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藝術在于從學佛法中得來。要從佛法中研究出來,才能達到最上乘的地步。所以,諸位若佛法有一分的深入,那么字也會有一分的進步,能十分的學佛法,寫字也可以十分的進步。 ▲ 《弘一法師》微電影 談寫字的方法 弘一法師 – – 這一次所要講的,是這里幾位學生的意思--要我來講《關于寫字的方法》。 我想寫字這一回事,是在家人的事,出家人講究寫字有什么意思呢?所以,這一次講寫字的方法,我覺得很不對。因為出家人假如只會寫字,其他的學問一點不知道,尤其不懂得佛法,那可以說是佛門的敗類。須知出家人不懂得佛法,只會寫字,那是可恥的。出家人惟一的本分,就是要懂得佛法,要研究佛法。不過,出家人并不是絕對不可以講究寫字的,但不可用全副精神,去應付寫字就對了;出家人固應對于佛法全力研究,而于有空的時候,寫寫字也未嘗不可。寫字如果寫到了有個樣子,能寫對子中堂來送與人,以作弘法的一種工具,也不是無益的。 ▲ 弘一法師早年臨石鼓文手稿 倘然只能寫得幾個好字,若不專心學佛法,雖然人家贊美他字寫得怎樣的好,那不過是“人以字傳”而已。我覺得: 出家人字雖然寫得不好,若是很有道德,那么他的字是很珍貴的,結果都是能夠“字以人傳”;如果對于佛法沒有研究,而且沒有道德,縱能寫得很好的字,這種人在佛教中也是無足輕重的了。他的人本來是不足傳的,即能“人以字傳”—這是一樁可恥的事,就是在家人也是很可恥的。 ▲ 弘一法師早年臨嶧山碑手稿 今天雖然名為講寫字的方法,其實我的本意是:要勸諸位來學佛法的。因為大家有了行持,能夠研究佛法,才可利用閑暇時間,來談談寫字的法子。 關于寫字的源流、派別、以及筆法、章法、用墨……古人已經講得很清楚了。而且有很多的書可以參考,我不必多講。現(xiàn)在只就我個人關于寫字的心得及經驗,隨便來說一說。 ▲ 弘一法師早年臨祀三公山碑手稿 諸位寫字的成績很不錯。但是每天每個人只限定寫一張,而且只有一個樣子,這是不對的。每天練習寫字的時候,應該將篆書、大楷、中楷、小楷四個樣子,都要多多地寫與練習。如果沒有時間,關于中楷可以略掉; 至于其他的字樣,是缺一不可的。且要多多地練習才對。我有一點意見,要貢獻給諸位,下面所說的幾種方法,我認為是很重要的。 ▲ 弘一法師早年臨天發(fā)神讖碑手稿 我對于發(fā)心學字的人,總是勸他們:先由篆字學起。為什么呢?有幾種理由: (一)可以順便研究說文,對于文字學,便可以有一點常識了。因為一個字一個字都有它的來源,并不是憑空虛構的,關于一筆一畫,都不能隨隨便便亂寫的。若不學篆書,不研究說文,對字學及文字的可就不能明白--簡直可以說是不認得字啊!所以寫字若由篆書入手,不但寫字會進步,而且也很有興昧的。 ▲ 弘一法師早期篆書作品 (二)能寫篆字以后,再學楷書,寫字時一筆一圃,也就不會寫錯的了。我以前看到養(yǎng)正院幾位學生所抄寫的稿子,寫錯的字很多很多。要曉得: 寫錯了字,是很可恥的--這正如學英文的人一樣,不能把字母拼錯一個。若拼錯了字,人家怎么認識呢? 寫錯了我們自己的漢文字,更是不可以的。我們若先學會了篆書,再寫楷字時,那就可以免掉很多錯誤。此外,寫篆字也可以為寫隸書、楷書、行書的基礎。學會了篆字之后,對于寫隸書、楷書、行書就都很容易——因為篆書是各種寫字的根本。若要寫篆字的話,可先參看《說文》這一類的書。有一部清人吳大瀓的《說文部首》,那是不可缺少的。因為這部書很好,便于初學,如果要學字的話,先研究這一部書最好。 ▲ 弘一法師中期篆書作品 既然要發(fā)心學寫字的話,除了寫篆字而外,還有大楷、中楷、小楷,這幾樣都應當寫。我以前小孩子的時候,都通通寫過的。至于要學一尺二尺的字,有一個很簡便的方法: 那就可用大磚來寫,平常把四塊大磚拼合起來,做成桌子的樣子,而且用架子架起來,也可當桌子用; 要學寫大字,卻很方便,而且一物可供兩用了。 大筆怎樣得到呢? 可用麻扎起來做大筆,要寫時,就可以任意揮毫。大磚在南方也許不多,這里倒有一個方法可以替代: 就是用水門汀拼起來成為桌子。而用麻來寫字,都是一樣的。這樣一來,既可練習寫字,而紙及筆,也就經濟得多了。篆書、隸書乃至行書都要寫,樣樣都要學才好; 一切碑帖也都要讀,至少要瀏覽一下才可以。照以上的方法學了一個時期以后,才專寫一種或專寫一體。這是由博而約的方法。 ▲ 弘一法師中期篆書作品 至于用筆呢,算起來有很多種,如羊毫、狼毫、兔毫等。普通是用羊毫,紫毫及狼毫亦可用,并不限定哪一種。最要注意的一點: 就是寫大字須用大筆,千萬不用小筆! 用小的筆寫大字,那是很錯誤的。寧可用大筆寫小字,不可以用小筆寫大字。 ....... 再有一點須注意的: 當我們寫字的時候,切不可倚在桌上,須使腕高高地懸起來,才可以運用如意。寫中楷懸腕固好,假如肘部要倚著,那也無妨。至于小楷,則可以倚在桌上,不必懸腕的。 ▲ 弘一法師中期篆書作品 以上所說的,是寫字的初步法門。現(xiàn)在順便講講關于寫對聯(lián)、中堂、橫披、條幅……的方法。我們寫對聯(lián)或中堂,就所寫的一幅字而論是應該有章法的。普通的一幅中堂,論起優(yōu)劣來,有幾種要素須注意的。現(xiàn)在估量其應得的分數(shù)如下: 章法五十分,字三十五分,墨色五分,印章十分。 ▲ 弘一法師后期篆書作品 就以上四種要素合起來,總分數(shù)可以算一百分。其中并沒有平均的分數(shù)。我覺得其差異及分配法,當照上面所分配的樣子才可以。一般人認為每個字都很要緊,然而依照上面的記分,只有三十五分。大家也許要懷疑,為什么章法反而分數(shù)占多數(shù)呢? 就章法本身而論,它之所以占著重要的原因,理由很簡單,在藝術上有所謂三原則。即: (一)統(tǒng)一 (二)變化 (三)整齊 ▲ 弘一法師后期篆書作品 這在西洋繪畫方面是認為很重要的。我便借來用在此地,以批評一幅字的好壞。我們隨便寫一張字,元論中堂或對聯(lián),普通將字排起來,或橫或直,首先要能夠統(tǒng)一,字與字之間,彼此必須互相聯(lián)絡互相關系才好。若變化得太厲害,亂七八糟,當然不好看。所以必須注意彼此互相聯(lián)絡、互相關系才可以的。 就寫字的章法而論大略如此。說起來雖很簡單,卻不是一默可就的。這需要經驗的,多多地練習,多看古人的書法以及碑帖,養(yǎng)成賞鑒藝術的眼光,自己能常去體認,從經驗中體會出來,然后才可以慢慢地養(yǎng)成有所成就。 所謂墨色要怎樣才可以?即質料要好,而墨色要亮才對。還有印章蓋壞了,也是不可以的。蓋的地方要位置設中,很落位才對。所謂印章,當然要刻得好; 印章上的字須寫得好。至于印色,也當然要好的。蓋用時,可以蓋一顆兩顆。印章有圓的方的,大的小的不一,且有種種的區(qū)別。如何區(qū)別及使用呢? 那就要于寫字之后再注意蓋用,因為它也可以補救寫字時章法的不足。 ▲ 弘一法師后期篆書作品 以上所說的,是關于寫字的基本法則??僧斪饕环N規(guī)矩及準繩講,不過是一種呆板的方法而已。 寫字最好的方法是怎樣? 用哪一種的方法才可以達到頂好頂好的呢? 我想諸位一定很熱心地要問。我想了又想,覺得想要寫好字,還是要多多地練習,多看碑,多看帖才對,那就自然可以寫得好了。 諸位或者要說,這是普通的方法,假如要達到最高的境界須如何呢? 我沒有辦法再回答。曾記得《法華經》有云“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我便借用這句子,只改了一個字。那就是“是字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了。因為世間上無論哪一種藝術,都是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的。 即以寫字來說,也是要非思量分別,才可以寫得好的; 同時要離開思量分別,才可以鑒賞藝術,才能達到藝術的最上乘的境界。 ▲ 弘一法師后期篆書作品 記得古來有一位禪宗的大師,有一次人家請他上堂說法,當時臺下的聽眾很多,他登臺后默默地坐了一會兒,以后即說“說法已畢。”便下堂了。所以,今天就寫字而論,講到這里,我也只好說“談寫字已畢了”。 假如諸位用了一張白紙(完全是白的),沒有寫上一個字,送給教你們寫字的法師看,那么他一定說“善哉,善哉! 寫得好,寫得好!” 諸位聽了我所講的以后要明白我的意思—學佛法最為要緊。如果佛法學得好,字也可以寫得好的。不久會泉法師要在妙釋寺講《維摩經》,諸位有空的時候,要去聽講,要注意研究。經典要多多地參考,才能懂得佛法。我覺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藝術在于從學佛法中得來。要從佛法中研究出來,才能達到最上乘的地步。所以,諸位若佛法有一分的深入,那么字也會有一分的進步,能十分的學佛法,寫字也可以十分的進步。 一起學篆書 篆友喜歡本文可以分享和在下方點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