睡去,最后于夢中得了八句。眾人評價是:“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辈⒀埶尤朐娚?。香菱苦志學(xué)詩的故事告訴我們,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即便命途多舛,也要放飛自我的思想和靈魂。只要敢于追求,就能化繭成蝶,夢想成真。 10、“何苦自尋煩惱。都是顰兒引的你,我和他算賬去。你本來呆頭呆腦的,再添上這個,越發(fā)弄成個呆子了?!?/span>這是薛寶釵對香菱說的話。當(dāng)時的背景是,香菱第一次嘗試寫詩,“茶飯無心,坐臥不定”。寶釵為香菱擔(dān)心,“你本來呆頭呆腦的,再添上這個,越發(fā)弄成個呆子了?!遍_導(dǎo)勸慰她不要“自尋煩惱”,并揚言要找黛玉“算賬”去。那么,寶釵對香菱學(xué)詩究竟是什么態(tài)度呢?首先,香菱住進大觀園,是寶釵提議并一手促成的。沒有寶釵的成全,香菱學(xué)詩也就無從談起。其次,寶釵不愿意教香菱學(xué)詩是有原因的,之前已經(jīng)分析過。這里再補充一點,寶釵知道香菱的性格,憨實而沒有心機,天真卻很固執(zhí),一旦迷上學(xué)詩,很容易陷入“呆”“瘋”“魔”的狀態(tài)?!皩W(xué)不成詩,還弄出病來呢”,這是當(dāng)時寶釵最真實的擔(dān)心。她不希望這個不幸的女孩再受到什么傷害。第三,香菱拜黛玉為師,寶釵并未反對。當(dāng)“香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shù)次睡覺,他也不睡。寶釵見他這般苦心,只得隨他去了”。本來,香菱是以伺候?qū)氣O的名義進園的,學(xué)詩后卻是什么家務(wù)也不做。寶釵“見他這般苦心”,不但沒有責(zé)怪,反而是“隨他去了”。第四,在香菱學(xué)詩的過程中,寶釵也給予了一定的指導(dǎo)和鼓勵。如香菱作好第二首詩,寶釵看了笑道:“不象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個'色’字倒還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這也罷了,原來詩從胡說來,再遲幾天就好了?!睂氣O評點時態(tài)度真誠,不僅指出存在的問題,而且給以熱情的鼓勵?!霸瓉碓姀暮f來”,并不是批評香菱寫的詩不好,而是安慰香菱,你不要灰心失望。大凡寫詩都是從“胡說”開始的,只要堅持下來,反復(fù)實踐,再過一段時間就會越寫越好了。第五,當(dāng)看到香菱“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的樣子,寶釵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對眾人說:“這個人定要瘋了!昨夜嘟嘟噥噥直鬧到五更天才睡下,沒一頓飯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聽見他起來了,忙忙碌碌梳了頭就找顰兒去。一回來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這會子自然另作呢。”看到香菱“苦志學(xué)詩,精血誠聚,日間做不出,忽于夢中得了八句”,寶釵“又是可嘆,又是可笑”,連忙問香菱:“得了什么?你這誠心都通了仙了?!闭Z言中充滿著焦急、感動、欣喜等復(fù)雜情感。第六,在香菱學(xué)詩的過程中,寶釵有兩次說“都是顰兒引的”??此曝?zé)備黛玉,其實也只是嘴上說說而已。當(dāng)香菱寫好第一首詩后,寶釵對香菱說:“你別怕臊,只管拿了給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說。”鼓勵香菱主動去找黛玉,讓黛玉提出修改意見。如果寶釵真有怪罪黛玉的意思,她會讓香菱這么做嗎?寶釵揚言找黛玉“算賬”,除了表現(xiàn)她想保護香菱的下意識外,還有就是和黛玉開玩笑,是她們姐妹之間無數(shù)次“斗嘴”中的又一次。再看黛玉,面對寶釵的抱怨,她卻笑著回答:“圣人說:'誨人不倦?!謥韱栁?,我豈有不說之理。” 背后的潛臺詞是,這件事可怨不得我??粗鴮氣O著急上火,黛玉卻裝作很得意的樣子。總之,在香菱學(xué)詩這件事上,寶釵與黛玉之間不但沒有矛盾,反而有分工有協(xié)調(diào),感情很融洽,配合很默契。就連香菱也深有感觸,她指著畫上的美人說:“這一個是我們姑娘,那一個是林姑娘?!痹谙懔獾男闹?,黛玉是她的好老師,寶釵是她的親姐妹。11、“這正是'地靈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么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梢娞斓刂凉?。”這是賈寶玉說的話。對于結(jié)過婚的女孩,寶玉向來沒有什么好感。但是也有例外,香菱就是其中一個。在這之前,寶玉是同情香菱的不幸身世,“可惜這么一個人,沒父母,連自己本姓都忘了,被人拐出來,偏又賣與了這個霸王”。在寶玉看來,香菱嫁給薛蟠為妾,就是“鮮花插在牛糞上”,被糟蹋了?!俺扇諊@說可惜”,說明寶玉不止一次為香菱的遭遇而感嘆惋惜;“他這么個人竟俗了”,言下之意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薛蟠是個粗鄙不堪的人,香菱也會因此變成平庸而不思進取的人。然而香菱苦志學(xué)詩,終有所獲。她的努力與成功,讓寶玉感到由衷地高興?!斑@正是'地靈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雖然香菱經(jīng)歷了太多的生活磨難,但是老天也賦予她溫柔殊異的情性和靈秀杰出的才華,讓她的生命在學(xué)詩中得到了升華。由賈寶玉對香菱的贊美,筆者還聯(lián)想到脂硯齋對香菱的一段評價:“細想香菱之為人也,根基不讓迎探,容貌不讓鳳秦,端雅不讓紈釵,風(fēng)流不讓湘黛,賢惠不讓襲平,所惜者幼年罹禍,命運乖蹇,致為側(cè)室。且曾讀書,不能與林湘輩并馳于海棠之社耳。”脂硯齋認為,曹公特意安排香菱進園學(xué)詩,就是為了彌補她“不能與林湘輩并馳于海棠之社”的遺憾。香菱的人生是不幸的,但是她卻得到了寶釵、黛玉、寶玉以及脂硯齋、曹雪芹等人的厚愛。“可見天地至公”!
特 別 推 薦
歡 迎 來 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