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睜眼必定先辦的事兒:做題,搶分。做題,得分,理當如此。至于搶,得比肚里墨水兒,更比手疾眼快。挺有意思,退休也堅持。 與讀書有關(guān)我有四條線。伴搶分讀。選最感興趣的時政、書畫、旅游、大自然、黨史類三到四篇轉(zhuǎn)讀;藝文專讀;聽講;偶翻紙質(zhì)書。 讀書為的啥?一直讀,幾十年,好像也說不太清楚。所謂“書呆子”,全都如此?情商不足,交際乏力,別人在歡場酒場,咱在讀書。 唐宋八大家“古文運動”,就是對壘駢文、詞藻,向平實、厚重、言之有物發(fā)力,名之以“古文運動”,一如書畫“擬古”,古則高。 放眼世界,就藝術(shù)而言,大概只有中國崇尚古意、古境、古韻、古法、古趣 ,評說書畫印,一句“高古”占盡風(fēng)流,否則即不入流。 入古必得摹古,終生摹,摹終生,先畢肖,再化出,方成自家樣兒。開宗立派大師巨匠如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等,也是賴古成尊。 多年前買一套叫《錦灰堆》的書,翻幾頁就放下了,因為讀不懂,內(nèi)里都是古碑、古硯、竹簡、舊拓,且缺皮少毛,我沒讀出興味。 今天一早轉(zhuǎn)《古磚花供圖》一文,說釋達受與多位友人合作完成的“擬古新枝”,釋達受傳拓古磚,眾友人妙手點染仙葩。精妙絕倫! 前幾天還轉(zhuǎn)釋達受一幅 《百歲圖》,是將幾十種舊拓堆疊式創(chuàng)作而成。這種形式我覺得也是對古人、古物、古跡的膜拜,是真功夫。 在尚古、摹古、擬古、入古的藝術(shù)語境,古不能成為虛飾,更不能巧借以博虛名,得踏下身子入進去,功夫不到,稱“擬”亦無趣味。 2021-03-23 20:31:08 于鏤月裁云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