瘡癰上氣五臟閉塞解方 來源:《外臺秘要》 作者:王燾 朝代:唐·天寶十一年 年份:公元752年 散人注:療上氣,就是因?yàn)榛集彴b癥,長期不愈,不時出現(xiàn)“上氣搶心胸,奄奄不得息,腹中脹滿,食輒吐”,“胸中脅下支脹,乍去乍來,虛氣結(jié)于心中,伏氣住胃管,”感覺胸口結(jié)有水氣、癖氣堵塞,不舒暢等等病癥反應(yīng)。病人和醫(yī)生往往找不到病因,無從下手。 1、《古今錄驗(yàn)》半夏湯 療上氣,五臟閉塞,不得飲食,胸中脅下支脹,乍去乍來,虛氣結(jié)于心中,伏氣住胃管,唇干口燥,肢體動搖,手足疼冷,夢寐若見人怖懼,此五臟虛乏諸勞氣不足所致,并療婦人方。 當(dāng)歸 防風(fēng) 黃 芪(各二兩) 柴胡(半斤) 細(xì)辛 麻黃(去節(jié)) 人參(各一兩) 杏仁(五十粒) 桂心(三兩) 半夏(一升洗) 大棗(二十枚) 生姜(五兩) 黃芩(一兩) 上十三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黃一沸,去上沫,更入水一升,及諸藥,煮取五升, 分為五服,日三夜二。忌羊肉、生蔥、生菜、餳等。 2、雜療上氣咳嗽方四首 內(nèi)容:《廣濟(jì)》療上氣咳嗽,兼水氣、癖氣方。 葶藶子(熬) 貝母 桔梗 鱉甲(炙) 防葵(各六分) 白術(shù) 茯苓 大戟 枳實(shí)(炙)紫菀 旋復(fù)花 杏仁 橘皮(各四分) 芫花(二分) 大黃(十分) 皂莢(一分炙,去皮、子) 上十六味,搗篩,蜜和為丸??崭挂燥嫹缥嘧游逋?,日二服,漸漸加至十丸,以微利為度。忌桃、李、雀肉、莧菜、醋物、豬肉、陳臭等。 3、《深師》療上氣搶心胸,奄奄不得息,腹中脹滿,食輒吐。蘇子湯方。 蘇子(一升) 大棗(三十顆) 半夏(三兩洗) 橘皮 生姜 桂心(各一兩) 蜀椒(二分 汗)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忌羊肉、餳、生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