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通和海桐皮是同一種中藥材,是后者的別名,也就是某一個地區(qū)的叫法,刺通在《開寶本草》里就已經(jīng)記載過,為豆科植物刺桐、喬木刺桐干皮或根皮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皮。在中醫(yī)上認(rèn)為具有祛風(fēng)除濕、舒筋通絡(luò)、殺蟲止癢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刺通需要注意的是血虛者不宜服。 刺通的功效與作用在《中華本草》上介紹刺通具有祛風(fēng)除濕、舒筋通絡(luò)、殺蟲止癢的功效。對風(fēng)濕痹痛;肢節(jié)拘攣;跌打損傷;疥癬;濕疹都有良好的作用。 刺通具有祛風(fēng)濕、舒筋通絡(luò)。用于風(fēng)濕麻木、腰腿筋骨疼痛、跌打損傷;外用治各種頑癬。的功效。主要作用為用于風(fēng)濕麻木、腰腿筋骨疼痛、跌打損傷;外用治各種頑癬。來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如何食用食用刺通對肝、腎有好處,味道較苦,屬于性味平和的一味中藥材刺通是可以內(nèi)服的一味中藥材,食用方法為煎藥去渣喝藥汁,每天本味藥材用量在6-12克,或也可以用本味中藥材把握好本味藥材用量以后用來泡酒喝。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適量本味中藥材,煎水熏洗,或也可以用本味中藥材把握好本味藥材用量以后用來泡酒喝。搽,或?qū)⑺幉哪コ煞勰?,加水調(diào)成糊狀,涂抹與患處。食用舉例:治風(fēng)濕兩腿腫滿疼重,百節(jié)拘攣痛:海桐皮一兩,羚羊角屑、慧茁仁各二兩,防風(fēng)、羌活、筒桂去皮、赤獲蒼去皮、熟地黃備一兩,擯榔一兩。 禁忌《中華本草》 血虛者不宜服。 一、《本草經(jīng)疏》腰痛非風(fēng)濕者不宜用。 二、《本草匯言》痢疾、赤口良、痹盟諧證非關(guān)風(fēng)濕者不宜用。 三、《得踢本草》血少火熾者禁用。 《中藥大辭典》 血虛者不宜服。 一、《本草經(jīng)疏》腰痛非風(fēng)濕者不宜用。 二、《本草匯言》痢疾、赤眼、痹躄諸證非關(guān)風(fēng)濕者不宜用。 三、《得配本草》血少火熾者禁用。 概況生境分部野生或栽植為行道樹。分布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浙江、湖南、湖北、福建、中國臺灣省等地。產(chǎn)廣西、云南、福建、湖北等地。 采收儲藏 栽后8年左右,即可剝?nèi)淦?,通常于夏、秋季進(jìn)生。有剝?nèi)「善?、砍枝剝皮和挖根剝?種方法。剝后,刮去灰垢,曬干即成。采收后就可以炮制藥材了,繼續(xù)了解刺通炮制方法,用清水浸泡,洗凈泥屑,切成小塊,曬干。 -《中華本草》 藥材原始形態(tài) 刺桐《南方草木狀》,又名:山芙蓉、梯枯、空桐樹、雞桐木、海桐。 高大喬木,高可達(dá)20米。樹皮灰棕色,枝淡黃色至土黃色,密被灰色絨毛,具黑色圓錐狀刺,2、3年后即脫落。3出復(fù)葉,互生,或簇中藥材植株生長于枝頂;總?cè)~柄長10-15厘米;小葉片闊卵形至斜方狀卵形,長10-15厘米,頂端小葉寬過于長,先端漸尖而鈍,基部近截形,或闊菱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粉綠色,兩面葉脈均有稀疏毛茸;頂生小葉柄長3.5-4.5厘米,側(cè)生小葉柄短,長約5毫米;托葉2,線形,長1-1.3厘米,早落??偁罨ㄐ?,長約15厘米,被絨毛;總花梗長7-10厘米;萼佛焰狀,長約2-3厘米,萼口偏斜,由背開裂至基部;花冠蝶形,大紅色,旗瓣長5-6厘米,翼瓣與龍骨瓣近相等,短于萼;雄蕊10,兩束,花絲淡紫色,長3-3.5厘米,藥黃色;花柱1,淺綠色,柱頭不分裂,密被紫色軟毛。莢果串珠狀,微彎曲。種子1-8顆,球形,暗紅色。開花期間3月。 備注一,不同地區(qū)海桐皮同名異物甚多,常見如下數(shù)種:五加科刺楸屬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Koidz.東北地區(qū);木棉科木棉Bombax malabarica L.廣東地區(qū);蕓香科樗葉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 et Zucc.福建和江浙地區(qū)。 二,適用于下肢關(guān)節(jié)痹痛以及腰膝疼痛等癥,常配合牛膝,薏苡仁,五加皮等藥同用。治濕熱下注,腳膝疼痛的病癥,可配合萆薢,木通等藥同用。此外,本味中藥材外用治疥癬,可配合川槿皮,蛇床子,大黃,浸酒外搽。 禁忌《中華本草》 血虛者不宜服。 一、《本草經(jīng)疏》腰痛非風(fēng)濕者不宜用。 二、《本草匯言》痢疾、赤口良、痹盟諧證非關(guān)風(fēng)濕者不宜用。 三、《得踢本草》血少火熾者禁用。 《中藥大辭典》 血虛者不宜服。 一、《本草經(jīng)疏》腰痛非風(fēng)濕者不宜用。 二、《本草匯言》痢疾、赤眼、痹躄諸證非關(guān)風(fēng)濕者不宜用。 三、《得配本草》血少火熾者禁用。 藥材原始形態(tài) 刺桐《南方草木狀》,又名:山芙蓉、梯枯、空桐樹、雞桐木、海桐。 高大喬木,高可達(dá)20米。樹皮灰棕色,枝淡黃色至土黃色,密被灰色絨毛,具黑色圓錐狀刺,2、3年后即脫落。3出復(fù)葉,互生,或簇中藥材植株生長于枝頂;總?cè)~柄長10-15厘米;小葉片闊卵形至斜方狀卵形,長10-15厘米,頂端小葉寬過于長,先端漸尖而鈍,基部近截形,或闊菱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粉綠色,兩面葉脈均有稀疏毛茸;頂生小葉柄長3.5-4.5厘米,側(cè)生小葉柄短,長約5毫米;托葉2,線形,長1-1.3厘米,早落??偁罨ㄐ?,長約15厘米,被絨毛;總花梗長7-10厘米;萼佛焰狀,長約2-3厘米,萼口偏斜,由背開裂至基部;花冠蝶形,大紅色,旗瓣長5-6厘米,翼瓣與龍骨瓣近相等,短于萼;雄蕊10,兩束,花絲淡紫色,長3-3.5厘米,藥黃色;花柱1,淺綠色,柱頭不分裂,密被紫色軟毛。莢果串珠狀,微彎曲。種子1-8顆,球形,暗紅色。開花期間3月。 中藥材別名就是同種藥材不同名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