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在《人生不過如此而已》中寫道: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當?shù)卣J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p> 一生很短。不知不覺就步入了中年,褪去了稚氣與無知,增添了歷練后的沉穩(wěn)和淡然。 同時明白:余生很貴,不必為別人而活,要好好愛自己,活出自己,享受人生。 人到中年,收起你的“大方”。 別人的求助,量力而行 古語有云:“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幫忙與行善,都要量力而行。 下水救人,前提是你會游泳,否則連自己也搭上。如果打腫臉充胖子,透支自己去幫別人過好他們的人生,往往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 世上從不會誰沒了誰不行,沒了你的幫忙,別人一樣可以過得下去。 年少時,由于非常在意別人眼里的自己,為得到別人的幾句贊賞,我們傾盡全力,勞神費心。 迎合了他人,辜負了自己。 人過中年,才明白不必為討好他人而活。 就如嚴歌苓的一句話:
學會拒絕,學會冷淡,讓時間精力回歸家庭,照顧好家人和自己,才是最睿智的做法。 量力而行,并不等于變得冷漠、不近人情,而是懂得對自己的人生掌握主動權。 把家庭顧好,把自己過好,反倒能更好地幫助他人。 兒女的人生,順其自然 紀伯倫在《論孩子》中說:
我們養(yǎng)育孩子,但不代表擁有他們的人生。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是當孩子的守護神,而不是操控者。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齊明月的媽媽對女兒的控制讓人窒息。 小到點一道菜,一件衣服的顏色,大到交友,選擇工作,女兒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媽媽安排得明明白白。 她沒料到,“乖乖女”齊明月活成了劇里最擰巴的人,她沒有主見,習慣討好,卻又暗暗地用謊言去反抗媽媽。 《增廣賢文》里講:“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p> 兒女自有兒女的路要走,不要為他們操心太多,時時伴隨左右,事事干涉指導。 不妨放開雙手,相信他們會處理好自己的人生,一切順其自然。 愛有限度,即便心有不舍,也要適當放手,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當父母的,過好自己,才是對兒女最大的幫助。 虛情與假意,別不舍得 錢鐘書先生說過一句話:“不必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說些不痛不癢的話。” 人到中年,與其在酒桌上觥籌交錯,結交一些無關痛癢的“朋友”, 不如讓心靜下來,讓圈子干凈起來,與重要的人并肩,細數(shù)似水流年。 真正的感情,不是靠笑臉迎逢虛假的情意,而是以真心換真心。 對無關的人、虛情假意的人,用恰到好處的冷漠,點到為止的分寸感,不必患得患失,灑脫放下。 就如蔡康永說:“我鼓勵大家做一個比較冷淡的人?!?/p> 冷淡,不是冷如冰霜,而是把有限的熱量給更重要的人,把有限的時間用來過更有質量的余生。 不為討好別人而活,不為難自己,更清楚自己要走的路。 溫暖自己,取悅自己,活出自己。 與君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