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后臺刪除!) 海棠舊夢 精神食糧,文化盛宴。 公眾號 飛地,是一種特殊的人文地理現(xiàn)象,指隸屬于某一行政區(qū)管轄但不與本區(qū)毗連的土地。如果某一行政主體擁有一塊飛地,那么它無法通過自己的行政區(qū)域到達該地,只能“飛”過其他行政主體的屬地,才能到達自己的飛地。例如,位于北京京津之間廊坊的北三縣,是我國最著名的飛地。 然而,國內(nèi)面積最大的飛地,其面積約4.7萬平方公里,約是北京的3倍、上海的7倍、北三縣的40多倍,比臺灣都大,相當于半個江蘇省,人口不足 2 千,這塊“飛地”就是位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鎮(zhèn)。區(qū)劃上屬于玉樹藏族自治州的地盤,行政上由格爾木代管,但大部分被西藏安多縣實際控制。 唐古拉山鎮(zhèn)位于青海省西南,是長江源唯一的行政單位,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鎮(zhèn)”。建國后屬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管轄。 1949~1954年青海省地圖 1955年,隨著國家開始對柴達木盆地的大開發(fā),分別從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州以及玉樹藏族自治州析出格爾木、茫崖、臨海、唐古拉山等地成立了地級行政的柴達木盆地工作委員會。到1958年,柴達木盆地工作委員會更名為柴達木行政委員會。 1955年~1960年青海省地圖 1963年,柴達木的開發(fā)逐漸停滯,國家撤銷了柴達木行政委員會,正式將它和海西蒙藏哈薩克自治州合并。1964年原來隸屬柴達木行政委員會管轄的唐古拉山工作委員會,轉交格爾木市管理,改稱唐古拉山區(qū),后來改區(qū)設鎮(zhèn)。從此,雖然唐古拉山鎮(zhèn)歸屬玉樹自治州,但卻由格爾木代管。
可能有人在想:為什么唐古拉山鎮(zhèn)不直接歸玉樹管轄呢? 雖然唐古拉山鎮(zhèn)歸屬玉樹州,但有種種原因制約著玉樹的管轄。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交通!從鎮(zhèn)中心到玉樹自治州最近的治多縣之間的交通非常不便,地形復雜,山川河流縱橫交錯,有大片的無人區(qū),再加上高寒缺氧,根本沒有直達的路線,必須繞道才行,這樣下來行駛里程大約600多公里。要是到玉樹縣那就更遠了。 格爾木就不一樣了,得益于青藏公路以及青藏鐵路的建通,從格爾木到唐古拉山鎮(zhèn)無論公路、鐵路都很暢通。為了更好更有效的管理唐古拉山鎮(zhèn),顯而易見由格爾木市管轄更有優(yōu)勢。
雖然唐古拉山鎮(zhèn)由格爾木市管轄,但土地屬權還是歸玉樹自治州。 現(xiàn)實版的“劉備借荊州”唐古拉山鎮(zhèn)一半以上由 西藏安多縣實際控制管理 1962年西藏遭遇特大雪災,當時毗鄰青海的安多縣有1000多牧民,30多萬頭牲畜面臨生死邊緣。西藏緊急向青海求救,希望借用臨近的唐古拉山牧場,解牧民的燃眉之急。青海爽快地答應了西藏的請求,將唐古拉山牧場暫借西藏牧民。 令青海沒想到的是,這一借不簡單,成了現(xiàn)實版的“劉備借荊州”。那批牧民在青海牧場扎根放牧之后,就再也不提回藏、歸還草場的事了。這也難怪,唐古拉山牧場地理位置優(yōu)越水草豐美,關鍵還地廣人稀,牧民習慣了逐草而居,也就不再歸還草場了。 這么一來,可難壞了兩省。為此這口水仗是沒少打,上世紀90年代勘測省界時,中央裁定:青、藏之間依然以唐古拉山山脈為界,唐古拉山鎮(zhèn)屬于青海管轄,但西藏依舊對在唐古拉山牧場的西藏牧民有管理權。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