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她遇見的不是李公甫, 只怕許仙真的會成為累贅, 成為一生凄苦的關(guān)鍵因素。 文/婉兮 圖/網(wǎng)絡 1 偶然看到網(wǎng)友說,許仙的姐姐是個扶弟魔。 乍一看,確實像。 畢竟故事一開始,許仙便寄居在姐姐姐夫家中,是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書生模樣。 大概率是靠姐夫的俸祿過日子。 哪怕后來進了藥鋪當學徒,也不見得能立刻坐診看病。距離掙錢養(yǎng)家,還有老大一段距離。在此之前,姐姐姐夫依舊要負責他的衣食住行,甚至幫襯著娶媳婦、生孩子。 當然,前提是許仙沒有遇見白素貞。 這對姐弟的家庭背景,劇中并未細致交代。 但許仙提到過,爹娘因痢疾而過世,“我自幼父母雙亡,姐姐如母,姐夫如父?!?/span> 由此可見,許姣容曾擔負著養(yǎng)育幼弟的重任,最后還帶著他出嫁,養(yǎng)在自己和丈夫的小家中。 如養(yǎng)兒子一般。 虧得李公甫為人厚道,俠肝義膽,并不計較多一口人多一分花銷。兩口子勤勤懇懇,一個主外、一個主內(nèi),倒也將許仙養(yǎng)得斯文儒雅,讀了一大堆圣賢書。 實屬不易。 誰料養(yǎng)大了小舅子,小舅子的兒子也變成了姐姐姐夫的責任。 彼時,那場人蛇之戀鬧得轟轟烈烈。白素貞和許仙,最終都為他們的愛情買了單。 不同的是,白素貞是被迫關(guān)進雷峰塔;而許仙,是自愿出家。 許多人不解,他怎么能舍下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兒子? 其實答案很簡單:他了解許姣容和李公甫,他知道,姐姐姐夫絕不會棄他的孩子于不顧。這兩口子會再次擔負起“父母”的責任,將小小的許仕林撫養(yǎng)成人。 換言之,姐姐是他的底氣。 有這底氣在,他就沒有后顧之憂。 果然,許姣容又含辛茹苦地撫養(yǎng)侄兒,一把屎一把尿、一口奶一口飯的,將小小嬰兒培養(yǎng)成了狀元郎。 2 如許姣容一般的姐姐,電影《我的姐姐》里也有一個。 但她不是女主角。 而是女主角的姑媽。 姑媽18歲時,考上了西師大俄語系,恰巧弟弟也考上了中專。作為女孩、作為姐姐,她不得不把讀書的機會讓了出來,因為母親說了,“什么事情都要緊著兒子來”。 后來廠子倒閉,姑媽到了俄羅斯做生意。 可她剛剛到達莫斯科,弟弟和弟媳便生了個女兒。作為姐姐的她,又被母親緊急召回,幫著照料新生的小侄女兒。 就這樣,姑媽在親情與責任中耗盡自我,將夢想徹底放逐,漸漸活成一個具有犧牲精神的姐姐、妻子、母親與姑媽,卻唯獨不是曾經(jīng)要考大學、要做生意的自己。 她的價值被定格在“女人”二字間,生兒育女、照顧家庭、幫襯兄弟。 僅此而已。 在弟弟和弟媳婦的喪事上,她忙前忙后,既要應酬吊唁的客人,還要端茶倒水煮面條。男人們卻搓麻將的搓麻將、看手機的看手機,無一人能幫上一把。 若不是被癱瘓的丈夫拖住,姑媽絕對會像許姣容一樣,將弟弟留下的遺孤接到身邊來,當作自己的孩子來撫養(yǎng)。 事實上,她本就撫養(yǎng)過侄女兒安然(本片女主角),目的依舊是幫襯弟弟。 我覺得,她和許姣容像是同一維度上的兩個經(jīng)典案例。 兩個女人,相隔千年,但都把“長姐如母”詮釋得淋漓盡致。 在傳統(tǒng)價值觀中,這便是極其顧家的好女人。她吃苦耐勞,任勞任怨,永遠都在為他人考慮,永遠都把自己排在末尾。 早些年,類似的苦情劇也曾稱霸一時不是嗎? 唯一不同的是,在許姣容生活的時代中,女人還不能上學、不能拋頭露面去工作。她還來不及擁有夢想,夢想便被社會環(huán)境殘酷扼殺了。 3 長姐如母? 《我的姐姐》中的女主安然,對這四個字極度排斥。 彼時,父母因車禍而驟然離世,留下一套房子,和一個6歲的弟弟。所有親戚都理所應當?shù)卣J為,這個已經(jīng)工作的姐姐,必須承擔“母親”的責任,將弟弟養(yǎng)大成人。 這幾乎是約定俗成的。 長兄如父,長姐如母。 若父母意外亡故,哥哥姐姐們就得化身“父母”,將未完的撫養(yǎng)義務義無反顧接過去,哪怕代價是犧牲自己的人生。 尤其是,傳統(tǒng)意義中的姐姐。 女性身份決定了她更細膩溫柔,更適合育兒和家務。由她們來撫養(yǎng)未成年弟弟妹妹,似乎合情合理,并無任何不妥。 就連許姣容和姑媽自己,都認為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一件事兒。 但安然抗拒得緊。 一方面是因為,她與這個6歲的弟弟毫無感情。 父母的重男輕女,令她對原生家庭無比憎惡,也連帶著,憎惡被當作寶貝疙瘩的弟弟。 另一方面則因為,她還有未完成的夢想。 當年被父母篡改志愿,她沒去成北京的醫(yī)學院,只在當?shù)貙W了護理,成為不被重視與尊重的小護士。 心高氣傲的她,一心想要考研到北京的醫(yī)學院。既完成個人價值追求,又叫父母看看,身為女孩的自己,也能做出一番事業(yè),也能為父母爭光。 她絕不能讓弟弟拖了后腿。 所以,她才會發(fā)出那樣一聲凄厲的控訴:“所有人都覺得他是我的責任,可明明做錯事情的不是我!” 4 私以為,安然是一位典型的新女性代表。 和過去的姐姐們相比,她們顯然更注重自我發(fā)展,對原生家庭中的種種關(guān)系,都有些疏離和漠然。 這和家庭構(gòu)造有關(guān)。 在過去數(shù)十年中,幾乎所有城市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模式,手足之情處在相對缺失的狀態(tài)下。 好比《我的姐姐》中的安然,弟弟是她上大學后才出生的。父母出事之前,她和弟弟并未見過幾次面,談不上感情,彼此都像是陌生人。 血緣關(guān)系是客觀存在,而手足至親,則是基于客觀基礎(chǔ)上的主觀思維。它需要漫長的時間來打底,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才有升華為“情感”的機會。 另一方面,時代變了,女性正在覺悟。 她們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而非家庭的附庸品。 所以,她們有權(quán)去追尋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不是活在舊道德的束縛之下,活在他人的唇舌之中。 到這里,“姐姐”這兩個字所代表的,已經(jīng)不再是姐姐這個群體。 它是千千萬萬女性的覺醒與抗爭,不養(yǎng)年幼弟弟與不結(jié)婚、不生娃一樣,都是聽從內(nèi)心召喚,在自我與家庭之間掙扎、爭取。 事實上,這也是許多姐姐們的真實寫照。 許姣容很善良很寬厚,可我們不再愿意成為那樣的女性。因為她的人生和幸福,都不能掌控在自己手上。 假如她遇見的不是李公甫,只怕許仙真的會成為累贅,成為一生悲苦的關(guān)鍵因素。 過度犧牲,有時是對自己的極不負責。 5 《我的姐姐》上映兩天,結(jié)局卻令許多觀眾不滿。 雖然在電影末尾,弟弟的歸屬尚未明確,但姐弟相擁的畫面,似乎已經(jīng)構(gòu)成了某種暗示。更何況,姐姐并未簽下與弟弟再不相見的協(xié)議。 由此,觀眾們看到了“妥協(xié)”二字。 他們認為,姐姐安然勢必成為下一個姑姑。她會為弟弟放棄讀研與遠走高飛的機會,成為萬萬千千“中國式姐姐”中的一員。 如此,電影鋪排出的“女性獨立”仿佛都成了笑話。甚至有人譏諷,這不就是赤裸裸的《姐道》嗎? 不過,我不贊同這種看法。 因為姐姐不再是“被迫”撫養(yǎng),而是“自愿”接受。促使她做出這一決定的,并非旁人的道德綁架,而是血溶于水的親情感召。 畢竟到了最后,她和弟弟都真正喜歡彼此、需要彼此了。 雖然在電影的原型事件中,那位姐姐義無反顧將弟弟送人,又毅然決然開始了新人生。 事實上,姐姐的任何一種選擇,都可能引來激烈罵戰(zhàn)。 這是一個無解的命題。 無論是將弟弟送人去追尋夢想,還是為了弟弟放棄自我價值,都不可能完美解決問題,令事故中的兩個人全身而退。 它注定討好不了所有人。 它也無法誕生一個萬能公式,更無法解答所有類似問題。 惟愿每個姑娘,都記住姑媽那句云淡風輕卻又清晰有力的臺詞,“套娃,不是非要裝到同一個套子里去?!?/strong> 你首選是你自己,然后才是姐姐、妹妹、女兒、妻子與母親。 有些犧牲,大可不必。 有些犧牲則不必懊惱。 個人理想和家庭責任,有時就是魚和熊掌的兩難關(guān)系。 你只管聽從內(nèi)心,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婉兮,90后寫手,不偏激不毒舌,有溫度有力量。微博 @婉兮的文字鋪,個人公眾號:婉兮清揚(ID:zmwx322),已出版《那些打不敗你的,終將讓你更強大》,新書《愿所有姑娘,都嫁給夢想》火熱銷售中! 婉兮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