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前段時間朋友找到我,想要我?guī)兔ρb一臺主機,用途就是修圖、剪視頻,偶爾玩玩吃雞,另外就是存儲容量要大。 這些要求看起來都很簡單,都就是裝起來很難。因為現(xiàn)在市面上空氣盛行,想要購買的一些配件原價根本買不到,并且一些二手顯卡的價格也非常離譜,高的讓人不敢相信。沒有辦法,蘑菇只能各種聯(lián)系、溝通,最終弄了一個3900XT+GTX980的配置,總算讓朋友滿意了。 3900XT沒的說,多核心性能強大,單核心性能也不弱,最關鍵的是售價已經(jīng)來到3k以內(nèi),相同定位的5900X處理器已經(jīng)5k+了,貴出兩倍了幾乎。GTX980這張卡真的是很有意思,剛開始是蘑菇收來的,然后賣給了朋友,然后朋友升級了1070,最后又把這張GTX980賣回給了我,價格都是市場價,蘑菇的這個朋友白玩了好長一段時間,最后賣了顯卡還賺到,這離譜的顯卡市場。 剩下的配件都好弄,蘑菇還幫他從朋友手里收了兩塊12T的機械,價格也非常美麗,朋友很滿意,哈哈。 二、在空氣盛行的當下,如何才能較為合理的裝一臺適合自己的主機 配置一覽 ▼全家福,各種配件一覽。 1、處理器 ▼處理器就是AMD的3900XT了,性價比很高。 ▼全新、盒裝、國行,價格也很美麗。 2、主板 ▼主板用微星的X570戰(zhàn)斧導彈,這是一塊性價比超高的X570主板,供電部分用料出眾,其他的拓展性方面的表現(xiàn)也十分出色。 ▼就是主板的外觀低調(diào)了一些,正面全部都是黑、白、灰,各個部分的外觀設計也比較普通。 ▼不過,雖然這些部分看起來都非常普通,但用料可一點不普通,這個碩大的IO飾罩就是全金屬的,這么一大塊金屬放在這,簡直離譜。 ▼另外,主板的所有M2插槽均有原裝散熱片覆蓋,南橋的散熱風扇還有下移設計,防止與顯卡干涉,細節(jié)設計很棒。 ▼既然主板拆出來了,就順手將處理器裝上去。 3、內(nèi)存 ▼扎達克的SPARK內(nèi)存,8G*2 3600Mhz,這套內(nèi)存先用著,后面如果需要升級再換。 ▼內(nèi)存的外觀很漂亮,馬甲設計的很棒。 ▼順手插到主板上,和微星這個X570戰(zhàn)斧導彈主板還挺搭配的。 ▼內(nèi)存條頂部有完整的柔光燈帶,多段式設計的,側面也有。 4、固態(tài) ▼固態(tài)也是先用著,朋友的想法很有意思,這個后面看。 ▼固態(tài)的PCB是全黑的,看起來很有質(zhì)感。 ▼微星這塊X570戰(zhàn)斧導彈主板的最下面的一個M2插槽最大支持2280規(guī)格,順手就把固態(tài)裝上了。 ▼原裝的M2散熱,裝起來就是好看。 5、散熱 ▼處理器采用了240水冷來壓,朋友特別喜歡這個喬思伯的這款天使眼水冷,外觀很漂亮,并且可以搭配喬思伯自家的機箱風扇。 ▼水冷是240的,3900XT這個處理器很有意思,默頻隨便呀,超頻很難壓。并且因為朋友想上兩塊機械硬盤,水冷就只能上240了。 ▼順手將水冷固定到主板上,完美。 6、顯卡 ▼華碩的這塊GTX980,風扇罩都是金屬的,摸上去質(zhì)感很棒。 ▼顯卡整體是越肩設計的,后面有異形的金屬背板。 7、電源 ▼安鈦克的NE650金牌全模組電源,電源的質(zhì)量不錯,全日系電容,保修也十分給力,7年換新。 ▼電源的外觀很漂亮,側面有綠色的貼紙。 ▼電源的正面貼著貼紙,這款電源額定650W,其中+12V輸出最大648W,日常完全夠用了。 ▼電源是全模組設計的,裝機的時候只需要安裝需要用到的線材,大大減輕了理線的壓力。 8、機箱 ▼機箱是安鈦克的冰鉆P120,朋友非常喜歡這款機箱,看中了這款機箱的雙側透設計,以及硬盤倉的設計。 ▼蘑菇這里為了方便裝機,直接將機箱的側面蓋板和背面蓋板都拆掉了。 三、在空氣盛行的當下,如何才能較為合理的裝一臺適合自己的主機 裝機 ▼裝機先把剛剛裝好各種配件的主板塞進去。 ▼水冷排豎置固定在側面,頂部留出機械硬盤的空間。 ▼接著安裝顯卡,華碩的這塊GTX980。 ▼顯卡就是普通的橫置安裝了,成本更加低,也更穩(wěn)定。之前沒注意,顯卡的一個角略微被快遞磕彎了。 ▼安鈦克冰鉆P120這款機箱有原裝的顯卡支架,可以輕松將顯卡支撐到水平。 ▼接著安裝電源,電源非常小巧,長度比普通的ATX規(guī)格的電源要小很多。 ▼安鈦克冰鉆P120這款機箱是上置電源倉的,側面還有開口,可以將電源的側面露出來。 ▼最后安裝固定這兩塊12T的機械,入手非常扎實,比普通的3.5英寸機械硬盤要重很多。 ▼整體安裝完成,接下來就是理線、走線了。 ▼安鈦克這款冰鉆P120的機械硬盤倉是上置的,傳統(tǒng)的螺柱、橡膠墊固定,固定的會更加穩(wěn)定,并且有一定的拓展能力,可以收一些二手的硬盤盒,裝更多的機械硬盤。 ▼整機安裝完成,蓋上機箱側面的玻璃蓋板。 ▼開機,一次點亮,完美! ▼安鈦克冰鉆P120這款機箱的側面玻璃蓋板是可以輕松開啟的,日常升級硬件之類的會非常方便。 ▼給朋友送過去之后,順手拍了幾張照片,整體效果還是挺不錯的。 ▼后面又在機箱底部加了一個進風的風扇,重點照顧顯卡的散熱,GTX980這張卡的發(fā)熱還是非常大的,并且這張卡有低負載風扇停轉功能,加把風扇,可以兼顧待機和游戲。 四、在空氣盛行的當下,如何才能較為合理的裝一臺適合自己的主機 測試 1、普通測試 ▼整機配置一覽,處理器是3900XT,主板是微星的X570戰(zhàn)斧導彈,顯卡是華碩的GTX980。 ▼簡單跑個測試,整機得分120W,處理器68.6W,顯卡24.7W。 ▼3900XT是12核心24線程的,三級緩存64MB,性能非常強大。 ▼默認跑一下Cpu-Z的測試,單核438.4、多核7567,是不是看起來很一般? ▼進入主板BIOS,簡單的打開PBO,再跑一下。單核550.4、多核8151.2,性能非常強大。 ▼打開PBO之后,順手跑個R23。單線程1303,多線程17760,不錯的成績。 ▼內(nèi)存輕松打開XMP就可以穩(wěn)定3600MHz,還是很不錯的。 ▼簡單跑個讀寫測試,讀取和寫入速度都能去到53000MB/s左右,延遲依然還是高,68.8ns。 ▼固態(tài)硬盤這里,朋友直接上了兩塊,一塊256G的SN750做系統(tǒng)盤,一塊480G的三星SM963固態(tài)裝軟件,然后兩塊12T機械做倉庫。 ▼256G的SN750簡單跑個測試,順序讀取2700MB/s、寫入2094MB/s,4K性能的表現(xiàn)也不錯。 ▼三星的SM963,順序讀寫性能一般,但是4K性能非常強大,整體得分超過了3k。 ▼第一塊12T的機械硬盤,順序讀寫200MB/s左右。 ▼第二塊機械硬盤的順序讀寫速度在190MB/s左右。 ▼散熱測試,日常待機,室溫18℃左右,機箱靠墻放置,處理器待機37.3℃左右,功耗70W上下。 ▼簡單跑個CPU-Z的壓力測試,處理器溫度70.7℃,全核睿頻4.07GHz左右,處理器功耗140W上下。 ▼單跑FPU,處理器溫度71℃,全核睿頻3.87GHz,功耗140W左右。 ▼最后是R23循環(huán)測試,處理器溫度65℃左右,全核睿頻4GHz左右,功耗140W上下。 2、超頻測試 ▼除了開PBO的測試之外,蘑菇還專門超頻試了一下,摸一摸3900XT的性能天花板。最終超到了1.37V全核4.55GHz,可以過R23循環(huán)測試,但過不了單烤FPU,不是因為體質(zhì),而是因為散熱…… ▼再跑一下CPU-Z的壓力測試,單核558.1、多核8915,這個性能表現(xiàn),還是非常棒,5900X的多核成績,也不過9900左右。 ▼再跑一下R23,單核1353,提升了一點點,多核20593,提升明顯,并且超過2W的多核成績,這個性能已然非常優(yōu)秀。散熱測試的圖片這里就不放了,全核穩(wěn)4.55GHz,功耗220W左右,單烤FPU的第一時間,處理器溫度就上到了92℃,然后慢慢攀升至100℃,自動關機、重啟。而在日常使用中,很難會出現(xiàn)單烤FPU這種極限工況,正常使用并不會自動關機、重啟,不錯。 五、總結 這臺主機,朋友還是非常滿意的。 外觀顏值方面,安鈦克冰鉆P120機箱很漂亮,雙面?zhèn)韧?,簡單搭配漂亮的水冷和機箱風扇,整體的效果就非常不錯。另外在散熱方面,處理器單獨散熱,表現(xiàn)不錯。風道方面,蘑菇設計了一個微負壓的風道,機箱底部進風,后部和側部出風,整體的散熱和防塵效果都不錯。 性能方面,3900XT的性能表現(xiàn)是出乎蘑菇意料的。正常打開PBO,就能獲得一個非常不錯的單核、多核性能表現(xiàn)。如果體質(zhì)不錯的話,簡單超頻,就可以摸一摸5900X的多核性能了,嘿嘿。GTX980這張卡,日常2K玩玩吃雞還是問題不大的,就是特效需要調(diào)整下。 不過,唯一讓蘑菇不太開心的是,安鈦克冰鉆P120這款機箱的硬盤倉官方是沒有的賣,只能咸魚收二手,尷尬。 謝謝大家!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