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琳琳家孩子上幼兒園了,她這個全職媽媽終于得到了解放,立刻開始了自己早已想好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創(chuàng)業(yè)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琳琳每天有大量的事情要做,每天接孩子的事情就拜托給爺爺奶奶幫忙。 半年時間過去了,琳琳的生意已經(jīng)有了起色,但是她卻發(fā)現(xiàn)孩子和自己的關系好像不那么親切了,甚至可以說是越來越糟糕。 她常?;氐郊乙呀?jīng)晚上八九點,孩子開始洗漱準備睡覺。貌似除了給孩子帶的禮物和零食,就再也沒有其他什么話可以說。 想和孩子聊聊幼兒園的事情,孩子也愛搭不理。一有事不是要找爺爺,就是要找奶奶,她的心里特別不舒服。終于,矛盾大爆發(fā)了,孩子因為一點小事一直在哭鬧,束手無策地琳琳動手打了孩子。 最后孩子也哭,她也哭,她打電話問我:“我辛苦帶了他三年多,怎么才半年,孩子就不跟我親了呢?難道我創(chuàng)業(yè)錯了嗎?” 安慰琳琳的同時,我也在感慨女性的不易,人們都常說事業(yè)和家庭不能兩全,真的是這樣嗎? 親子關系越來越糟糕? 我很理解琳琳的悲傷,作為媽媽而言,最難過的就是發(fā)現(xiàn)親子關系越來越糟糕,尤其是這種自己一手把娃帶大的。關于職場媽媽最讓人扎心的一句話:對不起寶貝,媽媽掙錢就不能陪你,媽媽陪你,就養(yǎng)不起你。在網(wǎng)上隨便一搜,就能看到很多職場媽媽在吐露自己的辛酸和不易。 但我們很清楚,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本就是漸行漸遠。媽媽不可能永遠陪著孩子,我們是子女,是父母,是職員,也是自己。 所以,忙于自己的工作而疏忽了孩子的陪伴,并不需要過分感到愧疚和抱歉。孩子要學著長大,適應自己的家庭現(xiàn)狀,媽媽們也需要找回自己的社會價值。 像朋友琳琳一樣情況的寶媽并不是少數(shù),能做到在家精心照顧寶寶三年,可以說是給了孩子人生中最好的三年。然而孩子在馬不停蹄地長大,他們從幼兒園開始,就在經(jīng)歷自己的小社會,在學著如何與別人相處,在學著如何離開父母。 但不愧疚并不代表無法彌補,如果你能重視孩子晚上睡覺前一個小時的陪伴,也許就能彌補親子關系當中很多的缺憾。 睡前一小時,堅持做這四件小事 無論是在單位上班,還是自己創(chuàng)業(yè),只要回到家里面對孩子,我們的身份就要回歸父母。放下未完成的工作,把眼睛從手機屏幕上挪到孩子身上。只要睡前一個小時堅持做這四件小事,孩子也許更優(yōu)秀,父母也能減少陪伴缺失的愧疚感。 第一、堅持親子閱讀 記得董卿在一個采訪中說過,閱讀也許不會幫助你解決問題,但它會讓你變得開闊和豐澤。 無論多忙,都建議抽出至少15分鐘的時間陪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幼兒園的孩子講繪本,小學初中的孩子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或者學校安排,選擇適當?shù)淖x物。 ![]() ![]() 通過親子閱讀,一是能增強親子關系的黏性,二是可以日積月累讓孩子愛上閱讀。 ![]() ![]() ![]() 第二、入睡前的簡單引導 無論孩子多大,都不建議在睡前進行深刻的“洗腦”教育。我們也是從孩子走過來的,最煩的應該就是父母的喋喋不休了吧。因此睡前的溝通,可以僅限于回顧當天所發(fā)生的事情,這種行為被稱為“冥想回憶”。 這么做的好處是能使人神經(jīng)放松,并且通過回憶,能鍛煉記憶能力。 ![]() ![]() 第三、為第二天做計劃 起初做計劃不需要太細致,只要引導孩子簡單規(guī)劃一下第二天需要做什么。哪怕僅僅是考慮一下第二天需要穿的衣服,早餐想吃什么等。堅持下去,就可以開始規(guī)劃第二天的學習計劃,閱讀計劃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yǎng)成規(guī)劃的好習慣。 ![]() ![]() 第四、表揚孩子 睡前有個好心情很重要,可以找到這一天發(fā)生的好事,進行重點表揚。也許父母并未參與孩子一天的學習生活,但從簡單的聊天中也能獲得一些蛛絲馬跡。表揚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也能讓他們明白是非觀。 每天堅持做這四件小事,或只要一個小時,就能拉近親子關系,比上千句說教更有意義。還可以幫助孩子變得更優(yōu)秀,何樂而不為? ![]() ![]() 無論多忙,回家就請“看到”孩子 ![]() 以上提到的這四件小事,看似是在想方設法陪伴孩子,殊不知也是在凈化大人的心靈,給大人創(chuàng)造機會,和孩子一起成長呢? 我們常常忙于工作,會忽略孩子的一部分需求,但是還記得那位把三個孩子都送進斯坦福大學的媽媽陳美齡是怎么做的嗎?當她在炒菜的時候,孩子突然問:“媽媽,為什么天空這么藍?”她會馬上關掉火,及時回應孩子的問題,并且會說:“是啊,你的這個問題真棒,可是媽媽也不太清楚,我們可以一起查一下哦?!?/span> “看見即治愈”說的就是這種狀態(tài),如果是你在廚房炒菜,孩子突然跑進來問一些無厘頭的問題,你的反應是什么呢? 禁止孩子:“別進來,廚房不安全!” 有些煩躁的回復:“沒看見我正在炒菜嗎?問些什么亂七八糟的!” 態(tài)度好一些的媽媽可能會說:“等媽媽炒完菜就去看?!?/span> 也許很少有人能做到,關掉火去真正關心孩子提出的疑問。而這看似不起眼的一個行為,實則是孩子內(nèi)心安全感和信任感建立的過程。 所以這里我想說,即使我們再忙,只要回到家,就請回歸父母的身份,給孩子最大的關心和關注。讓他們明白,無論爸爸媽媽多么忙,都會關心他的感受,會在乎他的存在和每一個問題。 ![]() ![]() 枕邊育兒寄語: ![]() 和琳琳聊完這些后,她也明白這半年是自己忽視了對孩子陪伴時光。孩子很簡單,他們想要的也并不多。也許他們無法理解父母起早貪黑掙錢是為了給自己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但每天哪怕只有一小時的高質(zhì)量陪伴,也會在孩子內(nèi)心筑起幸福的壁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