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冬瑟瑟發(fā)抖,忍不住懷念春夏的繁花似錦,爭奇斗艷......問題來了,史上最動人的“花兒”,是哪一朵? 美麗的花兒有很多,“最”就很難了!就像人們常說的“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各花入各眼”,哪里評價得出“最”?但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就讓我們相信:最動人的“花兒”,非ta莫屬! “名花傾國兩相歡”,“傾城傾國”是古人對美女的最高贊賞;一朵“傾國”的“名花”,還不夠最動人么?將美人兒比作花兒,恐怕連花兒都不會覺得被褻瀆吧!真正的美人是“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如花嬌美,更兼溫柔可人;如玉溫潤,更具出塵之姿......顯見著花兒與美玉是風(fēng)流無匹的,但一個花盆,能有多“風(fēng)流”? 持這樣觀點的人,大概受制于當(dāng)今的花盆...... 漫步花草市場,我們滿目所及的花盆,不是如紫砂壺顏色一般的塑料軟盆,就是白底藍字大小不一的瓷盆?;蛟S還有一些造型各異的花盆...... 但流水線的工藝十分明顯,根本是“泯然眾人矣”——應(yīng)該是“泯然”眾盆矣,沒有任何特色,挖掘不出任何美感。天可憐見!以前的花盆真不是這樣的。不然那美艷動人的“花兒”怎么肯屈尊降貴? 縱觀中國古代瓷器發(fā)展,八大名窯各自風(fēng)流是妥妥的: 越窯 耀州窯 龍泉窯 定窯 磁州窯 景德鎮(zhèn)窯 建窯 還有一座,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以“花盆”見長的“鈞窯”。別以為花盆“花”不出千姿百態(tài),登不得大雅之堂。作為始創(chuàng)于唐代的鈞窯,發(fā)展至金宋元明清時期,胎質(zhì)漸趨細膩不說,釉色更有玫瑰紫、茄子紫、海棠紅、胭脂紅、天藍、朱砂......還有出窯之前根本無法預(yù)測窯變色......作為一代文藝天王的乾隆皇帝,面對優(yōu)秀的花盆,也是忍不住要收藏點贊的...... 花盆的造型有幾種?現(xiàn)代花盆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我小的時候認(rèn)為花盆就是圓的,大不了是橢圓的......長大后發(fā)現(xiàn)有六邊形的,也就到此為止了。但是鈞窯的花盆卻不止于此。比如: 長方委角形 長方形,我們能理解;委角形,是個什么形?其實這是古代的一種術(shù)語。一般而言,我們的桌子、茶幾都是長方形,四個邊構(gòu)成的角度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直角。委角,就是將四個直角改成小斜邊從而成為八角形的一種造型。一個“委”字,大概表達著它自己的審美——總比直來直去的長方形柔和了許多。 海棠形 海棠花我們大抵都是見過的 海棠形的物件兒顯然不會一板一眼地去凹造型,但美感上也絕不會相差很多。 梅花形 梅花更是常見了...... 梅花形瓷器現(xiàn)代社會也十分常見了。 菱花形 說起菱花形,總是很容易就讓我想起菱花鏡,以及唐代詩人《明妃怨》中的那兩句:“匣中縱有菱花鏡,羞對單于照舊顏”...... 還有菊花瓣兒形 這些,都囊括在乾隆皇帝的審美之中...... 既然是乾隆爺?shù)膶徝?,其特色你我都懂?......想想我們曾經(jīng)分享過的幾乎不可能成功的“瓷母”,若是不夠富麗堂皇,怎么能傳遞出天朝盛世的景象?為此,乾隆時期的花盆,也是足夠艷冠群芳的。我們不得不承認(rèn),有時候,花盆比花兒還好看:囊括了我們所能想象的最美顏色,以及最吉祥的寓意。 在古代,皇家經(jīng)常使用的吉祥圖案其實也比較固定,比如說: 寶相花紋飾 以及我們非常熟悉的有龍有鳳的龍鳳呈祥、萬字、如意等等,它們或獨自出現(xiàn),或結(jié)伴而行,但無論如何,都是匠人們通過器物對統(tǒng)治階級表達的吉祥祝?!欠癜l(fā)自內(nèi)心,就見仁見智了。 比如說,乾隆時期的藍底粉彩寶相花紋盆。 雖然僅是一只花盆,但沒有絲毫“偷工減料”的味道?;ㄅ璧男沃疲俏覀冎疤岬降牧饣ㄐ?;紋飾的裝點,也體現(xiàn)著中國傳統(tǒng)講究對稱與吉祥的布局。顯然,這種凹造型的噴盆,比一個圓盆的燒制難度要大很多。外觀藍底之上,粉彩纏枝蓮?fù)兄f字花紋,更有纏枝紋點綴其間。底座也承載著吉祥如意,以祥云造型成就。 再比如,乾隆時期官窯出品的霽藍釉描金雙鳳寶罄紋盆奩。 官窯出品,必屬精品,否則皇帝陛下都不會放過他們。因其一盆一托的造型,稱之為“盆奩”。在亮麗的寶石藍釉上,用金色描出雙鳳以及寶罄的紋飾,華貴異常?!绑馈弊鳛楣糯鷺菲饕环N,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宮廷宴會之上;又因其諧音“慶”,更是被統(tǒng)治階級所鐘愛。乾隆皇帝就曾命令百名樂師在紫禁城中合奏罄,今天我們恐怕很難想象更沒有機會享受這種合奏的美妙與震撼了。 再比如: 湖綠地粉彩寶相三多紋六方盆奩 “三多”,指的是多福、多壽、多子?!睂毾嗷ā按碇喔?,”壽桃“代表著多壽,“石榴”自然代表著多子。 粉彩夔鳳拱花紋長方形盆奩 紋飾雖然繁復(fù),但柔和的配色讓人的心情舒緩了許多。 在古代工藝品紋飾中,尾巴卷起的鳳凰,稱之為“夔鳳”。夔鳳擁著寶相花,挽著萬字結(jié),既體現(xiàn)著對稱的美,更蘊含著吉祥與如意。 粉彩福壽寶相紋葵花式盆奩 直接將“壽”字燒鑄在瓷盆之上,配合以寶相花,真是說不盡的吉祥如意,道不完的福壽綿延。 松石綠地堆花金彩串枝花卉菊瓣式盆奩 菊花的多瓣兒造型一目了然,穩(wěn)穩(wěn)安放于有著祥云造型支架的托盤之上。金色的串枝花卉富麗堂皇,展現(xiàn)著皇家的雍容氣度;同時,也將福壽連綿的意韻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些或富麗堂皇,或雍容華貴的花盆,足以令我們眼花繚亂了;但這些,還不是乾隆時期花盆組合的全部。如果我們翻過花盆有底托,底部乾坤更別具匠心。眾所周知,花盆肯定不能“小家子氣”,底部必然是平正寬大的。這就意味著在燒制瓷器時,必須在底部設(shè)置若干支撐點來穩(wěn)定造型。再小的支點也一定有跡可循,宋朝官窯也曾因支點極小而被后世瓷器愛好者贊不絕口。但無論如何,都是一種無法隱瞞的“缺陷”。怎么辦?乾隆皇帝可是追求極致完美的九五之尊??! 不由得想起一個有關(guān)上官婉兒的傳說。 據(jù)說上官婉兒因與武則天男寵調(diào)笑而被武皇在震怒之下砸中額頭,留下一塊疤痕。事后武皇有些后悔,覺得女子容貌受損實在不妥。但心機靈巧的上官婉兒將其繪制成梅花形狀,反而成為流行一時的“梅花妝”。 乾隆時期燒制瓷器的主管官員們,恰有這樣的匠心獨運。他們將支點處的小孔勾勒數(shù)筆成其花形,并將其涂以真金。燒制成功后,再也沒有“支點”小孔,有的是一朵朵盛開的金花。奢侈是無疑的,但幾近完美也是必然的。 其實在博物館收藏的這些乾隆時期的花盆上,我們幾乎找不到任何使用痕跡。顯然,即便燒制成花盆的樣子,它們也似乎沒有什么真正的用途,不過是皇家陳設(shè)在旁以供觀賞的器物罷了。但至此我們卻不能否認(rèn)它們的“風(fēng)流成性”,是真的已經(jīng)深入骨髓了...... 所謂的風(fēng)流韻味,所謂的完美無缺,便是這樣旁人奪不走的習(xí)慣成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