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一些新手玩家問,和田玉的收藏,有什么講究?選擇哪種更具有收藏價值和意義? 此時可能會有人說:和田玉的收藏講究“一鐲二牌三把件”,按照這個順序收藏準沒錯。但其實,這種觀點并不全面。因為真正的和田玉價值排名應該是“一器二鐲三玉牌”。 一、器 中國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玉不琢不成器。短短幾個字,將玉和器的價值緊密聯(lián)系了起來。 器,在中國文化中,是最高權力和禮儀的象征。 《左傳·成公二年》里這樣形容器:“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p> 《管子·小筐》里這樣寫道:“管仲者,天下之賢人也,大器也。” 所以,自古以來,器就是地位、權勢的代名詞。能不能成器,能不能成大器,衡量著一塊玉的價值,也泛指一個人的成就。 而在玉雕中,器是什么?它指代爐、瓶、薰、壺、樽、匜、碗、盤等多種題材的玉器,我們也習慣稱它們?yōu)槠髅髷[件。 那么,為何要把“器”排在和田玉價值的首位呢?這它和自身的特性有著很大的關系。 正所謂大器難成。玉雕器皿件的雕刻,往往需要更大的原材料,在這一點上,連手鐲料都要禮讓三分。一件大的器皿擺件,需要最少也得是幾公斤的原料才能雕出來。 而在如今大料越來越緊缺、越來越貴的市場中,可想而知要雕一個器皿件的難度有多大。 如果是籽料器皿的話,那么一塊玉質良好的原石僅僅成本費用就得百萬元起步。 此外,器皿件雕刻的風險也要比其他題材大很多,創(chuàng)作時間也要更長,對工藝的要求也更嚴苛。這種種因素導致器皿件需要高昂的成本。 所以,市場上好的籽料器皿件越來越少,個頭也越來越小。而更多是由青玉、碧玉、青花等山料做成的器皿。 熟悉玉文化的人都知道行業(yè)里有一句名言:器皿是玉器的正宗! 這一點從乾隆玉種可謂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一代玉癡乾隆的眾多玉器中,器皿件占據(jù)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比例。 所以,無論從工藝、材料、還是收藏價值、升值潛力等方面來一論高下,器皿、擺件都穩(wěn)坐和田玉里價值排行榜的頭把交椅位置。 二、鐲 要說如今和田玉題材中哪種玉飾品賣的最火?那么手鐲絕對名列前茅。 手鐲被眾多和田玉玩家譽為“和田玉中的硬通貨”,意思就是說玉鐲是不愁賣的。畢竟,天下女子皆愛美,愛美女子哪個不愛玉鐲? 手鐲有多吃香?從“手鐲料”這個稱呼就可以看出一二了。 以前是沒有這個名詞的,但說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流行語。甚至成為行業(yè)評判一塊料子價值的標準。 一塊料子能不能出鐲子,能出幾個鐲子,直接影響著它的價值和市場定價。 而很多籽料是無法出鐲子了,一般能夠出鐲子的籽料都得是公斤級以上的大料,并且綹裂瑕疵還不能太多,因為手鐲對原料的要求極高,尤其是圈口位置,不能有一點綹裂。 如今,市場上可以切鐲子的好料子越來越少,越來越貴,這也讓一副好的玉鐲變得更加搶手。 而在傳家玉中,玉鐲也是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玉鐲甚至成了傳家玉的代名詞。這也賦予了其更深厚的文化價值。 所以,從價值方面來排行,“鐲”應該排在“器”的后面,名列第二位。 三、牌 玉牌,在和田玉發(fā)展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古之君子必佩玉,而所配之玉大多為玉牌。 玉牌文化發(fā)展到今天,已經(jīng)形成了無事牌、山水牌、人物牌、仿古牌等豐富的類型,每一種玉牌都有著各種不同的寓意。 玉牌雖小,但方寸之間見天地之闊。所以,要想雕好它并不容易。并且,玉牌的形制對玉質有著極高的要求。 玉牌不僅比較費料,并且它的牌型是比較薄且平整的,所以任何瑕疵比如裂紋、黑點、竄糖等,都會被放大,這會極大地影響它的價值。 如果是手把件的話,可以通過挖臟去綹的方式來規(guī)避各種瑕疵,但玉牌顯然不行。 所以,要想雕出一件簡約大氣、干凈素雅的玉牌,對于原料、工藝都有著不小的要求。 這也是為何市場上好的玉牌都比較貴的原因,因為它們的原料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 不過相較于器和鐲,牌更適合排在第三位。 以上排名只是從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等方面的考量,并非強制大家應該如何玩玉。 玩玉,隨心所欲更重要。不管是一器二鐲三牌子,還是一鐲二牌三把件,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畢竟,每一件玉,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正所謂:器可禮國,鐲可傳家,牌可修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