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y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p>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內科學》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跟你聊聊,血的價值。 沒錯。就是我們身體里,那些鮮紅的液體。 我告訴你啊,我們人,能活多久,能活多好,不是天注定的,不是人注定的,一切皆是這些紅色液體決定的。 一句話:血為陽氣之母。血通,人不病。 來,我給你講個故事,特別有意思。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陳亦人。 這個人生于1924年,卒于2004年。他是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陳師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江蘇省的重點學科,傷寒論教研室。他對于古中醫(yī)、經方的研究造詣,和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的劉渡舟齊名,被業(yè)界稱為“南陳北劉”。 有一次,陳師接待一個患者。 這個人是女性,年47歲。 什么毛病呢?就是最近這兩周以來啊,腦袋迷糊。 其實,她這個腦袋迷糊,早就有了。迄今為止都五六年了。但是,從前一直在忍,現(xiàn)在忍不了了。 為啥忍不了?因為暈得太離譜!別人腦袋迷糊,往往都是站起來迷糊、走幾步迷糊,迷糊時候趕緊坐下來,或者躺下來,就好點。這個人不這樣。她是一躺下就迷糊,站起來、走起來還好受點。你說這奇怪不? 可是,人不可能一天到晚總站著、總走路啊,到了晚上必須得休息??墒撬碌模褪侨胍剐菹?。只要一躺下,立刻就暈。暈起來的時候,眼前屋子里的東西,都在翻跟頭。 怎么辦??? 有人說,你這個可能是肝陽上亢,肝風內動。肝風一吹,你就迷糊。但是,通過平肝潛陽之法治療,無效。 有人說,你這個可能是有痰濕。無痰不作眩嘛!痰濕多了,腦袋就迷糊。但是,通過化痰之法治療,無效。 也有人說,你這個是中氣不足,氣頂不到頭上去,所以迷糊。但是通過補中益氣法治療,還是不行。 后來,她沒辦法了,幾經輾轉,找到了陳亦人教授。 刻診,見患者脈澀,舌暗紅,苔薄。 一開始,陳師也覺得奇怪。為啥平肝、化痰、補氣之法,都不好使呢?中醫(yī)治療眩暈,一般就是這么幾招啊。 后來,陳師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會不會是血瘀所致? 畢竟,患者脈澀。脈澀,提示血瘀。 但是,腦袋迷糊,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這在以前是極其少見的,看上去有些離經叛道了。但不管怎樣,現(xiàn)在別無他法,先用這法子試試吧。 于是,陳師寫了一張配伍,但見—— 當歸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桃仁10克,白薇10克,丹參15克,葛根15克,柴胡6克,牡蠣15克(先煎),一共是3劑。 結果,3劑藥喝下去,患者感覺大大好轉。接著,再用5劑,諸證悉平,靜臥眩暈的毛病消失了。 這張醫(yī)案,是陳亦人老師治療眩暈的經典醫(yī)案。曾經被多部專著收錄。 這里頭什么道理呢? 正如我之前講過的,患者的問題確實在在于淤血。她脈澀,舌暗紅,這些都可以看做是淤血阻于內、血運滯澀的表現(xiàn)。 那么,血瘀,為什么會導致眩暈? 咱們都知道,我們的腦袋,號稱清陽之地。清陽之氣上升,我們的神志才會正常,五官感受才會正常。清陽之氣是什么?是化生于脾胃,以水谷精微之氣為載體,可以為大腦提供能量的一種陽氣。如果非要把陽氣分成種類,清陽之氣,就是其中最純粹、最干凈、最為精華的一種,專供腦中元神享用。 而這個清陽之氣,要想輸送到大腦,必須借助血液。血為氣之母。它自然也是陽氣之母。如果血瘀了,血流不暢,那么清陽之氣自然也就無法及時、充足地到達頭部。 這個時候,人就會發(fā)作眩暈。 淤血所致頭暈,為啥在靜臥時加重?因為人靜臥,則血液運行減慢,淤血加重。一旦動起來,血液運行會加快,所以會好一點。 既然如此,又該如何應對?自然要活血化瘀。你看陳師的配伍—— 當歸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桃仁10克,白薇10克,丹參15克,葛根15克,柴胡6克,牡蠣15克(先煎)。 這里頭,當歸、白芍、川芎、桃仁、丹參,這些都是活血化瘀的藥材。這是治療的基礎。柴胡,可以疏肝。肝氣舒暢,有助于氣血的運行供給。葛根,可以升發(fā)脾胃清陽之氣,是治療頭頸部眩暈、頭疼等疾病的常用藥。牡蠣,重鎮(zhèn)安神。你不是天旋地轉嗎?牡蠣來給你壓壓驚。血瘀日久,恐怕會生熱,于是用白薇滋陰涼血,配合當歸可以更好的養(yǎng)陰血。 你看,這治療思路,其實也是很簡單的。 我把這個寫出來,目的就是告訴你一件事兒:血通,人不病。咱們身上的大病小病,別管多簡單,也別管多復雜,多數時候,可以歸結到我們的血液。血好,人就少病。血不好,人就多病。比如說這個腦袋迷糊,誰能想到是淤血所致?結果證實,確實是淤血所致。 所以說,我們務必要保持一身血液的通暢。為此,要少食肥甘,使得血不臟,還要堅持運動,使得血不凝,更要清心寡欲,使得血不熱。一身清澈干凈的血液,是我們長壽的基礎啊。 眩暈一癥,在中醫(yī)臨床上是多見的。肝陽上亢、中氣不足、痰濕上蒙等,都可以引發(fā)。對淤血所致頭暈,中醫(yī)內科歷來重視不多,但是于實際臨床中,卻也不乏其人。上文醫(yī)案里所呈現(xiàn)出的調治思路,是有一定借鑒意義的,就供讀者朋友們參考吧。非專業(yè)讀者,若經常眩暈、迷糊,務必辨明病因再行調治,不可盲目套用。無瘀血癥候的人用此類活血之法,沒什么好處,相反還可能有壞處。 |
|
來自: 旭銳 > 《中醫(yī)人文君然專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