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這是每個人小時候都吟誦過的句子 這首深情頌吟母愛的詩歌流傳千古 講述的也是一個有關母愛的故事 嘉定名士王鳴盛的故事 以一件母親熬夜做好的棉服為升華中心 再去體會游子吟的深切含義 眼眶不自覺地濕潤了 母愛是世間最圣潔、最無私、最偉大的愛 無論你走到天涯海角 始終縈繞你的左右 乾隆三年(1738),中秀才,入嘉定縣學深造,時年僅十七歲。十二年(1747),鄉(xiāng)試告捷,成舉人。十九年(1754),進士及第,為一甲第二名榜眼,也是嘉定科舉史上唯一的一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二十四年(1759),充福建鄉(xiāng)試正考官。事尚未竣,而朝廷已擢其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但因在途中納妾而遭到言官羅典的彈劾,不但未得到升遷,反而被降為光祿寺卿。 二十八年(1763),母親朱太夫人去世,鳴盛離職還鄉(xiāng),為母親守孝,遂不再出仕。移居蘇州閶門外,專事著述三十余年,成就斐然,為清代著名的經學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彼時,王鳴盛年方四十出頭, 正是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年齡,雖然小受挫折,但并非沒有轉圜的余地,他日再得升遷也不是不可能的。大概是他厭棄了官場的翻云覆雨,于是急流勇退,把主要精力轉向了著書立言。 ▲王鳴盛殿試卷 ▲王鳴盛 行書節(jié)錄《群仙高會賦》 上海翥云藝術博物館 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