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分后,谷雨前,空氣隨著雨水變得濕噠噠的。這時候,如果還不注意調(diào)理體內(nèi)濕氣。一旦進入悶濕夏季,體內(nèi)的濕氣就更難除了! 濕氣對女性危害尤其明顯,不僅是容顏的天敵,更是很多婦科不適的源頭。濕氣淤積最明顯的地方是腰腹部,小肚子就越大,代表濕氣越重,嚴重的甚至會給臟腑帶來負擔。 并且和肥胖引起的贅肉不同,濕氣郁結(jié)的小肚子,即使你再努力節(jié)食、運動,也根本減!不!下!去! 要想夏天穿上美美的裙子,就必須在春天做好祛濕準備。貼心的小編就為大家準備了一份非常實用的“祛濕指南”。 茶飲篇 想要祛濕,就不得不提紅豆、赤小豆、薏米、芡實這幾味黃金搭檔。但幾個食材雖然祛濕效果好,但無法做到隨時隨地食用,食用起來費時又費力,難以堅持下來。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款懶人必備的祛濕神器——赤小豆芡實薏米茶。精選炒紅豆、炒赤小豆、炒薏米、炒芡實、橘皮、大麥、苦蕎、炒梔子八大優(yōu)質(zhì)藥食同源的食材,層層細致篩選,低溫烘培,科學配比,非常適合體內(nèi)濕氣較重的人飲用。 食療篇 四神湯,主要原料為薏米、茯苓、蓮子、山藥按1:1的比例配制,以甘平為主,甘能治水,故能健脾和胃。 四神湯里不但有茯苓化濕,還有薏苡仁來清熱,薏苡仁還能把濕氣轉(zhuǎn)化成津液,又有山藥蓮子補虛,且能鎮(zhèn)水,達到安神之功,使?jié)駳獠辉贋楹?,從而整體調(diào)理身體,達到健康。 整體功效:祛濕清熱,健脾養(yǎng)胃,美白皮膚,補益心肺,調(diào)肝固腎。 四神湯可煲湯,可煮粥,既能健脾又能祛濕,可作為日常膳食長期食用。 除了食療茶飲祛濕外,中醫(yī)的一些傳統(tǒng)療法對祛濕也是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也比較適合日常使用,值得一試哦。 艾灸篇 三個重點穴位介紹: 1、中脘穴 中脘穴有調(diào)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灸療可改善胃疾。 方法:每次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鐘。如果體內(nèi)濕氣很重,腸胃不適,可每日或隔日1次,連續(xù)施灸2~3周。養(yǎng)生保健可每周1~2次。 2、豐隆穴 豐隆穴位于小腿外側(cè)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濕,效果較佳。 方法: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濕化痰。 3、解溪穴 解溪穴位于腳背、踝關(guān)節(jié)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對于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 方法: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濕。 泡腳篇 春季濕氣加重,用溫水泡腳能更好地刺激經(jīng)絡(luò),振奮人體臟腑機能,有助于祛除濕氣,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欲,促進睡眠。泡腳泡到全身微微出汗即可。配合按摩腿上的祛濕三大穴:豐隆穴、陰陵泉、三陰交,效果會更好。 泡腳的話,一款好的足浴包對祛除濕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給大家安利一款真材實料、安全放心、小編親身體驗過的足浴包——漢方神農(nóng)本草足浴包。 這款本草足浴包配方講究,選用的都是諸如艾葉、紅花、丹參、當歸、益母草、干姜、川芎、桂枝等有活血通經(jīng)、溫中止痛、驅(qū)寒祛濕作用的中藥材,堅持泡腳,能祛除濕氣,有效改善濕氣重引起的一些身體不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