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伯夷列傳》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遂餓死于首陽山。 伯夷與叔齊是兄弟倆,當初武王伐紂的時候,他們認為不該以下犯上,組織伐紂。 等到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時候,他們認為自己成為周朝的臣民是一件可恥的事,他們發(fā)誓不吃周朝的米,隱居在陽首山,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中條山脈西南端的某個地方,靠采摘野菜(薇)充饑。 伯夷寫了一首歌,歌中說:“登上西山啊,采摘那里的野菜,以暴臣取代暴君啊,還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神農(nóng)、舜、禹的好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可我們的歸宿在哪里?唉,我們快要死了,命運對我們實在不公平……” 不久,他們就餓死了。 后來,先秦時候的《詩經(jīng)·小雅》也有一首《采薇》,是描述 那么,這個薇到底是什么野菜呢? 日本人著的《毛詩品物圖考》注:“薇,巢菜,又名野豌豆?!睍杏袌D,上面一片片橢圓形的對葉。 三國時吳國學者陸璣解釋:“薇,山菜也。莖葉皆似小豆,蔓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亦可生食。”。 宋代學者項安世解釋:“薇,今之野豌豆也,蜀人謂之大巢菜。按今四川人掐豌豆媆梢食之。謂之豌豆顚顚。古之采于山者、野生者也?!?。 原來,這個薇可以確定就是野豌豆,見下圖,這是筆者今天在單位花園找到的: 野豌豆分布在我國的西北、西南省份;大巢菜則分布更為廣泛,除西北西南省份外,華北地區(qū)也有分布。野豌豆植株秀美,花色艷麗,并且莖葉細軟,非??煽?,從現(xiàn)在研究來看,富含營養(yǎng),可作為野菜調(diào)節(jié)飲食。 然而,人需要多種營養(yǎng),一種野菜是無法充饑的,因而伯夷叔齊二君子僅僅食用野豌豆,餓死首陽山難以避免。 春日風中翹然飄搖的薇 結(jié)實時如微型豌豆 據(jù)《全國中草藥匯編》記載: 野豌豆,又名救荒野豌豆、馬豆草[云南]、野麻碗[重慶]、大巢菜、野綠豆、野菜豆 除了藥理作用,應(yīng)該也是一味不錯的食材。 我試著摘下嫩葉放到嘴里,有一點淡淡的豌豆味,并不難吃,要不幾千年前人們饑餓的時候怎么會采薇呢? 至于怎么吃,我還真沒有研究。我想,涼拌、清炒、燒湯應(yīng)該都不錯吧?。?/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