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 注釋:⑴客:指崔明府。明府,唐人對縣令的稱呼。 ⑵舍:指家。 ⑶但見:只見。此句意為平時交游很少,只有鷗鳥不嫌棄能與之相親。 ⑷花徑:長滿花草的小路。 ⑸蓬門:用蓬草編成的門戶,以示房子的簡陋。 ⑹市遠:離市集遠。無兼味:謙言菜少。兼味,多種美味佳肴。 ⑺樽:酒器。舊醅(pēi):隔年的陳酒。古人好飲新酒,杜甫以家貧無新酒感到歉意。 ⑻肯:能否允許。這是向客人征詢。 ⑼余杯:余下來的酒。 譯文:創(chuàng)作背景:此詩是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歲時,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歷盡顛沛流離之后,終于結(jié)束了長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頭蓋了一座草堂,暫時定居下來。在詩人久經(jīng)離亂,安居草堂后不久,客人崔明府來訪,詩人心情高興,于是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 賞析:此詩前兩句描寫居處的景色,清麗疏淡,與山水鷗鳥為伍,顯出與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寫有客來訪的欣喜以及誠懇待客,呼喚鄰翁對飲的場景。全詩流露詩人誠樸恬淡的情懷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渾成,一線相接,把居處景、家常話、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刻畫得細膩逼真,表現(xiàn)出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