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系統(tǒng)學習一下思維導圖了 一直有在用思維導圖,應該算一個中度思維導圖使用者吧。 但是一直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一整套關于思維導圖的理論與實踐,特別是有關教學中的思維導圖的應用。 所以這個暑假自己在中國大學mooc中找了一門叫做《思維導圖的教學應用》的一門課程,開始邊聽視頻,邊做筆記地學習。 成人的學習以應用為始,通過應用再一次重構自我的知識框架。如果沒有前期自己對于思維導圖碎片化的實踐,必然也不會想起要去一門完整的思維導圖課程。 所以始終保持一顆勇于嘗試的心態(tài),想做什么,先做去。在應用中形成一定認知之后,再來一次完整學習也何嘗不可。對于我來說,很多東西不可能等到要用了才去學習,邊用邊學,也是蠻不錯的。 下面的筆記是我從“幕布”中直接復制過來的。
下面的筆記主要思維導圖的定義、特征、作用、評價四個方面展開。 定義主要抓住可視化與非線性這兩點,可視化主要對對象、對象屬性、對象關系的可視化。非線性是區(qū)別與線性來說的,線性十分常見,比如我們從上到下記筆記的方式,非線性主要是一種結構化的表達方式。 特征中牢牢抓住了四點,一中心主題,中心主題要充分突出,引人眼球。二是層級,顏色的不同、文字的大小、線條的粗細都可以很好地體現(xiàn)層次。三是主干,主干是激發(fā)思維的鏈條。四是關鍵詞,關鍵詞簡明扼要、最好是名詞與形容詞、還要體現(xiàn)各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 作用需要是激發(fā)思維與整理思維。在數(shù)學中,特別是期末復習,可以用思維導圖整理知識,比如下面的比的整理。在語文中,可以用思維導圖為習作搭建思維框架。 評價是從形與神兩個方面評價一張思維導圖是否規(guī)范。
簡明筆記 定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