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豆?。?/p> 這是爸爸給你寫來的第157封信。 這幾天回家,豆丁總在床上跳來跳去,還一邊跳,一邊跟爸爸說,爸爸,你看,我在跳房子。 看著豆丁這么喜歡跳房子。爸爸就對豆丁說,豆丁,那我們買一個跳房子的跳房子的墊子吧。 豆丁聽到爸爸這么說,歡呼雀躍。 今天下午快遞電話打給爸爸,說有快遞,爸爸知道豆丁的房子墊到了。趕緊去小區(qū)門衛(wèi)拿。 拿來之后,豆丁和爸爸一起拆快遞,快遞包得挺嚴實,爸爸用剪刀把包裹著的泡沫紙剪開,豆丁見狀,也拿著自己的一把塑料小剪刀,要來幫助爸爸剪,可惜剪不下來。 豆丁只要在邊上等著爸爸把快遞打開。 當房子墊鋪在地上的時候,豆丁已經(jīng)脫掉了鞋子,迫不及待要在上面試一下。 當爸爸把快遞垃圾收拾好,回過頭看豆丁的時候,豆丁已經(jīng)跳了好幾個來回了。 經(jīng)過一個下午的嘗試,對于房子墊,豆丁開發(fā)出了幾種用途。 爸爸看了豆丁的創(chuàng)作,就一個感受,作為父母的,不要對于孩子的想象做干涉,讓孩子自由想象,自由發(fā)揮。 1.跳房子。(爬房子) 既然是跳房子,第一種我們想到的功能就是跳啦。 但是今天,有一點沖擊到了爸爸,那就是豆丁一開始的跳法與爸爸這個大人是不一樣的。 豆丁怎么跳。 是一格一格往前跳,跳了數(shù)字1,然后2,接著3、4、5、6、7、8、9、10.雙腳過每一格。 爸爸怎么跳,或者我們大人怎么跳。 先跳1,然后雙腳張開,跳到2、3,再合攏,到達4,也就是按照張開合攏的方式往前跳。 爸爸觀察到豆丁,至少在前幾次都是這樣按照順序一格一格跳。 由此爸爸就想到,其實這就是孩子的一種天性使然,孩子是在遵守一種秩序感,或者叫做完美感。在孩子很小的階段,大人要去分一個餅,如果分的大小不均勻,孩子哭,原因可能不在于大人把餅分的不均勻,而是因為大人沒有把餅分得不一樣了,把完美給破壞了。 其實理解了孩子內在的秩序感,我們在生活中,就要有意識去尊重孩子的這種感覺。 當然除了跳,豆丁還要在墊子上爬,也是一格一格爬。 爸爸、媽媽、豆丁,還排隊和豆丁一起跳,不在乎玩什么,在乎陪著一起玩。 2.填房子。(雪花片) 豆丁跳得累了,坐在邊上,看到不遠處的一桶雪花片,爸爸也不知道豆丁要干什么,只見豆丁把雪花片,從茶幾上拎下來。坐在地上,開始從桶中,摸出一個一個顏色各異的雪花片,將雪花片安置在房子墊的大個數(shù)字上。 爸爸以為豆丁只是填充一個數(shù)字, 想不到,豆丁拎著小桶,從10到1,把全部數(shù)字都填充了。 填完之后,重新站在數(shù)字1面前,居然又開始跳了起來,這一次跳的有一點不同,填充的雪花片變成了路障,豆丁是邊跳,邊在有意識避開那些路障,盡量不讓腳碰到雪花片。還有這樣的操作。 3.購物游戲。 豆丁又來回跳了幾個回合,爸爸以為豆丁會消停一會,不想,還有花樣。 “爸爸,我們來玩購物游戲吧?!倍苟√嶙h。 “怎么玩?” “我們把東西放在房子里面?!?/p> “行吧。從哪里開始放呢?” “從6吧?!?/p> “那好,我們用雪花片拼6朵小花放在上面吧。” 爸爸和豆丁拼了一會雪花片,爸爸把幾個雪花片遞給豆丁,豆丁數(shù)了6個,放在數(shù)字6上面。 爸爸又從茶幾上拿下兩張小床,“豆丁,兩張小床放在哪里好呢?” 豆丁拿著兩張小床,遲疑了很久,看看爸爸,爸爸沒有給豆丁提示。 最終豆丁拿到了數(shù)字2。興奮放上去。爸爸見到豆丁找到了,給豆丁鼓掌。 接著爸爸給豆丁拿了更多的數(shù)字對應的玩具,有些豆丁找起來很困難,有些能夠自己找到。結果不重要,關鍵有這個獨立尋找的過程。 邊上的媽媽看不下去了,對爸爸說:“你這明顯就是教學現(xiàn)場啊。“ 爸爸也不介意啦,可能是職業(yè)使然吧。反正豆丁喜歡就好。 最后,10個格子放了10種不同的玩具或者物品。 我們兩人就開始購物游戲了。 爸爸在與豆丁玩各種游戲中,深感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無窮無盡,有時作為父母,做好一個參與者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