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老師到底懂不懂應試作文 文/蔡朝陽 昨天,被一條消息刷了屏。著名作家,我曾經(jīng)的偶像,余華老師,出現(xiàn)在一個教培行業(yè)的舞臺上,大談而特談中高考作文的寫法。題為:如何在中高考中寫好作文。一時間,輿論嘩然,議論紛紛??傊?,對于余華這樣一個曾經(jīng)的“先鋒”作家,出現(xiàn)在教培機構的舞臺上,大家都很錯愕。 為什么錯愕?大概跟余華在文學圈的地位有關。 余華老師,那是先鋒派小說扛鼎的人物,一貫淡出于公共視野。他的代表作《活著》被張藝謀拍成電影,盡管國內(nèi)沒有公映,但在國際上斬獲大獎無數(shù)。若非新書宣傳,余華都不太出現(xiàn)在公共領域,給人感覺,一向都是高不可攀,這次,居然如此親民。 此外,既然叫做先鋒派,那自然是很具有實驗性的文體,《十八歲出門遠行》,一度選入高中讀本。當時,這個文本,對很多執(zhí)教的老師和學習的學生來說,都構成了閱讀挑戰(zhàn)。我就曾經(jīng)費盡心思指導我的某個同事如何理解這個非現(xiàn)實主義小說,指導半天,然并卵。更不要說他另外的如《鮮血梅花》之類的實驗作品了。一個寫著人們看不懂的小說的人,去指導中學生寫閱卷老師看得懂的應試作文,怎么著也有點違和。 還有,余華曾經(jīng)接受采訪,聲稱:我輔導孩子作文經(jīng)常拿低分。余華說:“我給孩子寫作文時提的意見,孩子寫出來都拿了低分?!庇嗳A笑道,“后來,他就覺得我特別不靠譜,再也不聽我的了?!边@點,恐怕也是事實。我們知道,中小學的應試作文,是一種奇葩性的存在。我家菜蟲,也不讓我指導作文啊。 我想,大家起初的錯愕,都是因為之前余華老師給人們留下的刻板印象吧。 但仔細想想,要是余華這樣的,真正對漢語的寫作做出過探索性貢獻的大家,來介入中小學的寫作教學,那實在是一件好事。至少能保證一點:專業(yè)性。 以及,余華是《錢江晚報》新少年作文大賽連續(xù)三屆總評委,必然讀過很多學生習作,相信對于學生作文也頗有見解。 因為只聽了現(xiàn)場演講的片段,其實我不能斷定余華老師究竟講得好不好。但就流出來的視頻的局部判斷,余華老師對中小學作文的弊病,是很清楚的。就是一個毛?。翰还苣忝}是什么,我先給你來一堆“好詞好句”。而且,這些所謂的“好詞好句”,究竟是不是好詞好句,那是由這個孩子的語文老師決定的。就我這么多年的兒童寫作教學的經(jīng)驗來看,這些好詞好句,無非是濫俗的心靈雞湯。 比如,給你來一段,描寫春天的,清明節(jié)的好詞好句: 走進清明的懷抱,領略春光的美好。笑看桃花的妖嬈,靜聽溪水的歡笑。遠望青山綿遠,沐浴陽光的燦爛。品味季節(jié)的變換,歌唱生活的圓滿。 作為一個對寫作抱有深刻敬畏的人,阿老師看到這樣的句子,是會捏著鼻子走人的。 為此,我寫過一篇《論什么是豬大腸式的排比》,可供參看。 當然,余華老師的言談舉止之間,對中小學語文老師的鄙視,也是有目共睹。我支持余華老師對這個群體的鄙視。因為,這個群體,對于寫作這件事,確實很外行。 外行沒關系,隔行如隔山,保持敬畏就好了。比如,我不會殺豬,所以我對屠夫的行業(yè)保持敬畏,也從不指導應該如何殺豬,也不參與制定生豬屠宰規(guī)則。 要命的是,就孩子的寫作而言,偏有一批外行的家伙,要強不知以為知,化身為“專家”,來指導我們的孩子寫作,來設定一篇“好作文”的標準。這才是目前中小學寫作教學中最直接的,最需要被改變的問題。 所以,盡管之前有點錯愕,但余華愿意來就此問題聊聊他的看法,而且聊得不那么低級,我覺得也是一件不錯的事。也讓那些在污泥里打滾的作文培訓機構看看,真正的寫作大家,他們又如何理解寫作這件事。歸根到底,這對于廣大的中小學生來說,也會有啟發(fā)。會讓他們明白到,寫作,除了老師的評價標準之外,還有別的標準。 多元,這是好事。 恰好,明天,即本周五中午12:30,阿老師和王劍鋒老師會有一場直播,我們要聊的,也是學生寫作中的“好詞好句”的問題。我們剛好可以從余華老師的話題開始聊,來談談,青少年寫作,在應試和個性才華之間,究竟應該如何接通。這是白魚文化多年來一直在探索的事。 掃描下圖的二維碼,即可收看。
|
|
來自: 新用戶2356fYUI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