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比利時皇家美術館-2:從勃魯蓋爾父子到喬登斯和凡·戴克

 書蟲游世界 2021-02-24

上一篇:比利時皇家美術館-1:佛蘭德斯原始畫派的大師之作

在比利時皇家美術館東南角,我們拐入一間新的展廳。眼前這幅畫如果沒看介紹的人可能第一感覺會認為它是博斯的作品,各種古怪精靈的形象充滿畫面,正是鬼才博斯的繪畫特點,但其實它是老彼得·勃魯蓋爾的一幅代表作《反叛天使的墮落》。事實上,整個這間展廳展覽的都是勃魯蓋爾家族成員的作品。

老彼得·勃魯蓋爾生于尼德蘭的勃魯蓋爾村,師從擅長繪畫、木刻和彩色玻璃宗教畫的彼得·庫克·凡·阿爾斯特(Pieter Coecke van Aelst,1502-1550),師母麥肯·費爾哈斯特(Mayken Verhulst,1518-1599)則是16世紀尼德蘭最重要的女性畫家之一,擅長細密畫。

這幅創(chuàng)作于1562年的作品表現(xiàn)出博斯對老彼得·勃魯蓋爾的影響。此畫的情節(jié)出自《啟示錄》,描繪了曾為天使長的路西法因不滿上帝創(chuàng)造人類而糾集天界三分之一天使反叛,上帝命大天使米迦勒率眾平叛,最終墮落天使被米迦勒率領的平叛天使趕出天界。畫面正中身穿青綠披風和金色盔甲的便是大天使米迦勒,他正在舉劍砍殺一條惡龍。周圍的平叛天使都是帶翅膀的人形,而墮落天使則是各種奇異的昆蟲和色彩艷麗的植物造型。這些造型取材于從美洲等“新世界”帶回的動植物。歐洲基督教徒習慣于把美洲土著視為異教徒,在此借用那里的生物作為墮落天使的形象。

1563年,老彼得·勃魯蓋爾娶了師傅的女兒瑪利亞為妻,隨后定居布魯塞爾。這幅《伯利恒的戶口調查》創(chuàng)作于1566年,主題取自《圣經新約》。按照希律王的規(guī)定所有人必須回到故鄉(xiāng)參加戶口調查,因此約瑟帶著懷孕的瑪利亞趕回伯利恒。近景中間的約瑟拉著一頭牛和一頭驢,懷孕的瑪利亞騎在驢背上。不過這對主人公所占的畫面比例并不大,畫家以他最喜歡的“上帝視角”俯瞰著這個村莊,為我們展現(xiàn)出一幅冬季農村的全景圖。

整個畫面的布局非常均衡,左下角聚集在房前的人群與右上部延展到遠方的村舍達成某種平衡;冰面上的人從畫面中心向左上角延伸,與村舍形成兩條交叉的對角線,使畫面更加穩(wěn)定。

如果仔細看的話,會發(fā)現(xiàn)這顯然不是伯利恒該有的樣子,而更像是中世紀的尼德蘭農村場景。畫面左邊房子里的稅官在收稅,墻上還掛著哈布斯堡家族的雙頭鷹標志,左上角的遠景中甚至出現(xiàn)了教堂。一種觀點認為畫家借此畫暗諷西班牙統(tǒng)治者對尼德蘭百姓課以重稅;另一觀點則恰好相反,認為此畫是受某領主委托,畫的是村民積極向領主納稅。到底是苛政猛于虎?還是我納稅我光榮?從古到今都是個見仁見智的事。

畫面左上角的樹枝與紅日輪廓清晰,顯得非常平面化,感覺與日本浮世繪有異曲同工之妙。

另一幅非常出名的畫是《風景和伊卡洛斯的墜落》。藝術史學家安德魯·格雷厄姆-迪克森在紀錄片《低地國家的高雅藝術》中說,很多人來到這間美術館就是為了膜拜這幅作品。它是老彼得·勃魯蓋爾僅存的一幅神話題材作品,故事源自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所著神話《變形記》。雅典建筑家代達羅斯來到克里特島為國王彌諾斯修建一座迷宮,用來關牛頭人身怪彌諾陶洛斯。可是當迷宮修好代達羅斯想回雅典時卻遭到彌諾斯的拒絕。于是擅于發(fā)明的代達羅斯將收集到的羽毛用蠟粘在一起制作成翅膀,準備帶著兒子伊卡洛斯飛回雅典。臨飛行前,他叮囑兒子一定不要飛得太高,否則蠟會被太陽熔化。起初他們飛行得很順利,但是過了不久,伊卡洛斯便得意忘形起來,他飛得越來越高,終于粘合羽毛的蠟逐漸熔化,組成翅膀的羽毛散落,他也隨之墜入海中。

然而,不仔細看的話你幾乎找不到故事的主人公伊卡洛斯。畫面仍然是以“上帝視角”俯瞰一個海濱村落。近景中是位農夫在犁地;他的右后方有個牧羊人和一條狗站在那里望著左邊的樹,樹上其實什么也沒有,他們也許只是在發(fā)呆;畫面右邊一艘大船靜靜駛過,岸邊一名漁夫在釣魚。這時我們才看到在大船與漁夫之間有個人倒栽在海里,只露出兩條腿在掙扎。

英裔美國詩人威斯坦·休·奧登(Wystan Hugh Auden,1907-1973)看過此畫后寫下這樣一首詩:

“四周的人和動物還是那么悠然,

農夫或許聽到了墮水的聲音和絕望的呼喊,但這對他并不重要。

太陽依舊照著白腿淹沒在綠波里,

在那艘華貴而精致的船上,人們肯定看見一件怪事:從天上掉下一個男孩,

但他們有自己的目的地,于是繼續(xù)平靜地航行?!?/em>

尼德蘭有句諺語:No plough stops for a man who dies(沒有耕犁會因為一個人去世而停下來),有點兒類似“地球離了誰都轉”。畫面也契合了這句諺語。如果結合當時西班牙統(tǒng)治者對尼德蘭人民殘酷剝削的歷史背景,這幅畫背后隱含的深意也許是對統(tǒng)治者強加給尼德蘭人的歷史傳統(tǒng)和教條表達不滿,似乎在說,尼德蘭人對那些外來物不必關心,只要專心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歷史就好。

不過,也有人對這幅畫是否為老彼得·勃魯蓋爾所繪表示懷疑,認為它是在老彼得·勃魯蓋爾去世后才完成的,很可能是他家族中的其他成員所為。老彼得·勃魯蓋爾44歲便去世了,死后葬在離這里不遠的沙佩勒圣母教堂。他留下兩個兒子,哥哥小彼得·勃魯蓋爾當時才5歲,弟弟老揚·勃魯蓋爾只有1歲。這兩個孩子后來都成為非常著名的畫家,這要歸功于他們的外祖母麥肯·費爾哈斯特,是她的悉心培養(yǎng)讓這條藝術血脈傳承下來并且發(fā)揚光大。

這幅畫是小彼得·勃魯蓋爾臨摹父親的《伯利恒的戶口調查》,畫面整體色調偏棕黃,顯得更加凋敝,樹的形狀略有不同,遠處的太陽也消失了。

這幅《屠殺無辜者》表現(xiàn)的也是《圣經新約》中的故事,更加赤裸裸地反映出對西班牙統(tǒng)治者的不滿。

順著二層大廳東廊向北走,便從文藝復興繪畫轉入巴洛克藝術。首先看到的是雅各布·喬登斯的作品。這幅《富饒的寓言》創(chuàng)作于1623年,強烈的明暗對比和動態(tài)的人物造型是巴洛克風格的典型特征。此外,這幅畫的仰望視角顯得與眾不同。畫面中央背對觀眾的可能是維納斯,她的膚色白皙,與周圍的人形成鮮明對比。右邊頭上長角腿上滿是長毛的是半人半羊的森林之神薩梯,他是酒神的隨從,常與飲酒作樂聯(lián)系在一起。

薩梯的形象同樣出現(xiàn)在另一幅作品《薩梯和農民》中。喬登斯經常喜歡描繪一群酒足飯飽的底層民眾。此畫中的一家三代聚在桌前大吃大喝,女主人攤開一只手面向觀眾,仿佛在說:“怎么樣,我們過得不錯吧?”

這種場景在他1640年繪制的《“國王”喝酒》中發(fā)揮到極致。畫中表現(xiàn)的是佛蘭德斯百姓慶祝1月6日主顯節(jié)的場景,按照習俗會有個人扮演國王,人們圍著他盡情飲酒享樂。畫家通過前景人物粗鄙的行為(嘔吐、被狗咬、擦屁股)表達出自己對醉酒的厭惡。他在中間背景里的裝飾物上寫道:“沒有比醉鬼更像個瘋子的了”。

這里還有幾幅喬登斯繪制的肖像畫,但總感覺不如我們接下來看到的安東尼·凡·戴克的肖像畫那么出色。凡·戴克就是以肖像畫著稱的,他總能通過人物的面部表情、動作姿態(tài),以及背景物品等,呈現(xiàn)出模特的身份特征和心理狀態(tài)。

這是《讓·查爾斯·德拉·法耶的肖像》,德拉·法耶(Jean-Charles della Faille,1597-1652)是生于安特衛(wèi)普的一位數學家和天文學家,1613年加入耶穌會,1629年受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之邀前往馬德里的大學任教。此畫據推測是他臨行前請凡·戴克繪制的,畫面中的德拉·法耶身穿耶穌會的教袍,手持圓規(guī),好像在演算數學公式;桌上的比例規(guī)是安特衛(wèi)普的科學工具制造商生產的,暗示他來自這座城市;天球儀告訴我們他還精通天文。

凡·戴克在神話題材中刻畫的形象同樣精彩,這幅名叫《醉酒的西勒努斯被酒神和牧神攙扶》。在古希臘神話中,西勒努斯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老師,牧神常常伴隨在酒神左右。此畫中的西勒努斯被描繪成一位醉酒的老頭,粗糙的皮肉和下垂的肚腩都表現(xiàn)出他的年邁。酒神和牧神則是一對年輕人,在身后使勁地拉著他,防止他跌倒。這個醉酒的形象也有些不堪,與喬登斯筆下的那幫醉鬼形象倒是不謀而合。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