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用量】 半夏、竹茹各15g,膽南星、茯苓各12g,陳皮、枳實(shí)、人參各9g,菖蒲6g,甘草3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 本方在除濕祛痰的二陳湯為基礎(chǔ)上,加枳實(shí)、竹茹、膽南星以祛風(fēng)、清熱、滌痰,再配人參扶助正氣,菖蒲芳香開竅,共呈開竅滌痰之功效。 本方具有鎮(zhèn)靜,抗驚厥,擴(kuò)張血管,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huán),抗休克等作用。 【辨治病證】 中醫(yī)臨床運(yùn)用以中風(fēng)痰阻清竅(心),舌強(qiáng)不能言、苔厚膩為其湯證之要點(diǎn)。 本方適用于治療腦血管意外、中暑、低血糖休克、癔病、癲癇、昏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狂犬病后遺癥、病毒性腦炎和腦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艾滋病、藥物中毒性耳聾、鼻囊腫、鼻腔及類竇良性腫瘤、鼻及鼻竇惡性腫瘤、喉運(yùn)動神經(jīng)麻痹、喉痙攣、喉白斑病、喉癌、精神失常、一氧化碳中毒性精神病、喉痙攣、胃炎、慢性支氣管炎、甲狀腺功能亢進(jìn)、上肢麻木等病證。而必須癥見突然昏倒,舌強(qiáng)不能言,喉有痰聲,舌苔厚膩,脈弦滑者之病人。 【現(xiàn)代運(yùn)用與主治疾病】 1.昏迷(痰濕蒙蔽型)治宜滌痰開竅。 以本方為主治方。 若昏迷較重者,加服蘇合香丸1粒,每日3次。熱邪偏重者,則宜用菖蒲郁金湯。濕痰偏盛者,不可早用寒涼,以免引起冰伏之弊,治宜辛溫芳香,化其痰濁,宜加佩蘭、藿香各10g,生姜6g。 2.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痰蒙心竅型)治宜芳香開竅,滌痰熄風(fēng)。 以本方為主治方。另服蘇合香丸或至寶丹。 若肝風(fēng)內(nèi)動,四肢抽搐者,加鉤藤10g,全蝎6g。皮膚粘膜出血,咯血,便血,且血色鮮紅者,是為熱傷血絡(luò),宜加生地15g,丹皮、紫草各12g,水牛角粉3g(沖服)。痰涎壅塞氣道,痰雞喘促不安者,加鮮竹瀝水30~60毫升,每日數(shù)次。痰熱內(nèi)盛,神昏譜語,舌紅苔黃者,加鮮竹瀝水30~60毫升,天然黃、黃連各10g,成藥改用安宮牛黃丸,每服1丸,每日2~3次。 3.急性腦血管病(痰濕蒙塞心神型)治宜溫陽化痰,醒腦開竅。 以本方去人參,加遠(yuǎn)志10g為主治方。 若神昏不醒者,宜灌服蘇合香丸??卩洳婚_者,可用烏梅肉擦牙啟齒。4.病毒性腦炎、腦膜炎(痰氣郁結(jié)型)治宜滌痰開竅。 以本方加減化裁:大青葉15g,殊茯神、礬水炒郁金、膽南星、浙貝母、竹茹、半夏各10g,遠(yuǎn)志、菖蒲各6g,陳皮3g為主治方。 若躁亂不寧者,加磁石、青礞石、石決明(三味先煎)各20g。抽搐者,加鉤藤15g,僵蠶8g,羚羊角粉2g(另吞)。痰火偏盛者,加龍膽草、黃芩、七葉一支花各9g。 5.流行性乙型腦炎(痰蒙清竅型)治宜豁痰開竅。 以本方竹茹換天竺黃,去人參,加全瓜蔞12g,遠(yuǎn)志9g為主治方。 若喉間痰多者,用礞石粉2份,月石粉1份,玄明粉1份,混勻,每服1~3g,1日3次,灌服??裨瓴粚?,嚎叫哭鬧,舌紅苔黃者,去二陳湯,加龍膽草、山梔子,生地各12g,抽搐者,加僵蠶9g,全蝎4g、大便秘結(jié)如膠難下者,加生大黃8g(后下)。 6.艾滋病(完全期)(痰火內(nèi)盛型)治宜鎮(zhèn)肝熄風(fēng),化痰開竅。 以本方合鎮(zhèn)肝熄風(fēng)湯加減:生石決明(先煎)30g,龜板、代赭石(均先煎)各18g,天冬15g,膽南星、竹茹、玄參、鉤藤各12g,半夏、橘紅、菖蒲、生龍骨、生牡蠣(先煎)各10g,甘草6g為主治方。 若大便秘結(jié)如膠難下者,加芒硝10g(分沖),大黃6g。 7.藥物中毒性耳聾(痰阻風(fēng)動型)治宜滌痰祛風(fēng),蠲毒通竅。 以本方加天麻12g,全蟲10g,白附子6g為主治方。 8.鼻囊腫(痰濁濕凝結(jié)型)治宜燥濕化痰,散結(jié)消瘤。 以本方去人參、葛蒲,加豬苓15g,白術(shù)、澤瀉各12g,桂枝6g為主治方。若繼發(fā)感染,紅腫觸痛者,加蒲公英15g,黃芩、黃連各12g。囊腫久不消愈者,加絲瓜絡(luò)、路路通各15g,通草、地龍各12g。 9.鼻腔及鼻竇良性腫瘤(痰濁凝結(jié)型)治宜燥濕化痰,散結(jié)消瘤。 以本方加減:生牡蠣(先煎),陳皮各15g,枳實(shí)、制半夏、海蛤粉、昆布、海藻各12g為主治方。 若痰蘊(yùn)化熱,舌苔黃膩者,加車前子(包)15g,黃芩12g。 10.鼻及鼻竇惡性腫瘤(痰濁凝結(jié)型)治宜滌痰化濁,軟堅散結(jié)。 以本方加減:僵蠶、海浮石、海藻、昆布、浙貝母、茯苓、陳皮各15g,制南星、枳實(shí)、制半夏、山慈菇、雞內(nèi)金、穿山甲各12g為主治方。 11.喉運(yùn)動神經(jīng)麻痹(風(fēng)痰型)治宜祛風(fēng)滌痰,通絡(luò)開音。 以本方去人參、竹茹,加通草、全蟲、僵蠶、防風(fēng)各12g,蟬衣10g,甘草6g為主治方。 12.喉白斑病(痰濕聚結(jié)型)治宜燥濕化痰,散結(jié)祛濁。 以本方去人參為主治方。 若胸悶,痰多者,加全瓜蔞15g,浙貝母、郁金各12g。 13.喉癌(痰濁凝結(jié)型)治宜滌痰利濕,散結(jié)消癌。 以本方加生牡蠣、海蛤殼(均先煎)、海浮石各15g,山慈菇12g為主治方。若脾虛,倦怠乏力,舌淡胖者,加懷山藥、白術(shù)各15g。胸脘滿悶,飲食不香者,加麥芽15g,佩蘭、雞內(nèi)金各12g。 14.精神分裂癥(肝虛膽怯,痰擾神明型)治宜滌痰宣竅,解郁安神。以本方去人參,加丹參、生麥芽各15g,郁金、琥珀、薄荷各6g為主治方。15.癲病(痰瘀化火,蒙閉心竅型)治宜豁痰開竅,疏泄肝膽。 以本方去人參、竹茹、甘草,加生麥芽20g,丹參15g,白附子10g,龍膽草、柴胡各6g,郁金5g為主治方。 16.一氧化碳中毒性精神病(痰濕血瘀,壅塞清竅型)治宜滌痰去瘀,開竅安神。 以本方去人參、竹茹,加生麥芽20g,佩蘭12g,當(dāng)歸、赤芍各10g,白豆蔻5g為主治方。 17.散發(fā)性腦炎(痰熱內(nèi)閉,經(jīng)絡(luò)阻塞型)治宜滌痰開竅,瀉熱通絡(luò)。以本方去茯苓、人參、甘草,加雙鉤藤20g,大黃(后下)、川黃連各9g為主治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