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時候,私人是沒有牛的。村里的牛都屬于生產(chǎn)隊。最早認(rèn)識牛是在生產(chǎn)隊的牛屋里。一長排土墻草頂?shù)姆孔永?,擺著十幾個牛槽,二十來頭牛全在牛槽里吃草。牛們用長舌頭把草卷進嘴里嚼著吃時,會發(fā)出一種挺大的聲音。我跟在向牛槽里添草的大人身后,走到牛槽前看它們吃草,在心里感嘆:它們可真傻呀,干嗎只吃草不吃飯呢? 一開始我對牛很害怕。它們那么大的個頭,出氣那樣粗,又長著很尖很硬的角,還有四條很粗的腿,尾巴也能甩起來,我擔(dān)心它們會弄傷我,見了它們總是想躲開。做牛把式的一位叔叔笑著拉我走近牛的身子,讓我去摸它那隆得很高的肚子,牛并沒有發(fā)火,紋絲不動地依舊吃著草。這使我膽大起來,在叔叔的陪同下拉著它去水塘里飲水,它老老實實地隨著我走,到了塘邊,便把嘴深深地扎進水里,貪婪地喝起來。有一次,牛們?nèi)サ乩锔苫?,我跟在后邊看,一位叔叔還把我抱上牛的脊背,坐到牛的身上,我一下子可以看見很遠很遠的東西了。牛對我的騎坐,好像沒有生氣,照舊慢慢地走路,緩緩地喘息。自此,我對牛就喜歡起來了。 那個時候,牛是重要的生產(chǎn)工具,每天都要下地幫助大人們干很重的活。先是犁地,一頭?;騼深^牛拉著一張犁,低著頭向前走,把堅硬的田土翻起來。之后,它們再拖著安了很多鐵齒的木耙,把翻起來的土耙成細碎平展的土地。然后,再拉了耬,把小麥、玉米、大豆、小米、高粱的種子播進田里。到了收獲季節(jié),它們又拉上木輪的大車到田地,將收獲的莊稼再拉回村子里。再過些日子,牛們會被拉到磨房里,在臉上蒙了布,讓它們拉起磨在磨房里轉(zhuǎn),將小麥、玉米等磨成面粉供人們做飯吃。那個時候,牛們幾乎參與了農(nóng)活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真真是農(nóng)人們的最重要幫手。也因為如此,農(nóng)人們精心地照料著牛。冬天,牛屋里會早早生上火,怕牛冷;夏天,牛把式們每天都會牽著牛到水塘里給它們洗澡;春秋兩季,牛把式們會用刷子給牛們梳身止癢,將它們的毛梳得溜光溜光的。農(nóng)人對牛的感情很深,他們很少殺牛,如果牛得了無法醫(yī)治的病或老得實在不能干活了,他們一般也不會對它動手,至多是把其賣了。 我大概從七歲起,開始學(xué)著在課余時間干活掙工分。我干的第一樁活就是給牛割青草。牛們是最愛吃青草的,它們吃青草可能與我們吃餃子一樣,屬于改善生活。我們生產(chǎn)隊里當(dāng)時規(guī)定,八斤青草可以記一個工分,我通常半天能割二十來斤青草,能掙兩個半工分。在憑工分分口糧的年代,這是我對家里的最大貢獻了??僧?dāng)時因為力氣小,要把這些青草背回村,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每次我搖搖晃晃地把青草背到村里,都是大汗淋漓。不過,看見牛們歡快地吃著青草,心里還是很快活的。 20世紀(jì)60年代中期,十三四歲的我得到了一個去湖北的機會。在湖北的稻田里,我第一次見到了水牛。這種和我家鄉(xiāng)黃牛不同的牛,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我站在稻田埂上,看它們在田里忙碌。當(dāng)時我在心里想,單從身體衛(wèi)生這個角度來看,黃牛還是比較講究的;如果把水牛和黃牛都比作豫劇里的人物,那渾身泥水的水牛是黑臉包公,黃牛則是白面張生。 我家鄉(xiāng)的黃牛,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老老實實地干活,很少會發(fā)脾氣。但牛確實是有脾氣的,一旦發(fā)起脾氣,那可是很厲害。有一天,我就看見了牛發(fā)脾氣的可怕場面。那天,隊里的一位牛把式讓牛耕地,不知是牛哪一點沒做好,抑或是牛把式喝了酒,總之,牛把式開始生氣地用鞭子抽牛,牛開始并沒反抗,只是不斷扭身躲著鞭子,但后來,可能是被打急了,只聽它忽然哞地大叫了一聲,然后扭頭就用長角朝牛把式抵去,牛把式一驚,轉(zhuǎn)身就跑,但牛拖著犁就朝他追去,兩者的距離在飛快縮短,牛把式先是嚇得把鞭子扔了,但牛還是緊追不舍,村里的人都嚇得臉白了,知道若是牛把式被追上,那就要出大禍了。好多大人想幫忙去攔住牛,但牛都將他們甩開了。所幸那牛把式最后靈機一動,飛快地爬上了村邊的一棵大樹,牛追到樹下,只能轉(zhuǎn)著圈憤怒地出著粗氣…… 農(nóng)村改革開放后,伴隨著分田到戶,生產(chǎn)隊里的牛也開始分到各家來養(yǎng)。牛少,不夠每家分一頭,就幾家共養(yǎng)一頭。為了干農(nóng)活方便,家家都開始想辦法買牛來養(yǎng),我家這時也攢錢買了一頭牛。我第一次由部隊探親回家,見家里有了自養(yǎng)的牛,真是高興,聽著它的叫聲,看著它在父親的吆喝下去地里犁地,心里生出一股有了仗恃的歡喜。再后來,我們又買了一頭牛犢,湊成了一犋牛,家里干農(nóng)活更方便了。 使牛得到解放的契機,是手扶拖拉機的出現(xiàn)。就是這種小型農(nóng)業(yè)機械在鄉(xiāng)村的普及,讓農(nóng)人們有了方便的干農(nóng)活的幫手,牛開始顯得無用了。手扶拖拉機可以耕地,也可以耙地,還可以播種,更能帶上拖車?yán)厥斋@物。供養(yǎng)一臺拖拉機只需買點燃油,而養(yǎng)一頭牛,則需要天天鍘草,需要尋覓草料,需要白天黑夜地喂,還需要整理牛糞,給牛看病,太麻煩了。于是,牛開始被人冷落了,起初它們只是靜臥村頭休息,漸漸地,人們開始賣牛,直到全村都沒有了一頭牛。 在沒有了牛之后,人們才又思念起了牛,才又想起牛的諸樣好處。牛這種家養(yǎng)動物,實在是人的好朋友?;钪?,默默地幫著人干活;吃的是草,貢獻給人的,是力氣;最后死了,肉給人吃了不說,連皮還讓人拿來做皮帶、皮衣。真的是“死而后已”。 我當(dāng)了兵四海闖蕩之后才明白,我們南陽的黃牛,只是黃牛的一種,它們通常是被馴作耕牛,屬于役牛。當(dāng)然,被當(dāng)作肉牛也是很棒的,中東的很多國家就專門來南陽買南陽黃牛肉吃。中國的黃牛品種,除了南陽牛之外,還有晉南牛、延邊牛、秦川牛和魯西牛四種名貴牛種。 當(dāng)兵后有次去內(nèi)蒙古出差,我才第一次見到了奶牛。好家伙,幾頭皮膚黑白相間的奶牛,定定地站立在那兒,聽?wèi){幾個婦女在它腹下擠著它的奶頭,只見一股一股的白色奶汁注進桶里,那一刻,我才知道牛奶是這樣得來的。我看著那些祥和地站立在那兒的奶牛,突然涌起一股對它們的巨大心疼:你們竟是這樣心甘情愿地為人來服務(wù)的! 再后來我才了解到,在乳用品種牛中,除了我們中國的草原紅牛和新疆褐牛外,國外的荷斯坦牛、愛爾夏牛、娟珊牛、更賽牛都很出名。 1996年,我第一次沿青藏公路去西藏時,又認(rèn)識了牦牛。牦牛的體形不大,但毛長過膝,那些毛是用來抵御寒冷的。它們耐寒耐苦,適應(yīng)高原地區(qū)氧氣稀薄的生態(tài)條件,是我國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種。牦牛所產(chǎn)的奶、肉、皮、毛,是藏地牧民的重要生活資源。如果把牦牛也比作豫劇里的人物,它應(yīng)該是張飛。 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我,愛吃肉。吃什么肉最好呢?不止一個營養(yǎng)師勸告我:要吃牛肉。說牛肉提供高質(zhì)量的蛋白質(zhì),含有全部種類的氨基酸,其中所含的肌氨酸比任何食物都高;說牛肉的脂肪含量很低,但它卻是低脂的亞油酸的來源,還是潛在的抗氧化劑;說牛肉含有礦物和維生素B群,包括煙酸、維生素B1和核黃素;說牛肉是人每天所需的鐵質(zhì)的最佳來源。可我每次去吃牛肉時,免不了會想起當(dāng)初我們生產(chǎn)隊和我家里所養(yǎng)的那些黃牛,總覺得有些對不起它們。 在牛年到來之際,我向天下所有還活著的牛們表示敬意!也向所有飼養(yǎng)役牛、肉牛、奶牛的人送去問候!對那些尚沒有被人類馴化的野牛送去祝福,祝愿野牛們在自然界里生活幸福! (作者:周大新,系當(dāng)代作家,其作品曾獲茅盾文學(xué)獎、人民文學(xué)獎等榮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