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上學后,家長們很容易就會陷入到教育焦慮之中,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看著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秀,為人父母自然會感到有一些自卑。 與此同時,在家庭教育中,寶媽們承擔了大部分的教育壓力,所以當發(fā)現孩子有落后于人的地方時,寶媽們有必要對自身的教育方法有所反思。 寶媽吐槽:“孩子上小學后,我變得自卑了!”網友:深有同感亮亮是一個機靈可愛的小男孩,在上小學前,大家都夸獎他聰明機智,長大后一定有出息。 而亮亮媽對此也是“十分自信”,她相信孩子在自己的精心培養(yǎng)下,一定能夠成為優(yōu)秀的人。 可是在孩子上小學后,孩子的表現在班上平平,處于班級中游的成績更是讓亮亮媽覺得有一些挫敗。 “人家都說我兒子腦瓜聰明,怎么上學后卻考的這么差呢!難道我家孩子真不是讀書的料嗎?” 尤其是在參加完孩子的家長會后,亮亮媽更是覺得自己有些自卑了。 原來在家長會上,老師安排了優(yōu)秀學生的家長分享輔導經驗,看到其他家長對于輔導方法的侃侃而談,亮亮媽覺得自己實在是太沒有盡到家長責任了。 而且更加讓亮亮媽覺得意外的是,平時能說會道的孩子在老師和同學眼里卻是一個沉默寡言的學生。顯然,孩子不僅成績不突出,在與同學老師相處的社交表現中也很不突出。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那么優(yōu)秀?人家的家長都是怎么當的呢?”當亮亮媽把自己的郁悶發(fā)泄到網上的時候,沒成想這引發(fā)了很多家長網友的共鳴。 “明明都是為人父母,可是教育出來的孩子卻有很大不同!真是讓人又郁悶又無奈!” 孩子身上有哪些表現時,寶媽們應該放下郁悶多多反思?1、學習成績不突出 在孩子上學后,他們所獲得的學習成績自然是家長們關注的重點。當孩子學習成績不突出時,家長們有必要多觀察了解,幫助孩子找到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同時也要反思自己在日常輔導中有所疏忽的地方。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習來說,家長們的輔導對于孩子產生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家長們與其責怪孩子不是學習的料,還不如反思自己是否在輔導方法上存在偏差。 2、社交能力不突出 當孩子上學后,他們身上的社會性得到了更加明顯的顯現。當孩子表現出不合群的社交表現時,家長們不要指責孩子膽小怯懦。 反而應該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教授給孩子必要的社交方法和技能。當孩子在社交中感到孤獨無助時,最能夠給他們啟發(fā)和引導的,便是最為親近的父母了。 3、性格特點不突出 在孩子上小學后,他們身上的性格特點也決定了他們對于校園生活的適應能力。如果孩子自身的性格不夠自信或者是較為沉默寡言。 那么他們在學習生活中有可能就會受到性格特點的限制而表現出適應力不強的狀況。 面對這種情況,寶媽們更加應該給予恰當的干預,幫助孩子養(yǎng)成更加正面的性格特質。 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優(yōu)秀,寶媽們應該怎樣恰當引導?1、注重孩子身上的能力培養(yǎng) 在孩子上學后,父母在孩子成長中所發(fā)揮的干預作用會變得薄弱起來,這時候孩子身上的能力水平才是決定他們在學校表現的條件基礎。 所以家長們的庇護始終是有邊界的,注重孩子的能力培養(yǎng)才能夠讓他們更加優(yōu)秀。 2、注重孩子身上的性格形成 當父母一直處于對孩子過度保護的狀態(tài)中時,孩子的性格就會表現出依賴性過強的特質。 當父母總是對孩子貶低打擊時,孩子的性格就會表現出自卑怯懦的特質。 所以家長們有必要注重自身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性格形成所產生的影響,幫助孩子形成更加積極向上的性格特質。 3、注重孩子身上的天賦發(fā)掘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他們所擅長的東西,家長們除了關注孩子的成績分數外,還應該懂得因材施教。 能夠發(fā)現孩子身上閃光點的父母,更加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建立自信。與此同時,天賦發(fā)掘也拓展了孩子人生的發(fā)展方向,幫助孩子獲得了更多成長的樂趣。 在孩子上小學后,家長們難免會在對比中感到焦慮,但是一味的焦慮并不能夠改變現狀。 擺正自身的教育心態(tài),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方法的調整,這才能夠幫助孩子成長的更好。 大家對于入學后孩子與同伴間的落差是如何看待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