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藥】 馬藺花 《藥性賦·溫性》云:馬藺花治疝而有益。此五十四種藥性之溫者也。 本品為鳶尾科植物馬藺的花蕾。 文獻記載: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經(jīng)》蠡實:味甘平。主皮膚寒熱,胃中熱氣,寒濕痹,堅筋骨,今人嗜食。久服輕身?;ㄈ~,去白蟲。一名劇草,一名三堅一名豕首。生川谷。 《本草述》:按馬藺花即《本草》所謂蠡草花也。蠡草花、實,《本草》云,俱入藥用。乃蠡實于方書諸證主治不概見,而花則僅見于淋證及疝耳。觀《本草》于花不言治疝,而以治疝歸實,乃方書治疝盡主于花也。即茲,不可以明于花、實之通用乎。 《中華本草》 性味:微苦、辛、微甘,寒。 歸經(jīng):歸胃、肝、肺、脾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通淋。 主治:用于喉痹,吐血,衄血,崩漏,便血,淋證,疝氣,痔瘡,癰疽,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或入丸、散;或絞汁。 云說:鳶尾科藥物幾乎都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此藥平素不多用實在可惜,《上海炮規(guī)》有本藥,應用于熱淋理應會很有效。溫藥篇至此結(jié)束。明天將開始新篇嘍~ 【一方】 《醫(yī)方考》盜汗門第四十三 敘曰∶汗孔謂之鬼門,故盜汗不止,久久令人喪魄??济轿迨祝伪I汗之法,大可知矣。臨證而權(quán)度其宜焉可也。 當歸六黃湯 當歸 生地黃 熟地黃 黃芩 黃連 黃柏各等分 黃芪倍用 陰虛有火,令人盜汗者,此方主之。 醒而出汗曰自汗,睡去出汗曰盜汗。自汗陽虛,盜汗陰虛也。曰有火者,謂其證有面赤、口干、唇燥、便赤、聲音重、脈來數(shù)也。然陰虛所以盜汗者,陰虛之人睡去,則衛(wèi)外之陽乘虛陷入于陰中,表液失其固衛(wèi),故濈然而汗出。人覺則陽用事,衛(wèi)氣復出于表,表實而汗即止矣。當歸、熟地,養(yǎng)陰之品也。黃芩、黃連,去火之品也。生地、黃柏,可以養(yǎng)陰,亦可以去火。而黃芪者,所以補表氣于盜汗之余也。是盜汗也,與傷寒盜汗不同。傷寒盜汗是半表半里之邪未盡,雜證盜汗則陰虛而已。彼以和表為主,此以補陰為主。明者辨之。 云說:當歸六黃湯亦屬名方,眾人都知。吳昆的解釋也很到位,尤其是關(guān)于陰虛發(fā)生盜汗的機制分析。其黃芪倍用的奧妙就顯現(xiàn)無疑。 【一穴位】 足太陽膀胱經(jīng)-承筋 定位:在小腿后面,當委中與承山的連線上,腓腸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主治:痔疾,腰腿拘急疼痛。 針法:直刺1~1.5寸。 云說:對承筋、承山可以治療痔疾,我一直好奇。希望有高人指點。 (圖片來源自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