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編說 今年春節(jié),您的孩子收到了多少壓歲錢?面對孩子收到的這筆“巨款”,許多家長擔心孩子亂用,于是選擇替孩子保管壓歲錢。這樣做雖然保住了錢財不被“揮霍”,但也錯失了一次財商啟蒙的機會。今年春節(jié),讓我們借壓歲錢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吧,這才是壓歲錢的正確“打開”方式呀~ 作者 | 大J 來源 | 大J小D(ID:jiayoubaobao2015) 最近一位朋友說,她家兒子3歲稍微懂事后,每到春節(jié)去拿壓歲錢,就覺得自己這是在“賺錢”了。最近已經開始叫嚷著說,過年了,我要去太爺爺家“上班”。 另外一個小伙伴和我說,現在大家條件都好了,每年孩子其實都能收到幾千甚至幾萬的壓歲錢。她就很擔心,覺得這容易讓孩子養(yǎng)成“不勞而獲”的習慣。 我開始意識到,關于壓歲錢的那些事,我該提前跟孩子說說。 01 壓歲錢是什么? 首先,我很建議大家和孩子聊聊,什么是壓歲錢? 壓歲錢中的“歲”是和“祟”同音,意思就是壓住邪祟,晚輩得到長輩的壓歲錢就能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春節(jié)是農歷新年第一天,每到新年開始,我們都會有很多心愿和祝福,大家都會憧憬新的一年。 春節(jié)表達祝福的形式之一就是壓歲錢,長輩給小孩壓歲錢,就是希望你們平平安安地長大。 那你們收到壓歲錢后,也要給長輩祝福,感謝他們,同時也要祝福他們新的一年身體健康。 壓歲錢就和我們平時收到的禮物一樣,都代表著一份心意。 但又和我們平時收禮不同,禮物可以當面打開表示感謝,但是壓歲錢不能當面打開。 我說給孩子聽的版本里,強調了祝福,這是她能理解的概念。同時也加上了收到壓歲錢的禮儀。 春節(jié)走親訪友其實還是有蠻多禮儀的,我們不能默認孩子就該知道。所以春節(jié)之前和孩子聊聊壓歲錢,聊聊收到壓歲錢可以怎么回復,很關鍵。 我們還進行了幾次角色扮演,互相輪流扮演舅婆、奶奶(一個她陌生的人,一個她熟悉的人),然后進行給壓歲錢的游戲。 這也是幫助她預熱,讓她可以更好地應對。 02 壓歲錢給誰? 了解完了壓歲錢是什么后,接下來就是個“千古難題”了,壓歲錢給誰? 壓歲錢被迫上交,或者被父母騙走壓歲錢,這應該算是我們80后成長中的記憶了吧。 輪到我們當父母了,大家先講道理,這錢肯定是孩子的。 盡管如此,道理都懂,但大家肯定是有顧慮的,就像我的小伙伴那樣,會擔心就這么輕易拿到“巨款”,會不會助長不勞而獲的習性? 我之前和大家說過,不要帶著害怕育兒,而每一個顧慮背后肯定有一個隱藏的害怕,這是值得我們深挖的。 試想一下,如果長輩送給孩子一張價值幾萬的名畫或者一套幾千的收藏書籍,我們還會有這個顧慮嗎? 我們還會覺得,這不要給孩子,因為他們是不勞而獲得到的嗎? 其實這樣的顧慮折射的是我們自己的金錢觀,認為錢是“罪惡”的,很多錢容易讓你變壞。 我們一方面熱愛錢,一方面害怕錢,而這樣的金錢觀也就投射到了孩子收到“巨款”壓歲錢的事件上。 對我來說,壓歲錢真的是一年難得的財商啟蒙的好機會。而對孩子的財商啟蒙第一步,就是我們自己先梳理清楚自己的金錢觀。 擔憂孩子收到壓歲錢就助長了“不勞而獲”大可不必,但是如何引導孩子使用好壓歲錢,倒是值得好好思考。 03 壓歲錢怎么花 我們一直遵循的是“3/3/3”原則,也就是收到的壓歲錢分三份,一份是消費、一份是存款、一份是送禮/公益。 我們基本上都是從最后一份送禮/公益聊起的,因為和孩子科普過,壓歲錢是長輩表達祝福的儀式感。那么趁著過年,我們也會和孩子討論,哪些人是我們需要同樣表達祝福的,把名單列出來。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扣除了很一大部分,都是互相送來送去壓歲錢的抵扣。很多大人習慣和孩子說,媽媽也要給壓歲錢給XXX,就用你的送。 這句話并不好,我反而建議大家從收到祝福和表達祝福的角度來告訴孩子。 扣除完了后的,我們可以再來實施這個“3/3/3”原則。那很僵硬地說,我們要實施原則來支配壓歲錢,有的孩子也許就不會買賬。 我們第一次引入這個原則的時候,是從家庭會議開始的,主題是“大人如何花錢”。我和爸爸先來分享,我們工作賺到錢后是怎么支配的,用例子幫助她理解“3/3/3”原則。然后順勢說,你今年收到的壓歲錢,要不要也像大人一樣花錢呢? 這才開始和她一起做規(guī)劃。 1. 消費 第一份是用來消費,孩子可以做主,預算之內的,想買什么就買什么。 這部分是很多父母會“害怕”的,總怕孩子揮霍。我倒是有一點點不一樣的看法。 愛揮霍是內心匱乏導致的,常年累月欲望無法得到滿足,從而導致一旦有了可支配的錢就要去填補內心的黑洞。 而如果我們從來都沒有刻意制造匱乏感,孩子其實是非常容易滿足的。 我們是從孩子4歲多開始實施的,她選擇自己想要的東西,從來不是從價格判斷,她只有“想要”這個標準,有過花完,也有過買了個很便宜的最后剩下不少錢的。 所謂“揮霍”,其實無非還是“我們不希望他們買這個東西”,仍然是我們大人的主觀標準,仍然是我們把事情復雜化了。 如果你并不想做沒收孩子壓歲錢的父母,那么不妨試試看,把一定的金錢支配權放給孩子,哪怕買了一個“奢侈品”,那么也是趁著機會讓我們和孩子體驗一次。 并不是孩子長大了就不會揮霍,從來沒有給予花錢自主權的人,不管幾歲,得到機會都會揮霍。 2. 存款 第二份可以用來存款,有時第一份的沒用完也能一起存款。你們可以試試看,不少孩子理解了存款概念后,其實比我們大人都“財迷”。 經常會主動對著消費那部分說,我就只買XX,剩下的錢一起存了。 存款就很簡單了,就是幫助孩子理解,擁有的錢不是都要全部用完,而是可以理財。 理財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體會錢生錢;另外一個就是應急。 我特地查了一下未成年人開戶的信息,一并和大家分享。 居住在中國境內16周歲以下的中國公民,應由監(jiān)護人代理開立個人銀行賬戶,出具監(jiān)護人的有效身份證件以及賬戶使用人的居民身份證或戶口簿。 具體的要求就是: 1.必須要監(jiān)護人陪同辦理,監(jiān)護人作為代理人填寫辦卡資料。 2.必須提供監(jiān)護證明。(出生證明或者獨生子女證) 3.小孩和代辦大人的戶口本或者身份證。(如果小孩和大人在同一個戶口頁最好) 非常鼓勵大家?guī)е⒆优芤惶算y行,甚至還能當面問問柜臺的業(yè)務員,這些錢存了一年后可以有多少錢,都是很直觀很生動的財商啟蒙。 3. 送禮/公益 最后的一份是用來送禮或者做好事的。 這是我的金錢觀之一,我始終覺得要做錢的主人,而不是錢的奴隸。 那錢肯定是用來花的,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后,可以通過自己的錢來幫助其他人,這是很幸福的,這才是真正的錢的主人。 我們會和孩子討論,她有沒有想要幫助的人或者事?像她今年年初就是捐贈給了因為疫情而關閉的動物園,幫助那里的動物們也能有飯吃有地方住。 這些公益的來源建議從日常生活中去滲透,帶著孩子做公益的前提是,孩子已經能理解這到底是為什么,而不是“為了做公益而公益”。 如果一時半會沒有合適的公益,或者孩子不能理解公益的概念。 那么不妨就讓孩子想想,過去這一年,還有哪些人她想感謝的,列出他們的名單,討論一下送什么禮物,也是完全可以的。 這是成為錢的主人的第二個標準,那就是我們需要永遠保持感恩。如果只有錢沒有感恩,我們永遠不會知足幸福,這也是很可悲的。 有人會說,不就是個紅包嗎?這樣做累不累?。?br> 我很早之前就養(yǎng)成了這樣一個習慣,遇到一個問題,從源頭開始問自己三個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選擇做難的事,從根上解決問題;哪怕這個問題并不能完全解決,這個過程中的思考都能反過來塑造我們,然后我們慢慢會發(fā)現,很多問題都越來越容易解決了。 比花錢賺錢更值錢的,就是金錢觀。 微信編輯 | 譚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