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競爭壓力大,為了讓自己更有競爭力,很多人在工作之余還要不停地學習,比如考個證書之類的。但每天的工作已經夠忙了,根本抽不出專門的時間來學習,于是很多人開始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學習。 像在上下班路上,排隊等坐公交地鐵時,哪怕是幾分鐘也要匆匆學習一點,這種方式稱為碎片化學習。但這樣的學習方式有效嗎? 我的一位朋友準備考取個PMP證書,光基礎知識就要看完一本很厚的書,白天工作根本沒時間看,晚上下班回家后又累得不想看,所以就利用上下班路上來看??煽戳撕镁茫懊?0頁還沒看完,經常是剛要看,有人上下車打擾到自己了;就算是沒人打擾,還沒看多久就到站了,等忙了一天,第二天想繼續(xù)看,前面的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只能重新再來看一次。所以很長時間過去了,只停留在前10頁上。 所以并不推薦大家進行碎片化學習,學習是需要系統(tǒng)學習的,還是建議拿出整塊時間來進行深度學習。也就是想要學習,至少要持續(xù)半個小時的。這半小時之內,可以不受打擾地去仔細閱讀,遇到問題還可以深入來想想,或者是去查看更多資料,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知識內化。而不是剛看一會兒就被打擾中斷,遇到問題還沒來得及想,就去做別的事了,這樣一直只能是停留在表面。 每天半個小時其實來擠一擠還是可以有的,除非確實是工作時間長,經常加班加點,回家后還有一堆事要處理。實在工作日無法擠出的,建議在周末安排出兩個小時來進行學習。這兩小時最好是連續(xù)的,不受打擾的時間段,讓自己保持專注,這樣效果會更好。 那零碎的時間就讓它浪費掉嗎?并不是,利用零碎時間來進行碎片化學習是需要注意一下內容的,利用好了也不錯。 首先零碎時間比較適合用來進行記憶。 哪怕你沒有專門進行記憶,重復得多了,也能記住。所以學習過程中有一些需要記憶的東西,建議安排到零碎時間來進行。 按照遺忘規(guī)律來進行,今天記過的,明天再來記,然后是三天后再記一次,接著是一周后,一個月后,多次重復地記憶,并不是每天要記不同的內容。 要記憶的內容過長,就要根據(jù)自己的零碎時間來進行一下拆解,拆解成短時間內可以看完,并且不那么連續(xù)的。 接著零碎時間可以用來篩選信息。 像剛才遇到問題需要查看一些其它資料來解決,具體哪份資料上有相關的內容,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就需要來篩選下了。 這么多的書,具體哪本書可以解決問題,那就可以利用零碎時間來把這些書翻一翻,看看里面有沒有和問題相關的內容。有,這本書就是需要看的;沒有,就可以不看了。 因為篩選資料,只要看有沒有就行,不需要深度思考,找到資料了,再安排到整塊時間里來仔細思考。 最后零碎時間可以用來進行回顧總結。 找到資料了,利用半個小時把問題解決了,那還有哪些原因會引起這個問題,或者是自己在做題過程中,經常犯哪些錯誤,這些就需要來回顧總結下了。 這些就可以利用零碎時間來進行,把自己整個解決的過程來回顧一下,總結下哪塊容易出問題,還有哪些是沒有考慮到的。 不斷地總結回顧,減少自己重復犯錯,同時面對同類型的問題也能知道如何解決。 以上就是關于碎片化學習的一些看法,你對此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