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臺歷第四十三字,羌】 2020年第四十三周, 2020年10月19日至10月25日。 這個星期有一個節(jié)氣和一個節(jié)日。 2020年10月23日是霜降。 2020年10月25日是重陽節(jié)。 跟這星期對應(yīng)的甲骨文字是羌。 【羌族人服飾,圖片來自百度】 中國歷史上,從商朝到唐朝,一直都受到過外族的干擾。 甚至中國歷史上的幾個著名的典故,都分別和外族有關(guān)系。 比如,甲骨刻辭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伐羌,獲羌等記載, 都是殷商王朝和羌族之間的沖突。 再比如,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被犬戎趕出了鎬京。 平王東遷,分成了西周和東周。 再比如,漢司馬遷出使西域,本來想聯(lián)合月氏, 結(jié)果走出了后來的絲綢之路。 再比如,西晉末年的五胡亂華,漢民族受到了血的洗禮。 還有唐詩中的出塞系列中的名篇, 王之渙的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 范仲淹的羌管悠悠霜滿地。。。 不知道羌族和犬戎有沒有關(guān)系, 也不知道殷商時期的羌和五胡亂華時的羌有沒有關(guān)系, 總之,中國的歷史和周邊民族的沖突與融合密不可分。 如今,中國西南地區(qū)還有羌族的存在。 那么,在甲骨文中的羌字,該如何理解呢? 【羌,甲骨文字典】 甲骨文臺歷中就選用了甲骨文字典的解釋。 首先,從字形上講,羌,屬于象形字。 從羊,從人,或從象繩索的絲形,表示繩縛之形。 甲骨文也有不同寫法,有的簡單,有的繁瑣。 皆為羌字之異構(gòu)。 說文:羌,西戎牧羊人也。即羌族先祖, 早期居于甘肅辛店,李洼一帶, 殷代羌與商為敵對國。 故卜辭中多有伐羌,逐羌,獲羌等記載。 【羌,漢語大字典】 【羌,漢語大字典】 記得一次從成都出發(fā)去九寨溝旅游, 途徑松潘縣,可以看到特色的碉樓和石頭房子, 很有異域風(fēng)情的感覺, 原來這里這里是藏族羌族自治縣, 主要的民族和文化是藏族和羌族的, 看著比較原生態(tài), 要想多了解羌族的文化和變遷, 顯然一定要來松潘看一看的。 大家看一下漢語大字典中羌族的主要地區(qū)分布: 茂縣,汶川,北川,松潘。。。 這幾個都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災(zāi)區(qū), 不知道當(dāng)年看到的那些高聳石頭碉樓是否還健在, 人口只有30萬左右的羌族, 如今他們的生活怎么樣呢? 有熟悉的朋友們可以下面留言。 【羌,演變,國學(xué)大師】 根據(jù)資料顯示, 今天的羌族源于古羌, 應(yīng)該就是當(dāng)年和商敵對的那個羌, 顯然羌后來就離開了原來的棲息地。 到了今天的西南一帶, 肯定有很多凄慘的個故事, 很想了解更多關(guān)于羌族的歷史, 如果大家有熟悉的,請多多賜教。 在我腦海中,有一個民族和羌族有共同的遭遇。 第一,都有比較悠久的歷史。 第二,都有自己保存較好的文化, 第三,今天依然有文化的傳承。 那就是納西族,而且也是從中原地區(qū)遷徙過來的。 在云南麗江的納西族,確實比較特殊, 因為在中國少數(shù)民族中,依然有自己文字的民族, 少之又少,納西族絕對算是很有代表的一個。 他們的東巴文依然還保留著最初的樣子,象形。 更準(zhǔn)確說,應(yīng)該是圖畫文字。 【2015年羌?xì)v年暨古羌卦臥節(jié)】 我們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而且還可以比較融洽的生活在一起, 不管以往有什么爭端甚至是沖突, 那畢竟是歷史中的一個過程,我們無法阻止, 今天,我們都生活在中國這片廣闊的土地上, 都有責(zé)任和義務(wù)為了中華民族的共同目標(biāo)而努力, 在甲骨文臺歷中,和我們的民族相關(guān)的字只有這一個, 所以,很有必要再說一下我個人的感受, 我們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過去, 今天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同是中華民族, 未來,我們都有一個公共的美好的未來。 能夠把我們連接在一起的, 最大的公約數(shù),就要算是這個漢字了。 所以,學(xué)習(xí)漢字,了解漢字背后的歷史和含義, 是我們所有中國人,不管民族, 不限年齡都應(yīng)該掌握的常識。 好,今天還用一個短句做一個小結(jié)。 羌字從羊自古傳, 甲骨文里血淚染, 伴隨華夏之更替, 如今羌族大發(fā)展。 中華民族大家庭, 五十六個親兄弟, 過去歷史已過去, 共同面對中國夢。 相關(guān)鏈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