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法國科學家、微生物病理學之父路易.巴斯德發(fā)現了狂犬病毒。
1983年計算機工程師弗雷德科恩編輯了第1個可以自我復制的破壞性計算機程序,這就是世界上第1個計算機病毒。1988年中國國內的計算機系統(tǒng),第1次遭到了計算機病毒的襲擊。 計算機病毒只感染特定的計算機系統(tǒng),如果我們把計算機病毒和感染人的生物病毒特定對比,會發(fā)現它們具有很多相同的特征。事實上,計算機病毒的名稱也是源于自然界的病毒。
它們以特定的目標為感染對象,執(zhí)行特定的功能,不管這些功能如何復雜或者是簡單,最終的目標都是要摧毀被感染對象。 計算機病毒都是人為編制的,所以有明確的特定起源。感染人體的病毒科學家一直沒有找到真正的起源。
》病毒本身就不是一個完整的生物。 除了它能夠自身分裂以外,找不到生物的任何一個特性。當然,我們可以說病毒的存在是沒有目的的,但是它行為導致的后果卻在統(tǒng)計上是有明確的指向性:就是把被侵害的生物毀滅掉。 病毒的結構簡單到沒有辦法獨立生存,必須依賴于環(huán)境。所以病毒的一切變化都是必須在特定的繁殖環(huán)境中才能實現的。
對于決定病毒存在的遺傳物質來說,和決定其他生命存在的遺傳物質都是一樣的。 我們可以通過最終遺傳物質的存在,追蹤一個生命體的演化過程和它的來源。 》基因可以追溯物種起源,因為遺傳物質同時具有遺傳性與變異性。 Rna或者是DNA,承擔著物種延續(xù)的使命,同時在生物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中,這些遺傳物質又被記錄上了環(huán)境的烙印,表現出生命與環(huán)境的相互適應性。
基因同一單位點上的單個核酸的變異、置換、顛倒、缺失和插入具有4種不同的形式,但實際上發(fā)生的只有兩種,就是顛倒和轉換,兩者之比是2:1。 這種變異的結果只有兩種:適合生存或者是不適合生存。 而適合生存的那一種會在隨后的環(huán)境互動中被選擇的固定下來。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追蹤遺傳物質的變化來追蹤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而反推當時物種存在和生活的環(huán)境。 》從變異的概率性來講,DNA和RNA是一樣的。 但是由于DNA是雙鏈結構,要兩個鏈同時產生對應的變異,才能夠向下一代遺傳,所以DNA的病毒相對來說較穩(wěn)定。RNA是單鏈,復制的時候很容易產生亂碼。
基本上RNA病毒每復制一次就會產生一個變異,但是這種變異是隨機性的。 這種變異客觀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逃避免疫系統(tǒng)的追查、追殺。 》但是,不管如何變異,很難湊出一個新的功能。 正因為如此,病毒才有靶向選擇性,只感染特定的臟器。 這就好像我們把手表的元件放到一個盒子里面拼命的搖晃,偶爾會有兩個原件正好組合在一起,但是要組裝成一只完整的手表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檢查病毒上面有沒有特定的功能性的序列。而這些序列如果只有幾個基因完成的,那有可能在變異中隨機組合出來,如果是有一長串基因組合,那是不會在變異中隨機產生的。 》老鼠和人類的基因相似度為90%。 我們會相信老鼠會變成人類嗎?當然這種事情肯定是不會發(fā)生的。 這是因為即使是老鼠和人類相差的那10%的基因序列,也具有比較長的復雜結構,而這種復雜結構不可能在隨機的組合中完成。
這種決定病毒感染特性的基因片段,越復雜越長,越不可能在自然變異中產生,就越可能是人類人工編輯的結果。 這個編輯需要特定的分子刀~一種酶。 》絕大部分病毒,簡單到只有一個蛋白質外殼和一條DNA或RNA。 目前,科學家們在實驗室里只能夠復制出類似細胞的原始液滴結構,是沒有生命的。 如何讓一個無生命的物質活生生的動起來,這是需要解決生命本質性問題的世界性難題。
作為病毒的起源來講,目前有三種假設:第1種,被感染的宿主細胞產生之前就誕生了;第2種,是由某種特殊的細胞退化形成的;第3種,是由細胞身上的一個細胞器官脫落形成的。 第一種找不到化石證據,第二、第三種生物學上從未觀測到,連最接近于病毒的中間體都沒有觀測到。 》生命的起源與宇宙! 我們人類可觀測的宇宙大約是900億光年。這個宇宙被銀河系的銀盤分割成兩個虛擬的部分。 這實際上是一種人為的劃分,因為被銀河系銀盤阻擋的那一部分,我們的天文望遠鏡是看不到的。
根據哈勃定律,宇宙在以超光速膨脹。對于這種膨脹的解釋主流學說是廣義相對論的宇宙大爆炸。但是廣義相對論無法解釋宇宙之間物質密度的分布,所以有的科學家認為宇宙本身就在成長,它是一個生命。 英國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Fred Hoyle,1915~2001)認為宇宙是有智慧的,是活的。他專門寫過一本書《宇宙的智慧》。
人類關于生命的準確定義仍然沒有,所以關于宇宙是否有生命,這也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因為我們不知道生命誕生和消失那一瞬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但是宇宙有生命的這一種認識和觀點從古代就開始有,能夠解釋相當大一部分現象。 》可見物質之外還有額外的世界,是否和生命有關需要去探索。 我們知道可見物質只占宇宙中的5%,其他的95%是暗能量和暗物質。 我們沒有辦法撇清生命和暗能量暗物質的關系,同時還要承認本宇宙是在額外更高維度上的存在,否則無法解釋哈勃定律。
純粹人造的病毒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人為改造的病毒是一定存在的。 》遺傳物質的變異是否是純粹隨機的,這是關鍵。 如果認可,DNA或者RNA的變異是純粹隨機的,那我們很容易找到一個病毒上面人為編輯的痕跡,因為太復雜的結構是沒有辦法在純粹隨機中產生的。 當然,多個簡單的結構同時出現,也不太可能是隨機的。 如果我們不認可某種病毒的結構是純粹隨機產生的,又排除了人為的操作因素,說明大自然背后隱藏著更深刻的規(guī)律。
第1個單細胞生命的產生、病毒的產生,如果排除了人為的因素還具有某種特殊的規(guī)律,那么我們只能認為這種規(guī)律隱藏在暗能量、暗物質中,也可能和更高的維度有關聯,就是這種隱藏的規(guī)律賦予了第1個單細胞生命,也主導著病毒的產生。 病毒的變化,有太多的過程,太多的偶然,我們要排除所有的偶然性以后,才能指向是明確人為編輯的產物。 當然這個結論要有嚴肅的科學機構才能做出。 如果弗雷德.霍伊爾說的話是對的,那么我們不得不承認泛生命的存在,病毒和所有生命都在宇宙之手控制之下,這才是最讓人害怕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