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話叫“一粒微塵三千界”,意思是別看一粒微塵那么小,但它里面包含著整個大千世界的信息。我們在種月季花的時候,不一定要種它的種子,只要從月季花上剪下一段枝條,插在土里,在陽光雨露的滋養(yǎng)下,就能再長成一株月季花;一只蚯蚓被切成若干小段,每段都可再長成一條完整的蚯蚓;一個馬鈴薯塊莖可以切成若干小塊,每小塊也可長成一株完整的馬鈴薯植株。 為什么會這樣呢? 在上個世紀80年代,山東大學哲學系張穎清教授在研究了大量的生物現(xiàn)象和生物學事實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生物體的整體雖然是由部分組成,但部分在結(jié)構(gòu)和組成上是與整體相似的,含有整體的全部信息,他以此為中心創(chuàng)立了全息生物學。雖然這一學說目前在學術(shù)上頗有爭議,但在臨床實踐中卻打開了一個新局面,很多醫(yī)生都利用其中的一些理論進行診療,取得了頗高的有效率。 在這一理論中,第二掌骨療法就是廣受推崇的一個診療方法,非常簡單,不僅能診斷,還能治療,效果也不錯,很適合我們一般人來學。 第2掌骨就是整個人體的縮影。人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在第2掌骨都有相應的全息點。 第二掌骨橈側(cè)遠端為頭穴,近端為足穴,在從“頭”到“足”的線段上依人體各解剖器官的位置分別可測得頭、頸、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腸、腎、腰、下腹、腿、足共12個穴位。 ![]() 以相同力度從第二掌骨橈側(cè)的遠端向近端依次按壓,如果出現(xiàn)酸、麻、脹、痛等感覺,或有凸起,就說明這一點所對應的臟腑或組織器官有問題。 兩個手的第2掌骨都要摸,當左手第2掌骨穴位的壓痛反應比右手的同名穴位強時,表明左側(cè)病重或病在左側(cè);當右手第2掌骨穴位的壓痛反應比左手的同名穴位強時,表明右側(cè)的病重或病在右側(cè)。 第二掌骨不僅能用于診法,還能用于調(diào)理。經(jīng)常按揉這些酸麻脹痛凸起的陽性反應點,就能對相應臟腑進行調(diào)理。 而且一些常見病也可以用第二掌骨進行調(diào)理,如: 1.胃疼,可在左右兩手的第二掌骨的胃穴按揉100下,可使胃痛減輕。 2.頸椎酸痛,可點壓第二掌骨相匹配頸椎的穴位,可釋放頸椎部位壓力。 3、婦科病,可在上腰、下腹的穴道按揉上幾百次,每日2~3次,長期堅持不懈也可以顯著減輕病癥。 4、血壓突然增高,可在第二掌骨處的皮膚上涂適當潤膚油,隨后從頭穴開始往足穴推,雙手各推200次能就會有顯著降血壓功效。但此方式僅適合在緊急情況下用,不可以常用,會瀉氣。 5.胸悶氣短、痛心時,輕按心、肺相匹配的穴道能減輕不適感。 6、腸胃不舒服,可從第二掌骨的胃穴往下推至腳部,只需要推十多分鐘后,胃難受、反胃的覺得便會緩解。再次推,一邊推一邊用勁按,雙手都各推十多分鐘后,就會有要大便的感覺。 除了第二掌骨,橈尺骨節(jié)肢、肱骨節(jié)肢、股骨節(jié)肢等都象縮小了的人體,穴位的排列順序、整體上的對應部位或器官的分布順序都和第二掌骨相同。經(jīng)張穎清教授統(tǒng)計,在國內(nèi)外臨床范圍內(nèi),生物全息診療法用于200多種疾病的診斷準確率和治療有效率都在90%以上。 全息生物學所講的理論,或許有人會覺得太玄了,不大相信,其實它和中醫(yī)是相通的,我們常見的脈診、足診、手診、舌診、面診、耳穴療法,哪個不是從局部窺測到整體?從古到今的中醫(yī)都是這么實踐過來的。實踐才能出真知,這些簡單易學的小方法我們不妨多用用,就能有所體會,一點點為健康加分。 |
|
來自: 還想學習的老頭 > 《中醫(yī)教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