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較忙,有好一段時間沒研究出有用的新策略,所以去了翻了翻以前研究,但沒投入使用的一些策略。 翻了一會,發(fā)現(xiàn)2019年3月22日在公眾號分享的一個次新股策略非常有意思 這個策略是某個讀者和我交流的時候,提供的一個炒股思路,核心的邏輯:選出流通值小的超跌次新股,然后買入博反抽。 他說他平時就喜歡用這種方法選股,所以我就根據(jù)他的描述做成了量化策略。 當時測了一下,2015年9月---2019年3月的收益是這樣的: 看起來非常不錯,3年半的時間總共有12倍的收益,平均年化111%,勝率為62.5%,最大回撤22.8%。 時隔2年,這個策略還行不行呢? 于是,我翻出以前寫的代碼,又測了一下2015年9月---2021年3月的收益: 真是讓我感到驚訝,竟然還是非常有效,收益達到了2522%,年化84%。 這個策略的思路其實特別簡單: 選股方式: 就是在上市天數(shù)小于180天的次新股里挑選出跌幅大于60%的股票,然后按照流通市值的大小,由小到大排序 買入方式: 買入流通市值最小的1只 賣出方式: 5天內(nèi)漲幅超過20%就止盈,或者4天內(nèi)跌幅超過10%就止損 倉位管理: 全倉買賣 我當時根本沒把這個策略當回事,認為這個策略的選股條件過于苛刻,選出來的票也不多,且買賣次數(shù)也很少,有很大的過擬合嫌疑。所以也就沒考慮用這個策略來實盤。 但今天我很仔細了研究了一下這個策略歷史交易過的股票,發(fā)現(xiàn)還有點意思。 這策略6年里就交易過22次,盈利12次,虧損10次。正確率不低,當然它成功的地方在于它選對的那12只,基本都非常強勁。 比如,2015年9月16日買入了易尚展示 看K線圖,基本買在了最底部,且買入后就一飛沖天 再比如2018年2月8日買入的盛弘股份 看K線,也是一個非常低的位置,且買入后直接反彈 還有2018年9月19日買入的鋒龍股份 也是一樣的買在低點,然后突然暴起 2020年9月11日買入的卡倍億 也是買在了起飛前的最低點 最新的是2021年2月8日買入的圣元環(huán)保 也是恰恰好買在了最低點 還有好幾只也都買中了最低點,我就不一一例舉了。 ........ 仔細一研究,感覺這個策略有那么點意思,并不像我之前理解的那么沒用。就是真的很神奇,竟然有這么大概率能買中最低點,且馬上就能起飛的次新股。 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策略,竟然這么神奇,我目前確實想不到底層的邏輯是什么,只能用之前想的那個理由強行解釋:次新股一般很少有業(yè)績風險和黑天鵝,在暴跌之后一般都有反彈的空間。 這個策略的問題確實也很明顯,即不是任何時候都有跌幅超過60%的次新股,所以收益曲線上有走出一條橫線的情況。并且在市場整體上漲的時候,也不會有大跌的次新股。這個時候如果你只是一股腦的使用這個策略,最后肯定錯過了大行情。 所以我想到的用法是,把這個次新股大跌策略當成是一個輔助策略,就是平時還是正常用其他策略,一旦發(fā)現(xiàn)市場上有符合次新股大跌策略的股票,就分出一點倉位買入。 就我目前的研究來看,這個策略確實值得嘗試,但我也是拋磚引玉,把這個思路分享給大家,至于之后能不能繼續(xù)神奇,這我也不敢打保票。 我的公眾號叫 豆瓜的投資筆記,文章主要發(fā)在公眾號,雪球更新較少,可以在微信搜索豆瓜的投資筆記,有很多股票策略和干貨 幾點補充: 1、如果同時選出多只符合條件的次新股,那就選流通市值最小的那一只。 2、關于賣出方式我是這么表述的“5天內(nèi)漲幅超過20%就止盈,或者4天內(nèi)跌幅超過10%就止損”。很多讀者以為是買入后的5天內(nèi)漲了20%就賣出,或買入后的4天內(nèi)跌了10%就賣出,這樣理解就錯了 這個5天是動態(tài)的,就是每天都會去算一下,當前股價和前5天的最低價相比,是否漲了20%。例如,股票A每天都漲1%,那這只票永遠不會被賣掉。4天下跌10%這個邏輯也一樣,也是動態(tài)的。這其實就是所謂的動態(tài)止盈止損。 3、還有一條隱藏的賣出邏輯我忘記說了,遇到漲停股,一直漲停一直不賣,直到不漲停才會賣。也就是說對于漲停的票,就算5天內(nèi)漲幅超過20%,策略也會繼續(xù)持有,直到哪天不漲停了。 其實第2、3條石非常非常實用的賣出邏輯,不過是用在這個次新股策略,還是其他冊羅,亦或是你們自己主觀選股,都是極佳的操作方式。 還記得我當時說過無數(shù)次的趨勢賣出法吧,那套操作方式適合用于賣出趨勢股,而這次說的第2條賣出法師,極度適合反轉、反彈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