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yī)張子明先生在其著作《中醫(yī)六方治百病》一書中指出:中醫(yī)切脈應以“至數”為綱! 這一觀點可謂獨樹一幟,非常有特色。以下內容摘錄自書中第三頁: 1.切脈為什么以“至數”為綱? 首先,“至數”是切脈原理的具體形象的體現。切脈是中醫(yī)學的一種獨特的診病方法,也是四診中的重要方法。它的原理是:脈,指脈道,即氣血運行的道路。心氣推動營血在脈道中運行成為脈動。人體氣血之所以循環(huán)脈道不斷運行,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心與脈相連,而脈為血之府,它們在組織上相互貫通,共同組成“心主血脈”的活動整體。二是心氣鼓動,脈道約束,以及營血的質和量,在功能上是相互為用的。這種組織上與功能上相互為用關系所體現的“心動應脈”、“脈動應指”的現象,就是脈象。心為氣血運行的動力,心動一次,脈動一次,這就是脈的“至數”。故切脈應以“至數”為綱。切脈以“至數”為綱是唯物的、科學的。 其次,“至數”共有遲、緩、數、疾、促、結、代七脈。雖僅七脈,但能夠反映人體全面情況。正常緩脈是成年人的正常脈象,是權衡諸脈的標準。病理緩脈是肝、脾、腎的病變脈象。遲脈、數脈、疾脈、促脈除反映寒熱外,更主要的是心氣虛、心血虛和心脈瘀阻的脈象。結代脈除跌打痛傷、女胎三月外,主要反映心氣、心血虧虛。促為陽郁,結為陰凝。由此可見,“至數”能反映人體病與不病的全面情況。所以切脈應以“至數”為綱。 再次,切脈“至數”能夠正確診斷病變在何臟腑。筆者多年臨床實踐證明,患者脈搏 85 次/分鐘以上,排除感冒發(fā)燒,排除甲亢和婦女懷孕,并有胸悶氣短癥狀,舌象紫紅或有瘀斑,按心脈瘀阻組方用藥,屢獲良效。患者脈搏 60 次/分鐘左右,舌象淡白或光而無苔,按心氣虛、心血虛組方用藥,也屢獲顯效?;颊呙}搏每分鐘 72 次/分鐘左右,兼有浮、沉、弱、弦、艽、伏、革、牢某一脈象,而從肝、從脾、從腎論治亦每獲顯效。由此可見,切脈“至數”能夠正確診斷病變的臟腑,從而組方用藥,有的放矢。 |
|
來自: 杏林夜話圖書館 > 《中醫(yī)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