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的書房儼然一個圖書館
李敖是臺灣著名作家,他一生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等100多本著作,其中《李敖大全集》是他大部分著作的合集,共80冊,凡3000萬字。 他寫的這么多書,包含了相當(dāng)大的信息量。如果光憑記憶來寫,根本是不可能的。他的多產(chǎn)與高效主要得益于超乎尋常的讀書方法。 下面我們一起學(xué)習(xí)一下李敖的讀書法。
那么為什么要把資料都剪下來,粘貼到一本筆記本上呢?在書上劃上重點(diǎn)不就行了嗎? 或許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剪下來的好處。因為每本書里的要點(diǎn)都不是在同一個地方,即便你在書中劃下來,并做了記號,到時候?qū)ふ移饋砣匀缓懿环奖恪?/p> 要找類似的材料,往往要翻閱很多本書,即累且工作效率又低下。 如果把這些重點(diǎn)都剪下來,粘貼到一本筆記本上,并做好歸納,這樣,下次你要用的時候,就能很快找到你想要的資料。 有些人覺得好好的一本書,把它剪了,實在是可惜了。 其實,除了那些以讀書為消遣的人來說,其實大部分人讀書的最終目的,是以書為我所用,就是把書中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樣的讀書,才最有效。 把書剪掉,對于一本完整的書來說,或許是可惜的,因為它被損毀了原來的面貌,書的整體外形已不復(fù)存在。 但是對于自己的學(xué)習(xí)效果來說,是大大有益的。 當(dāng)然,做任何事情都不是死板的?!按笮栋藟K”讀書法,并不是要把所有的書都按照這種方法來處理。別人的方法應(yīng)該靈活地運(yùn)用到自己身上,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有些具有收藏價值的書,和一些排版、行文你都十分鐘意的書等等,就沒有必要做這樣的處理。我們看到,李敖的書房也放滿了完整的書籍。他也并不是所存的,全是些用書頁粘貼起來的筆記本。 另外,有些虛構(gòu)類的作品,比如小說或者戲曲之類的書籍,也不適合用來剪貼。一部小說所有的內(nèi)容是一個完整的有機(jī)結(jié)構(gòu),一旦分割開來,就失去了原本的面貌。 當(dāng)然,里面精彩的句子和段落,我們可以摘抄或者影印下來。不同的書籍,里面的精彩內(nèi)容,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記錄到自己的筆記本上。 總而言之,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知識更方便地提取,并為我所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