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西路街道辦事處:南起呂祖廟街,北至新華大街,東起錫林郭勒路,西至南順城街。轄12個居民委員會。該辦事處解放后以所在街道中山路而得名。 中山西路:街道。東起錫林郭勒路,西至舊城北門外。此路是呼市市中心干道之一,市政府所在地,經(jīng)濟(jì)商業(yè)區(qū),市直機(jī)關(guān)和許多商店駐此路兩側(cè)。此路解放前即為連接新舊城的干線,為紀(jì)念孫中山先生,故命名為中山路。又名大馬路,解放后修整拓寬。 公園東路:街道。北起中山西路,南至公園南路。主要建筑有市體育場、市展覽館。此街是解放后修建的。位于人民公園東側(cè),命名公園東路。 文化宮街:街道。該街是連結(jié)中山路和新華大街的一條街道。南起中山西路,北至新華大街。該街位于工人文化宮東側(cè),得名文化宮街。 呂祖廟街:街道。東起公園西路,西至大東街。為回、漢雜居區(qū)。此街中段路北原有一座呂祖廟(已拆除),故而得名。 新民街:街道。南起呂祖廟街,北至公園西路,西至剪子巷北口,為一“丁”字形街。該街解放前曾叫馬蓮灘(因馬蓮叢生而得名)。解放初更為現(xiàn)名。 南順城街:街道。南起剪子巷北口,北至中山西路。南順城街位于原歸化城城墻東側(cè),因其由北向南延伸,故而得名。 貝爾路:街道。南起中山西路,向北延伸,拐至錫林郭勒北路。該路為解放后修建。1954年以呼倫貝爾盟的“貝爾”命名。 前新城道:街道。南起中山西路,北至后新城道。是回族聚居的街道。解放前該地有通往新城的兩條大道,該道位于街南而得名。 營坊道:街道。東起文化宮街,西至后新城道。該道在解放前是去兵營之路,故得名營坊道。并延用至今。 東寺巷:巷。南起新民街,北至中山路。該路東有清真寺一座,位于清真大寺以東名為東寺,街道由此得名。 剪子巷:巷。南起大東街,北至新民街。剪子巷是因巷子彎曲交錯,形如剪子而得名。 資料來源:《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地名志(呼和浩特市分冊)》1985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