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還是個21歲小年輕的時候,在東萊郡擔(dān)任基層的職務(wù)。 當(dāng)時的東萊郡守和青州刺史上下級之間有矛盾,經(jīng)?;ハ嘀肛?zé)。朝廷方面有個簡單粗暴的判斷原則:誰的奏章先到,就算誰有理。 有一次,上下級的撕逼再次爆發(fā),而青州刺史的奏章提前發(fā)出,一旦奏章進入朝廷,則東萊太守烏紗不保,于是太守派遣太史慈出馬,試圖攔截奏章,挽回局面。 太史慈接受到任務(wù)后,仗著自己年輕體力好,連夜疾馳,終于趕在了青州刺史派出的使者之前來到了首都洛陽,并且在城門口等著對方的到來,假裝是朝廷公務(wù)人員,想要檢查奏章。使者不辨真?zhèn)危瑢⒆嗾氯〕?,卻被早已準備好的太史慈用短刀將奏章完全破壞。 使者急了,蹦起來要發(fā)作。然而太史慈很淡定,他告訴使者:我是東萊太守的人,現(xiàn)在我毀了奏章,自然有罪,我打算逃跑;但是你也好不到哪去,因為你丟失了奏章,等你回到青州,自然也要被青州刺史定罪。所以,我們倆干脆也一起逃跑吧。 使者被太史慈成功忽悠,和太史慈一起逃跑。中途,太史慈找了個借口離開,回到東萊郡復(fù)命。等到青州刺史得知此事,再次派人前往京城送奏章的時候,東萊郡的奏章早已經(jīng)送到了朝廷之中,青州刺史因為這件事情吃了很大的虧。 太史慈因此出了名,但也招來了青州刺史的記恨,于是他跑路到了遼東。 在遼東,他經(jīng)過一番訓(xùn)練,練就了出色的單兵作戰(zhàn)能力,成為三國時代非常像“特種兵”的人物。 今天我們來分享一下太史慈的故事: 山東省戲曲學(xué)校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演出《神嶺亭》 為什么說他很像“特種兵”?“特種兵”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人就像一支部隊。 而太史慈的作風(fēng),真是太像了。 他在遼東避禍時,協(xié)助名士劉政從遼東的軍閥控制中逃脫,聲名鵲起。他的名聲傳到大名士北海相孔融耳中,孔融很想結(jié)交他,數(shù)遣人問候其母,屢贈禮品。 黃巾之亂這時候爆發(fā)了,孔融出兵進討黃巾軍,反被黃巾軍管亥團團圍在都昌。 正在這時,太史慈從遼東回家了,一進家門,母親就命他去幫孔融。 于是太史慈獨自步行到都昌,趁著合圍未密,半夜混進城來。 見到孔融后,他請求給他一些人馬出城殺賊??兹跊]同意,一心等待救援。但援兵一直沒到,而黃巾軍已經(jīng)合圍,這時孔融才知道誤了最佳突圍時機,只能去找離的最近的“平原相”劉備了, 太史慈自告奮勇,次日一早帶上弓箭,帶著兩個騎兵出城。 城外的黃巾軍嚴陣以待,可是太史慈只是停在城下的塹壕內(nèi),叫小兵豎起靶子,悠然一番射箭表演。射完一通,策馬回城。 第二天還是這樣。 第三天,還是這一套。 圍城的黃巾眾開始緊張,后來好奇,再后來有點煩了。 ——就在大家開始見怪不怪、連熱鬧也不再看的第四天一早,太史慈與往常一樣出了城門,突然快馬加鞭,直向圍困者沖去。黃巾軍措手不及,太史慈已飛馳而過,才反應(yīng)過來,連忙上馬追趕。 太史慈引弓而射,連環(huán)射擊,數(shù)人應(yīng)弦而倒,剩下的人也嚇得不敢再追了。 太史慈突圍到平原見劉備,請求出兵。劉備馬上派遣精兵三千人跟著太史慈前去解圍。 孔融逃脫一劫,太史慈事畢回家通報母親后,不久投奔同鄉(xiāng)的揚州刺史劉繇。 △民國時“太史慈墓”老照片:三邊各有護欄,入口最特別,采取的是一個”門”字形橫梁架構(gòu),門當(dāng)也極簡,只是采取了一個弧形,整體造型很切合民國建筑的味道,既樸素又莊重。 劉繇與孫策正在交鋒。有人勸劉繇用太史慈為大將,劉繇卻大材小用,只讓他干點偵察敵情的工作。 在一次偵察行動中,太史慈與孫策在一處叫“神亭嶺“狹路相逢——當(dāng)時他只有一個騎兵跟隨,而孫策那邊有從騎十三,而且都是韓當(dāng)、宋謙、黃蓋等戰(zhàn)將。 太史慈卻一點不怵,上去就“擒賊擒王”,偏孫策也是年輕氣盛的“小霸王”,挺身迎戰(zhàn),上演了精彩的龍虎斗。 這場戰(zhàn)斗相當(dāng)兇險:“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strong> 兩人從馬上打到馬下,天亮打到天黑,不分勝負,孫策搶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太史慈也奪了孫策頭上的兜鍪,最后徒手肉搏,直到兩邊增援都趕到才分開。 “神亭嶺”在曲阿(即現(xiàn)丹陽),后來這場神亭嶺大戰(zhàn)還被編成京劇《神亭嶺》 劉繇被打敗逃亡,太史慈逃到蕪湖,領(lǐng)導(dǎo)不肯順服的軍民在山里打游擊,自稱丹楊太守,在涇縣建立根據(jù)地,得到當(dāng)?shù)氐纳皆阶迦藲w附,成為抵抗中心。 他一直作戰(zhàn)多年,堅持游擊戰(zhàn)爭。孫策擊破割據(jù)吳地的嚴白虎后,見太史慈漸成氣候,不去追劉繇,親自帶兵進攻涇縣,太史慈終因?qū)嵙Σ粩潮磺堋?/p> 孫策一直記得這個強悍的對手,親自為他解去綁縛,拉著手問他:嘿兄弟,如果在神亭我被你抓了,你會怎么處置我? 太史慈很硬氣,說:“那就不好說了。” 孫策大笑:“以后跟我混了好不?” 孫策耐心的對太史慈做了思想工作:先是贊嘆他有才有義,是“天下智士也”,但是所托非人;接著表白自己不是記仇的人,甚至說了這樣的話:“龍欲騰翥,先階尺木者也?!薄闶侨酥旋?,但是騰飛總要有個起點,我這塊“尺木”可以給你當(dāng)個跳板。 孫策毫無勝利者的驕橫,推心置腹,讓太史慈非常感動,表示愿意服從孫策的領(lǐng)導(dǎo)。 孫策給太史慈提了一些工作要求:希望太史慈跑一趟豫章,探視一下劉繇的兒子,看看他還有沒有一些支持者;再觀察一下豫章太守華歆的虛實;劉繇留下的那一萬多殘余部隊,孫策想太史慈招撫。并表示:帶多少部隊去,由你說了算。 太史慈立刻答應(yīng),只帶十多人出發(fā)。 孫策的部下對太史慈很不放心,紛紛勸告孫策不要放虎歸山。孫策自信滿滿:“子義舍我,當(dāng)復(fù)與誰?” 孫策判斷:太史慈這個人,有勇有膽烈,有重承諾,一旦許知己,死亡不相負。太史慈離開時,孫策親自送別,拉著手問他:“何時能還?” 太史慈答:“不過六十日。”果然,他在兩個月后約定的期限內(nèi)歸來,帶回來很多劉繇舊部,而且三個任務(wù)都完成得很漂亮。 太史慈歸附孫策后,《太史慈傳》中記載了兩件事:其一是孫策讓他當(dāng)了“建昌都尉”,治理海昏、建昌左右六縣,抵御劉表侄子劉磐的襲擾,結(jié)果“磐絕跡不復(fù)為寇”。 其二是再一次展示了太史慈“神箭之技”。 太史慈跟隨孫策征討麻、保地方的割據(jù)武裝,在攻打一處屯壘時,屯里有個頭目手攀城樓房梁,向下面破口大罵。 太史慈仰射一箭,竟把這個家伙的手,結(jié)結(jié)實實地釘在了房梁上。 三國正史里面,善射的武將并不是那么多。三國志里明言“便弓馬”的不到十個人,其中多是曹彰、糜竺、韓當(dāng)、曹休這些并不顯赫的將領(lǐng)。大家印象中百步穿楊的神箭手黃忠,正史中并沒記錄其弓箭本領(lǐng)。(正史中僅記錄的呂布“轅門射戟”,距離為一百五十步) 和呂布這一箭比較,太史慈這一箭難度更大,在這個距離,仰射一箭,把人家的手反牢釘在護梁上,力度就非常不簡單。 鎮(zhèn)江的民間故事里,太史慈還有一雙“貓頭鷹眼”。三國武將中的第一神射手,應(yīng)該是太史慈莫屬。 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quán)接管東吳事務(wù)后,委任太史慈管理南方之事。曹操久仰太史慈大名,派人給太史慈送來一包裹。 快遞員翻山越嶺、橫渡長江、千辛萬苦將包裹送到收件人手中,打開后發(fā)現(xiàn)里面只有一味中藥——“當(dāng)歸”,曹操打了個啞謎,暗示太史慈回北方輔佐曹營。 太史慈收信后沒有回復(fù)。 206年,41歲的太史慈病逝。 吳書記載了太史慈的遺言:“慈臨亡,嘆息曰:‘丈夫生世,當(dāng)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這句話,實際上透出他一生的志向: 什么人能夠“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呢?除了皇帝,只有勛臣。太史慈有匡扶天下、恢復(fù)漢室的雄心壯志,卻不幸生于亂世,只能附于一個割據(jù)政權(quán)。終于,他在臨終時將這種不甘心表現(xiàn)出來。 太史慈死后,孫權(quán)“甚悼惜之”,厚葬于“京城”北固山。 可能太史慈也是羅貫中特別喜愛的一個人物,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讓太史慈在赤壁之戰(zhàn)后在合肥與張遼交戰(zhàn)時中伏身亡,雖與正史的描寫不符,但這個結(jié)局卻比正史中的記載更為悲壯,是三國故事中深入人心的場景之一。 歷經(jīng)千余年,北固山的太史慈墓曾一度湮滅于雜草中,清代同治9年(公元1870年),在修筑鎮(zhèn)江城墻時太史慈墓被發(fā)現(xiàn),隨即加以保護。而今的太史慈墓在近年更有多次整修。 △經(jīng)過多次整修的太史慈墓 △鎮(zhèn)江北固山下太史慈墓前的畫像碑,是根據(jù)史書上描寫太史慈勾畫出的形象:太史慈身材高大(長腿歐巴),美須髯(顏值高),猿臂善射,弦不虛發(fā)。背插雙戟,手按三尺長劍。 綜觀三國歷史, 太史慈的形象在東吳群英中鮮明突出, 某種程度上可以與“武圣”關(guān)羽相媲美, 太史慈在后人心目中, 儼然是俠肝義膽的典范。 鎮(zhèn)江的北固山下,有”太史慈墓“, 墓前還樹起太史慈畫像碑刻, 讓游人能瞻仰這位三國“特種兵”, 智勇忠信的三國名將。 點擊分享: 這,就是鎮(zhèn)江的“辛豐鎮(zhèn)”?。?/a> 你好,這是我的家鄉(xiāng),鎮(zhèn)江!這是我的新名片 看這些鎮(zhèn)江記憶,卻已淹沒光陰里! 挖掘鎮(zhèn)江的文化,讓它成為鎮(zhèn)江的名片, 請幫忙右下角點個在看,并給我個留言。 如感興趣,關(guān)注一下“鎮(zhèn)江風(fēng)情”這個號哦。 |
|
來自: 鎮(zhèn)江風(fēng)情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