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國最值得信賴口腔科普 助力您尋找靠譜的口腔醫(yī)生 人的一生總共有兩副牙齒:乳牙和恒牙
|
恒牙 | 出牙時間 |
正門牙 | 6-8歲 |
側(cè)門牙 | 6歲半-9歲 |
犬齒 | 8歲半-12歲半 |
第一小臼齒 | 8-12歲 |
第二小臼齒 | 8歲半-13歲 |
第一大臼齒 | 5-7歲 |
第二小臼齒 | 10-14歲 |
第三大臼齒(智齒) | 17-25歲 |
牙齒結(jié)構(gòu)分為牙齒組織和牙周組織。
牙齒組織分為硬組織(琺瑯質(zhì)、象牙質(zhì)、牙骨質(zhì))和軟組織(牙髓)。
牙周組織分為牙齦、牙周膜和牙槽骨。
琺瑯質(zhì):牙冠的最外層,主要由礦物質(zhì)(鈣、磷等)所組成,人體最堅硬的組織,一般是透明或乳白色。
象牙質(zhì):牙冠的第二層組織,給琺瑯質(zhì)覆蓋,一般是微黃色,它的色澤深淺會影響牙齒外觀的顏色,內(nèi)有很多鏈接牙髓的微細管道。
牙骨質(zhì):覆蓋牙根表面的一層硬組織,連接牙周膜和象牙質(zhì)。
牙髓:牙齒的中腔部分。滿布血管和神經(jīng)組織。
牙齦:俗稱牙肉,一層覆蓋牙槽骨表面的軟組織,健康的牙齦呈粉紅色。
牙周膜:一層纖維組織,連接牙骨質(zhì)和牙槽骨,牙齒的緩沖器,讓牙齒能承受日常咀嚼的外力,避免牙齒受傷。
牙槽骨:包圍著牙齒藉以支撐牙齒的骨骼組織。
現(xiàn)在告訴你哪些牙齒及部位容易患齲齒
1、兩顆牙相鄰的牙面容易患齲病。正常情況下,牙齦乳頭充滿牙間隙,使牙的鄰面受到保護不容易患齲。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咀嚼運動使鄰面磨損,牙齒喪失正常的接觸關(guān)系,或者牙周病引,起牙周萎縮。這時,牙間隙暴露,兩顆牙相鄰的牙縫處食物殘渣堆積多,牙齒的自潔作用較差,容易引起細菌大量繁殖。細菌代謝產(chǎn)酸,使牙釉質(zhì)等牙齒硬組織發(fā)生脫礦形成齲齒。
2、排列不整齊的牙齒,如牙齒扭轉(zhuǎn)、重疊、傾斜、伸長等,牙齒之間的接觸關(guān)素不良,刷牙時不容易刷干凈,容易積存食物殘渣,細菌在此繁殖,形成齲齒。
3、后牙咬合面上有很多的窩、溝、裂隙,這些部位較深在,是牙齒發(fā)育礦化時期遺留下來的缺損,常規(guī)的刷牙漱口不容易保持清潔,因此容易造成食物碎屑殘留及細菌繁殖,是齲齒最容易發(fā)生的部位。
對照圖片和文字認識一下這些可愛的白色小天使,看看她們到底姓甚名誰吧!牙齒是我們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牙齒才會更好的愛護牙齒!愛護口腔,從”齒“開始哦!
|
來自: baoyisheng143 > 《口腔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