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口為心之門。 人們常說,相由心生,其實語言也是如此,一個人說什么樣的話,就會有什么樣的內(nèi)心。一個人的說話方式,會暴露他的性格和內(nèi)心,我們也可以從中判斷這個人的人品,一看一個準。在這方面,古人曾國藩深得其道。 曾國藩是個不折不扣的奇人,奇在何處呢?他曾七次參加科考且七次落榜,為官之后他平步青云,十年七次升遷,官位連升十級,至二品,后人把曾國藩譽為“千古第一完人”。 官場如戰(zhàn)場,福禍只在一瞬間,曾國藩能取得這般的成就和他的說話方式息息相關(guān)。曾國藩一生遵循“戒多言”的原則,他常說:“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比似凡畹娜耍_口閉口總說這3句話,切忌深交! 一、常說直話 曾國藩曾言:“自古以來有兩條道底線不能碰,一是多言,二是自傲。” 說話相當于一門藝術(shù),把話說得好猶如錦上添花,說不好就成了火上澆油,因此,無論說什么話,牢記委婉一詞,不要過于直白,才不至于在說話上得罪人。 一個說話不分場合、不看對象的人,心中有什么話直接表達出來,很容易惹人厭惡。說話方式要因人而異,如果與性格含蓄的人說直話,很容易讓對方不愉快,如果與直性子的人說話拐彎抹角,那也難以溝通。因此,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委婉并且不生硬的組織自己的言語。 二、常說怨言 曾國藩說:“無故去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一個常常抱怨的人,往往建立不了一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一輩子難成大器。 曾國藩的六弟年少聰慧,曾國藩對他抱有極大的希望,經(jīng)常親自教導他。但是他的科舉之路并沒有想象中的順暢,失敗之后六弟經(jīng)常感嘆命運弄人,甚至一蹶不振。曾國藩便在信中告誡他:“得不足喜,失不足憂”。 抱怨是喪志的開始,即便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也會因為抱怨而毀掉自己的人生。抱怨的話說多了,就成了一個滿身負能量的人,人生只會越混越差。 三、常說惡話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語言上傷人的過失是很難彌補得了的,身體上的傷口尚可以愈合,心上的傷口要經(jīng)歷多長時間打磨才會恢復(fù)如初?。?/p> 曾國藩常在家書中告誡子女,為人要厚道,事情不能做絕,話也不要說得太死,多為自己積口德,行善事。 說話太倔強、凡事都喜歡反對質(zhì)疑,這樣的說話習慣傷人又傷己。凡是能成大事的人,他們都明白在為人處世中“點到為止”的道理,給自己和對方都留一份余地,也是給自己減少禍端。 以上便是晚清名臣曾國藩的處世良言,百年過去,曾國藩的這些智慧仍然值得我們借鑒。 《曾國藩全書》整合了曾國藩一生的處世經(jīng)驗和為官智慧,總結(jié)了治國齊家平天下的法則、識人認人的本領(lǐng),值得現(xiàn)代每一個人去讀一讀。 立業(yè)不讀曾國藩,閱盡詩書也枉然,無論是學生、職場人還是無人父母,學學曾國藩的成功經(jīng)驗必然讓我們受益頗多。 |
|
來自: aaaaa11111 >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