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過敏常用中草藥:艾葉、烏梅、防己、徐長卿、柴胡、甘草、枳實、蟬蛻、蛇蛻、細(xì)辛、牛黃、麻黃、黃芩、靈芝、陳皮、金蕎麥、地龍、桂枝、牡丹皮、黃芪、豬膽汁、蒼術(shù)、白果、紫草、蓽澄茄、生地黃、防風(fēng)、生姜、羌活、辛夷花等。臨床上經(jīng)常遇見過敏性疾病,中醫(yī)認(rèn)為“過敏性疾患”屬于氣血不足或肝腎不足,故而處方用藥一般使用補益氣血、補益肝腎的藥材。我個人常使用蟬蛻、烏梅、僵蠶、徐長卿、制何首烏、靈芝、紫河車、黃芪、白術(shù)、防風(fēng)、桂枝、柴胡、白芍、炙甘草,水煎服,日一劑,早晚溫服。臨床驗證多有良效(可隨證辯證加減應(yīng)用)。 外感退熱飲:荊芥9克,防風(fēng)9克,柴胡12克,葛根12克,金銀花30克,連翹12克,大青葉15克,牛蒡子9克,桔梗9克,蟬蛻6克,通草3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劑,早晚溫服。外感退熱飲,荊防柴葛根;甘通蟬桔牛,大青連翹金。臨床上可以遇見很多小兒高熱疾患(多屬于病毒感染),在此方基礎(chǔ)上加上一些清熱解毒的重樓、生石膏、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等有殊效(可以配合耳尖和十宣穴放血)。對于高熱驚覺可以緊急采用安宮牛黃丸內(nèi)服。 一貫煎:沙參、麥冬、當(dāng)歸、生地黃、川楝子、枸杞子。秋季陰虛,加上秋季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引發(fā)肝火旺盛,煮一點一貫煎,可以緩解秋燥和肝火,臨證可以加上白茅根、杭菊花、夏枯草、玄參、天花粉等。對于消渴患者可以加入石斛、天花粉、葛根、白術(shù)、西洋參、太子參、五味子、荔枝核(粉)進行調(diào)治,效果顯著。 一號宮(頸)糜(爛)散:蛇床子、枯礬、蛤粉、五倍子、冰片、章丹、黃柏、兒茶。宮頸糜爛是現(xiàn)代女客常見疾病,一般建議內(nèi)服祛濕熱之劑,配合外用栓劑、坐浴或中藥保留灌腸,外用藥物多選用芙蓉葉、乳香、沒藥、莪術(shù)、白芷、苦參、血竭、兒茶、黃柏、黃連、黃芩、大黃、蛇床子、地膚子、杠板歸、土茯苓、重樓、花椒、艾葉、白芨、白頭翁、枯礬、明礬、冰片、硼砂、六神丸之屬。 二至丸:女貞子、旱蓮草。臨床治療脫發(fā)、須發(fā)早白及失眠常使用二至丸配方以滋陰養(yǎng)血,常配合側(cè)柏葉、制黃精、桑葚子、黑芝麻(葉)、五味子、制何首烏、熟地黃、生地黃、川芎、天麻、人參(葉)等。 二冬湯:天冬、麥冬、天花粉、人參、荷葉、甘草,黃芩、知母。肺陰不足引起的久咳、肺癆、肺痿、陰虛盜汗等可以使用二冬湯加減治療,臨床常配合使用仙鶴草、霜桑葉、十大功勞(葉)、魚腥草、桔梗、浮小麥、沙參、玉竹、百合、石斛、敗醬草、款冬花、紫菀、白前、前胡、刺五加、蘭花參等。 二陳湯: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生活中很多醫(yī)者為化痰除濕而苦惱,放著二陳湯不用,實為不該。特別是嶺南地區(qū),痰濕多發(fā),可以選擇二陳湯加減調(diào)理,常配合炒二朮、姜竹茹、姜厚樸、炒僵蠶、魚腥草、款冬花、紫菀、桔梗、杏仁、車前子、白茅根、蘆葦根、薏苡仁、冬瓜子等。 徐長卿(又名鬼督郵、石下長卿、逍遙竹、寮刁竹、釣魚竿、一支箭、土細(xì)辛)辛散溫通,具有止咳鎮(zhèn)痛、利水消腫、活血解毒之效,能去邪而行氣血,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故適用于各種疼痛,臨床常用于治療跌打損傷。近代藥理學(xué)認(rèn)為其具有降壓、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鎮(zhèn)痛鎮(zhèn)靜、解熱抗菌、抗變態(tài)反應(yīng)之效。 天花粉(又名花粉、栝樓根、瑞雪),味甘略苦,性微寒,入心、肺、胃、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生津、潤肺化痰、消腫排膿、抗癌抑癌之效。①用于惡性葡萄胎、絨毛膜上皮癌、胃癌、肝癌、腸癌、肺癌等。②為治療消渴、肺熱燥咳、熱病傷陰、瘡瘍腫痛常用藥。③用于引產(chǎn)、對于惡性葡萄胎、絨毛膜上皮癌有特殊功效。對惡性葡萄胎的治愈率達95%以上,絨毛膜上皮癌的治愈率達50%。④本品還有較好的抗菌、抗病毒、抗早孕和抗艾滋病的作用。我在2012年曾使用本品配合紫草、馬齒莧、莪術(shù)、重樓、仙鶴草、烏梅、白英、檳榔、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半邊蓮、補骨脂、黃芪、靈芝等治療一例劉某絨毛膜上皮癌,效果值得肯定。 仙鶴草(又名龍芽草、龍頭草、瀉痢草、狼牙草)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抗癌消癰之功效。①用于肝癌、胃癌、腸癌、膀胱癌、宮頸癌及各種癌癥出血,有良好的抗癌效用。②有良好的驅(qū)殺血吸蟲、絳蟲、蛔蟲、滴蟲作用及抗菌消炎、止血作用。③治療吐血、咯血、便血、尿血、衄血、崩漏常用良藥。民間傳常敏毅先生抗癌單刃劍方:仙鶴草50~90克,白毛藤30克,龍葵25克,檳榔片15克,制半夏10克,甘草5克,仙鶴草要單獨煎煮,煎取汁備用;其他藥物一同煎取汁,和仙鶴草煎汁混和,一次頓服,每日1次即可。若飲藥有困難,可分次服,一日飲完。處方中使用大劑量仙鶴草就是取其抗癌作用,治療各類癌癥和癌性疼痛,效果很好。(本方為寧波常敏毅教授根據(jù)日本大阪漢醫(yī)研究所佐藤昭彥先生的一項研究成果而創(chuàng)立的抗癌基礎(chǔ)方,至今臨床已治療上萬人次的各種癌癥患者,取得顯著療效。馬來西亞同善中醫(yī)藥研究中心發(fā)表了對“抗癌單刃劍”方的有關(guān)實驗研究,更引起海內(nèi)外的關(guān)注。實踐證明,本方具有穩(wěn)定而顯著的抗癌作用,不僅對癌細(xì)胞有抑制活性,并有極強的鎮(zhèn)痛作用,特別是對早期發(fā)現(xiàn)的癌癥病人,常有滅除癌瘤的效果,使病人完全康復(fù)。一般患者服用后15天即有一定自我感覺,30~90天可出現(xiàn)明顯療效,特別是服藥后一定時間,癌痛感幾乎完全消失。大量臨床證明,本方對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乳腺癌、鼻咽癌、腸癌、胰腺癌等均有效,同時毒性實驗表明,本方還可長期服用,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抗癌方劑。 )國醫(yī)大師朱良春先生曾推崇此方,并給出加減方案:胃癌加黨參15克,百術(shù)10克,茯苓15克;食管癌加急性子30克,六神丸每次10粒含化,一日2~3次;肺癌加白茅根30克,黃芪25克,瓜蔞20克;肝癌加莪術(shù)15克,三棱15克;乳腺癌加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鼻咽癌加金銀花30克,細(xì)辛3克,大棗5枚;腸癌加皂角刺25克,地榆30克,酒軍10克;胰腺癌加郁金15克,鎖陽10克。(民間還傳有藤梨根(楊桃根——獼猴桃跟)+石韋(刀口藥)治療癌癥,也有一定作用。) 白毛藤(又名白英、蜀羊泉)味苦性寒,有小毒,入肺肝腎膀胱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祛瘀消腫、祛風(fēng)利濕、抗癌抑癌之功效。①用于鼻咽癌、肺癌、胃癌、肝癌、腸癌、宮頸癌等有良好的抗癌作用,能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促進機體的抗體形成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②治療傳染性肝炎及瘡腫。臨床上還常用于美白祛斑和肺系感染性疾患?!堕}東本草》載有“仙鶴草、白英能活血祛風(fēng)止痛,用于癌性疼痛,療效頗佳。” 山慈菇(又名草貝母、益辟堅)味苦性溫,有小毒,入肺胃肝膀胱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jié)、抗癌抑癌之功效。用于乳腺癌、食管癌、淋巴肉瘤、皮膚癌、甲狀腺癌、鼻咽癌、宮頸癌、肺癌(本品所含秋水仙堿是一種抗癌活性物質(zhì),對于肉瘤、肝癌、淋巴肉瘤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我常使用山慈菇治療急性痛風(fēng)、淋巴濾泡增生性咽喉炎和甲狀腺腫瘤。常用降尿酸方:山慈菇12克、威靈仙30克、飛滑石30克(包煎)、土茯苓30克、忍冬藤30克、金石斛10克、金錢草30克、澤蘭瀉各15克、薏苡仁30克(打)、粉防己12克、虎杖30克、生大黃10克(后下)、鹿角霜30克(先煎)、車前子30克(包煎)、烏梢蛇10克、桂枝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煮,日一劑,早晚溫服。痛風(fēng)急性期可以配合局部針刺放血治療,一般一次就可以緩解關(guān)節(jié)紅腫痹痛。 土貝母(又名土貝、草貝,大貝母、地苦膽)味苦性寒,具有散結(jié)消腫、解毒抗癌之功效。①用于治療乳腺癌、惡性淋巴癌、甲狀腺癌等。②是歷代中醫(yī)治療乳癰、乳巖、瘰疬、淋巴結(jié)核等要藥。土貝母不同于川貝母和浙貝母,清熱解毒作用更強,臨床上應(yīng)用不及川貝母和浙貝母多,也算是冷僻藥材,但是治療瘰疬、乳癰、乳腺增生效果明顯,常配伍夏枯草、皂角刺、蒲公英、橘核、穿山甲、王不留行、玄武版、海馬、重樓、海藻、昆布、白芷、天冬等。 云南病友在民間尋找一民間偏方治療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內(nèi)中有“半結(jié)爛”一藥材不知道是什么,咨詢于我。對于此藥,我個人不曾使用過,當(dāng)屬于民間草藥,藥肆不存。因為屬于民間藥材,地方用名,藥劑師和醫(yī)家不識此藥。此藥學(xué)名雪里見,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650—2800m的常綠闊葉林和苔鮮林林下或石上,分布于湖南、廣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為我國特有藥材,又名半節(jié)爛、背蛇生、瞞天過海、半截爛、躲雷草、大半夏、獨角蓮、麻醉藥、大麻藥、野包谷、蛇包谷。九、十月發(fā)芽,雪天出土成長,故名雪里見。味酸,性涼(一說性溫),有毒,具有祛風(fēng)除濕、活血散瘀止痛、清熱解毒消腫的功效,內(nèi)服:研末入膠囊,0.3—0.6克。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或磨酒涂。主治風(fēng)濕痹痛、肢體麻木、勞傷疼痛、跌打損傷、胃痛、結(jié)核性潰瘍、瘡癰腫毒、毒蛇咬傷(治跌打損傷、蛇傷有特效)。①治風(fēng)濕麻木:雪里見、草烏各一兩,瓜子金、天南星各五錢,莽草葉二錢。共搗緘,加酒四兩,蜂蜜一兩,浸泡三天后,用七星針蘸藥汁,在患部輕刺。②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跌打損傷,胃痛,牙痛:(雪里見)根狀莖0.3~0.6克。研末,用豆腐皮或饅頭皮包好(裝膠囊更好,不能接觸口腔粘膜),酒送服?;蛴?0%酒浸液外搽。③勞傷疼痛:雪里見一錢。泡酒四兩,每次服一錢。④無名腫毒:塊莖適量,搗爛敷患處。或半截爛搗爛,調(diào)酒敷患處。⑤風(fēng)氣麻木:半截爛15克,木瓜250克,泡酒1000ml,內(nèi)服每次3ml。⑥土家族止痛奇藥土醫(yī)鎮(zhèn)痛散:八角蓮3克、四兩麻1克、半截爛0.5克,共研末,溫黃酒或糯米甜酒送服,痛止停服,必要時一曰兩次。具有麻筋止痛之效,用于治療全身疼痛(體表筋肉、骨節(jié)),各種原因?qū)е碌娜砘蚓植考∪夤趋膭⊥矗?span style="color: rgb(64, 118, 0);font-size: 14px;">方中八角蓮攻毒止痛,四兩麻散寒止痛,雪里見松肌止痛,溫酒為引服用,取其溫通經(jīng)絡(luò)之性,四藥共奏止痛鎮(zhèn)痛之效)。加減:無腫瘤去八甪蓮;傷痛加拐子藥(地雷)頭痛加白芷;癰疽疔瘡加乳沒。 (注意事項:半截爛要裝入膠襄或泡酒后服用,切不口直接口服,否則對口腔粘膜及喉部有刺激性。臨床在使用鎮(zhèn)痛散的同時,同時注意病因治療。一般一次止痛。體虛弱者,孕婦及小兒禁服!除癌痛外不可長期使用,以免延誤病情和藥物中毒)。⑦民間常用來治療風(fēng)濕麻木疼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無名腫毒等癥,療效明顯,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藥用歷史淵遠(yuǎn)。現(xiàn)代藥理學(xué)驗證雪里見能夠治療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常用降血壓中藥:①降壓活血藥:降壓活血膝(牛膝——川牛膝、懷牛膝),姜黃山楂益(益母草、茺蔚子);三七紅(紅花)冬青(毛冬青),地龍芎(川芎)黃芪。②降壓鎮(zhèn)靜藥:降壓鎮(zhèn)靜蚣(蜈蚣),全蝎鉤(鉤藤)遠(yuǎn)(遠(yuǎn)志)羚(羚羊角▲);天麻酸(酸棗仁)牛黃▲,冬蟲(冬蟲夏草)棗(大棗)杜仲。其中尤以羚羊角、牛黃二藥作用明顯。③降壓抗菌藥:降壓抗菌梔(梔子),軍(大黃)芩(黃芩)連(黃連)明子(決明子▲);黃柏野(野菊花▲)虎杖▲,厚樸菊(菊花)龍(龍膽草)使。其中尤以決明子、野菊花、虎杖三藥作用明顯。對于高血壓癥狀我個人常用鉤藤、天麻、牛膝、桑寄生、生杜仲、生山楂、決明子、野菊花、三七粉、丹參、牡丹皮、大黃、夏枯草、蓮子心、茯苓、澤瀉、絞股藍、郁金、珍珠母、茺蔚子、白蒺藜、何首烏、桑葉、黃精、車前子、虎杖、明礬、芒硝、鬼針草、葛根、女貞子、旱蓮草、代赭石、華生葉、羅布麻、地龍、臭梧桐葉、豨薟草、黃芩、水蛭、穿山甲、靈芝、刺五加、石決明、青木香、白芍、僵蠶、黃芪、生曬參、太子參、地骨皮等藥材加入基礎(chǔ)方進行改善高血壓癥狀,治療高血壓最根本的問題還是要①活血化瘀疏通氣血運行通道+②補氣利水促進氣血運行減少血管張力+③溫補心腎以增強水火既濟之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