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雄 散——天雄、白術(shù)、桂枝、龍骨——主要針對陽虛不固的遺泄。 2、木防已湯——木防已、石膏、桂枝、人參——主行水散結(jié),因體虛有伏熱,所以用人參石膏為佐。 3、甘草干姜湯——炙甘草、干姜——溫養(yǎng)肺胃法,主要針對自汗出、小便頻數(shù)、心煩等情況。 4、桂枝加桂湯——桂枝、芍藥、生姜、甘草、大棗——溫通心陽,平?jīng)_降逆。如果下焦有寒,可改肉桂。 5、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桂枝、芍藥、生姜、大棗——溫陽助衛(wèi),用治痹 證。 6、黃芪建中湯——黃芪、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棗、飴糖——補(bǔ)中益氣。 7、桂枝加龍牡湯——桂枝、芍藥、生姜、甘草、大棗、龍骨、牡蠣——固澀劑。宜于陽氣不足。 8、桂枝去芍加麻附辛湯----麻黃、附子、 細(xì)辛——調(diào)太少同 病,此方結(jié)合桂枝去芍 湯鼓舞衛(wèi)陽,主要是透發(fā)寒邪。 9、桂枝生姜枳實(shí)湯——桂枝、生姜、枳實(shí)——通陽理氣,舒暢中焦為主。 10、腎 氣 丸——肉桂、附子、地黃、山萸、山藥、牡丹皮、澤瀉、茯苓——虛勞腰痛,痰飲短氣,小便不利,都為下焦陽虛,助其氣化。 |
|
來自: 仁義和善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