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致俊
我的母親,系汾陽董家莊村娘家,可謂是大戶人家。外公仝廣成,字大貴,舊時耕種著幾十畝耕地為生,他雖是農(nóng)民但不養(yǎng)的耕畜,遇到農(nóng)忙季節(jié)除雇工作業(yè)外,家庭婦女也需下田做活,當然母親也不例外。正因這艱苦的環(huán)境,才有了后來母親的吃苦耐勞的毅力,這一點作為兒子的我是深深地品嘗到了,也深深地影響了后來的我姊妹們。 
母親出生于民國二十年(1931年)農(nóng)歷10月15日,姊妹4人,上有一哥,下有倆妹,因哥哥16歲少殤,所以我的三姨招贅女婿進門,改名仝培旭為外公的承嗣。母親自幼賢淑聰慧,勤勞樸實,受其母親教導女工家務樣樣一把好手。15 歲與父親之祿結(jié)婚后,操持家務,侍奉公婆,和睦妯娌,時兄嫂主家,事兄嫂如翁姑,鄰里稱賢。 早年間祖孫四代同鍋吃飯,由伯母主家,母親事兄嫂如翁姑,但伯母常鬧脾氣,她單在雞蛋里找骨頭??芍^她是我們家中的“閻王”。母親大小事兒均順從,“沒受過婆婆的氣,還不受嫂子的嗎”。命當如此,母親有時想起往事來則這么講的。是的命當如此。母親最會吃虧,給鄰居幫忙她總會跑在前面;她會給親友織毛衣;她會給幼兒剃頭;她會給大姑娘絞臉她會給少婦結(jié)衣用扣圪土垯;她會給病人刮痧…凡是她能干的都有求必應。但是打紙牌抽煙永遠沒有她。母親寧肯出力不愿斗氣,當伯母去世后,她是否才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來。母親共生我們姊妹6人,為撫育子女吃盡了苦,白天洗衣服,一洗就是兩大盆,夜間與父親在一盞煤油燈下,母親搓麻繩父親納鞋底,一直到深夜。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的雙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到了冬季手上裂口疼痛難忍??墒窃诓煌5拿β抵?,她還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凈凈,箱子、柜子、桌凳雖然全是舊的,但用他的雙手使破舊的桌面沒有灰塵;殘缺的銅活發(fā)著光。院中栽的棗樹、石榴樹和各種各樣的花草,永遠會得到充足的澆灌和愛護,每到夏天開著許多的花。通過這些我學到了愛護花草、愛清潔、守規(guī)矩。這些習慣至今被我保存著。母親一生勤勞,待人誠實。家里有客人來無論手中怎么窘,總是想法弄些東西來款待。記得70年代干部下鄉(xiāng)吃派飯,輪到我家待飯時,母親總是熱情招待,當時白面緊缺,她就到鄰居家借點回來與自己的玉米面摻和在一起做成面條,讓干部們吃,又給她一些喜悅。遇上親友紅白喜事,母親總是親自去賀吊。現(xiàn)在我的好客習慣仍未全改,盡管前些年生活清苦,但因從小隨母親生活看慣了的事情是不會改掉的。母親很有剛氣,并非軟弱,憎恨邪惡。1973年三弟致林考入李家莊農(nóng)校,在他入學不到一個月的時候卻出現(xiàn)了一件怪事兒。有一天校長通知致林說:“從今天起你就不要來農(nóng)校上學了,具體原因你以后會知道的?!敝形缰铝窒聦W回來將這件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問為什么?致林也說不上來,只是淚流滿面。于是母親放下手頭的活,親自到校找領導談話,才知道致林被本村會計王某之女兒排擠了,母親自學?;貋眍櫜坏贸燥?,則跑到王某家問了個究竟。見到王某母親就問:“你女兒是怎樣入學的?”王某說:“這與你無關,不必告訴你”。母親說:“你從中干了什么見不過人的事兒了,不敢告訴我。你女兒一沒參加考試,二沒錄取通知書,再者學校開學已經(jīng)一個月了,你女兒才入學這是為什么?”一番話說得王某啞口無言。母親為致林討回公道繼續(xù)農(nóng)校念書,母親這一軟而硬的個性也傳給了我。我從小學到大專經(jīng)歷了不少的教師,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但她給我們兒孫的是做人的教育。2013年農(nóng)歷11月19日晚,母親不慎摔倒致左胯骨粉碎性骨折,次日一大早我們送母到介休骨科醫(yī)院治療,經(jīng)過醫(yī)生半年的精心治療和子女的耐心護理,母親終于重新站了起來。我看著母親那鬢邊的白發(fā),瘦了許多的身軀,深深陷了進去的眼簾,干癟的嘴唇…我的淚水早已咽進了心窩,那偉大母愛的恩澤沐浴猶如冬日的可愛太陽,實在是令我回味無窮?。?/span>記得在病房的一天晚上,我第一次給母親洗腳這一情況讓我很是驚訝,是因為我不了解母親嗎?我將一只盛滿溫水的盆端到母親床前,伸手將母親的絲襪輕輕脫下,雙手撫摸著,??!我一下子愣住了,我一直以為母親的腳既纖細又白嫩,誰知那雙腳上卻布滿了又厚又硬的老繭。我捧著這雙腳久久沉思著:是因為母親為家庭的奔波,還是因為我對母親的關心太少?想著我默默地將母親的腳泡在適合體溫的水中。我輕輕地把母親的腳上灑了點水,細心地揉搓著,頓時紅潤起來,顯得美麗多了。我感覺水有點涼了又加了些熱水,母親微閉著眼睛,把腳泡在溫水里,上身躺在床上,一副很舒心的樣子過了一會兒我將母親的腳捧起來,用毛巾擦干。在母親的眼神中我看到了那凝聚著對兒女無限的關懷。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母親“10月懷胎,3朝坐草,3年哺乳,推濕換干,咽苦吐甜”的不易,即使我粉飾萬段,也難報答母親懷胎哺乳之恩于一毛一滴??! 如今母親年屆八十有四,老人精神矍爍,目光安靜慈祥,談吐思路清晰,言談之舉中仿佛能看出年輕時精明干練的農(nóng)家婦女的影子,他一輩子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伺候老人,照顧小孩,洗衣做飯,縫補衣裳,一樣都沒落下,而且干的出色。他過80大壽時,兒女滿堂,承歡膝下,其樂融融,盡享天倫,孫子、重孫一個勁兒“奶奶、重奶奶”地叫著,喜的母親久久合不攏嘴。在這母親節(jié)即將來臨之夜,我提筆為您寫下這篇文章,拈起馨香一瓣,至誠地默禱我的母親身體健康,六時吉祥! 2014年5月9日夜于孝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