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歸途如虹 《紅樓夢》里多次寫到行酒令,其中,第四十回里的“金鴛鴦三宣牙牌令”讓人印象深刻。 這個游戲的規(guī)則是根據(jù)行令的人抽到的骨牌,說出相應(yīng)的詩詞歌賦或者成語俗語。所說的內(nèi)容要和牌面相符。這是相當考驗一個人的文學功底和反應(yīng)能力的。而在《紅樓夢》里,除了迎春出錯了之外,其余的人都完成得不錯。 賈母第一個說,她說了一句有很意思的酒令是“這鬼抱住鐘馗腿”。傳說鐘馗是唐代人,很有才華,卻因為相貌丑陋而未能中舉。性格剛烈的鐘馗就一頭撞死了。死后,鐘馗就成了道教神仙里的捉鬼大仙。在民間信仰里,鐘馗有著獨特的地位。賈母這句話的意思似乎是說鐘馗捉鬼的時候,鬼在搖尾乞憐。賈母說的前三句話都很吉祥,“頭上有青天”,“六橋梅花香徹骨”,“一輪紅日出云霄”。但是最后一句卻是講的鐘馗捉鬼的故事。這句話是否有象征意義暫且不論,賈母這種有些類似于今天相聲里的“三句半”形式的酒令本身就很值得玩味。這是在暗示賈府最終的衰敗,還是在諷刺那些心懷鬼胎的小人呢?讀者可以自己細細品味。 薛姨媽說的內(nèi)容比較通俗。尤其是“織女牛郎會七夕”和“世人不及神仙樂”都帶有游仙色彩。薛姨媽作為出身富貴的千金小姐,卻在行酒令的時候說出“世人不及神仙樂”這種話??梢?,薛姨媽雖然享受著榮華富貴,卻也有自己的煩惱。畢竟,兒子不爭氣,女兒的婚姻還沒有著落,丈夫又已經(jīng)去世了。薛姨媽內(nèi)心的焦慮恐怕也只有她自己清楚了。 接下來是史湘云說。史湘云是有文化的,所以她所說的內(nèi)容主要就是唐詩。其中最值得玩味的是“雙懸日月照乾坤”這句詩。這句詩是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里的一句。李白的本意是說唐玄宗和唐肅宗的微妙關(guān)系。他的意思是說,唐玄宗已經(jīng)成為了太上皇,駕車回到了長安。唐肅宗迎接他,這一對父子猶如日月一般照耀大地。那么,在《紅樓夢》的寫作時代,是否有這樣的現(xiàn)象呢?我覺得,是存在的。但是這種現(xiàn)象不是指現(xiàn)任皇帝和太上皇之間的關(guān)系,而是指已經(jīng)入關(guān)的滿清貴族和流亡在外的南明政權(quán)之間的關(guān)系。如果我們把“雙懸日月照乾坤”看成一個字謎,這個字謎的謎底就是“明”。所以,我大膽推測。史湘云的這句詩是影射南明政權(quán)的存在。 薛寶釵說的內(nèi)容更值得玩味。其中有“三山半落青天外”這一句。這一句詩出自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我們都知道,《紅樓夢》也叫《金陵十二釵》。李白的這首《登金陵鳳凰臺》充滿了盛衰之感。尤其是“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兩句,完全是在感嘆歷史變遷,歲月無常,昔盛今衰。而“三山半落青天外”則是借景抒情,將李白對自然永恒,而人世無常的感嘆表達得耐人尋味。而一個“落”字,更是將李白那種緬懷歷史風云的情感表達了出來。那么,薛寶釵為什么要在這里說出這句詩呢?我覺得,這首詩的悲涼氛圍和《紅樓夢》十分吻合,而薛寶釵則是一個有憂患意識,懂得居安思危的人。薛寶釵的這種心態(tài)在這里也有一定程度的體現(xiàn)。 林黛玉說了“良辰美景奈何天”和“紗窗也沒有紅娘報”這兩句,出自《牡丹亭》和《西廂記》。薛寶釵聽出來了,當時沒有揭穿,事后和林黛玉懇談了一番,提醒她不要移了性情。林黛玉對這類當時不允許大家閨秀看的“淫詞艷曲”很熟悉,所以隨口就說了出來。薛寶釵有心,就注意到了。因為薛寶釵也讀過這些作品。但是她明白這些作品是雜書,是不應(yīng)該讀的。她現(xiàn)在成熟了,理性了。而林黛玉是和賈寶玉一起讀《西廂記》的,兩個人感情的萌芽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按照世家大族的規(guī)矩,像《西廂記》這樣的故事,可以在戲曲舞臺上演,大家看了取樂。但是劇本是不可以讀的。林黛玉不僅讀了,還在大庭廣眾之下念了出來,因此薛寶釵覺得自己有必要提醒林黛玉注意行為分寸。 劉姥姥說的最有趣。她來自鄉(xiāng)間,于是說的內(nèi)容也最有泥土氣息。這是她淳樸自然的本色。其中我覺得最值得說的是“大火燒了毛毛蟲”這一句。在《紅樓夢》里,兩次寫到火災(zāi)。第一次是第一回,葫蘆廟炸供,不小心引發(fā)了火災(zāi),牽連了甄士隱一家。第二次就是第三十九回,寫到馬棚走水了,幸好,問題不大,很快就滅掉了。而“大火燒了毛毛蟲”則讓人想到探春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梢?,這一句是暗示最終一切的繁華都會煙消云散。那“烈火烹油”一般的富貴背后是危機。 可見,第四十回,表面上就是寫大家行酒令取樂。實際上十分值得細細品讀,讓人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