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臺歷第六字 示】 這個字也是傳承演變很清晰。 但是開始的時候并不容易。 有一本書《古文字詁林》, 收錄了一些示的古文字寫法。 讓人看了有點眼花。 如下圖。 【示,古文字詁林】 這還不是全部。 光甲骨文寫法就不下五種。 甲骨文臺歷收錄的只是比較普通的一個寫法。 其實,象英文字母大寫T的那個更流行,在當時。 說到這個T,忽然讓我聯(lián)想起了英語。 因為在英文中,這個T可以表示Table,就是桌子。 實際上,在甲骨文中 也表示一種桌子, 但不是普通的桌子, 而是專門用來祭祀的桌子, 可以稱之為供桌,或者祭臺。 在《甲骨文字典》中,結(jié)論是神主之位, 就是牌位的意思。 具體解釋見下圖。 【甲骨文字典,示,字形和解釋】 【甲骨文字典,示用法】 這里可以看到具體的甲骨文刻辭中示的用法。 這是我推崇《甲骨文字典》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為《甲骨文字典》不僅綜合各家之長, 提煉出最容易被接受的字義, 而且還附帶了甲骨文辭例。 以佐證字義的解釋。 從以上甲骨文辭例中, 我們得知,示除了表示神主,廟主之位外, 還表示殷商的先公先王, 殷商崇尚祭祀, 而先公先王又是祭祀的重要對象。 除了用先公先王的名字之外, 最常用的一個字就是這個示字。 所以,在一個建筑里放上神主之牌位, 就是宗了。 【宗,《字源》】 《說文解字》中解釋宗:尊祖廟也。 也得到了段玉裁的肯定:祖廟也。 和甲骨文示的字義百分百吻合。 先公先王就是祖,就是宗。 話又說回來, 根據(jù)示的不同寫法, 是不是有點象且? 尤其是示的這個寫法。 【示,更多甲骨文寫法】 和且的甲骨文寫法相比, 確實有點相似之處。 如下圖。 【且,甲骨文寫法】 我這個想法有點大膽啊, 但是,他們的含義和用法確實很相同。 比如且在甲骨文辭例中的用法 也和先公先王一起使用。 我還有一個大膽猜想。 吉也和且或示有關(guān)。 請看吉的甲骨文寫法。 如下。 【吉,甲骨文寫法】 吉甲骨文寫法中口上面的那個符號, 很象示或且。 祭祀需要真誠, 真誠就會吉亨。 順理成章。 等待其他古文字愛好者的驗證。 我開始的時候說示表示祭臺,或者供桌。 在甲骨文中也找了佐證, 如下,就是昜(即太陽的陽)的寫法。 【昜,文字演變】 從昜的甲骨文寫法中 看到了表示祭臺的英文字母T, 這個字的背景,跟祭祀太陽有關(guān)系。 所以,祭臺上面可以看到太陽, 到了金文的寫法, 還多了表示太陽光影的彤, 總之,不管表示神主,還是表示祭臺, 跟示相關(guān)的字,都與祭祀相關(guān)。 比如:祈、禱、祭、祀、神、社、稷、 祖、祝、福、禮、神、禪、祠、禍、祥、禧、祿、 等等。 對了,又讓我想起來一件事情。 就是著名的明星皇帝康熙的兒子的名字, 都從示:可以看文末的附件。 比如雍正的名字叫做:胤禛 【甲骨文臺歷,第六字,示】 【甲骨文臺歷,示,演變及字義解釋】 甲骨文臺歷中對示的解釋, 謹遵《甲骨文字典》的解釋。 為保險起見,沒有個人猜想部分。 不得不說一下《說文解字》中示的解釋。 如下: 【示,說文解字注】 天垂象,現(xiàn)吉兇,所以示人也。 其中: 天垂象,是對字形的解釋。 現(xiàn)吉兇,是對字義的解釋。 所以示人也,是對字音的解釋。 后世,對示的應用都基于說文, 或者,許慎之前就已經(jīng)如此用了。 比如在甲骨文臺歷中引用的一些出處: 老子: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戰(zhàn)國策:武王以示病。 都是示現(xiàn)的意思。 關(guān)于示,您看到了什么呢? 附件: 康熙18個兒子名字及爵位如下: 1、愛新覺羅·胤禔,封為直郡王。 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殤,故為皇長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為直郡王??滴跛氖吣晔辉?,因魘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被削爵囚禁。 2、愛新覺羅·胤礽,皇太子,封為和碩理親王。 康熙第二子,除康熙早殤諸皇子外序齒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長子承祜幼殤,故在剛滿周歲時即被確立為皇太子。他是清代歷史上唯一一位、也是中國官方正史上最后一位明立皇太子。歷經(jīng)兩立兩廢,終以幽死禁宮收場,后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 3、愛新覺羅·胤祉,封為和碩誠親王。 康熙第三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封誠郡王??滴跛氖四辏?709年),晉封為和碩誠親王。后被奪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病逝于景山禁所。 4、愛新覺羅·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帝。 康熙帝第四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和碩雍親王??滴趿荒辏?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病逝,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其第四子弘歷。 5、愛新覺羅·胤祺,恒溫親王。 康熙帝第五子,康熙三十七年三月,被封"多羅貝勒"??滴跛氖四陼x封為和碩恒親王。雍正十年五月十九日故,謚曰"溫",時年五十四歲。 6、愛新覺羅·胤佑,和碩淳親王。 康熙帝第七子,康熙三十七年三月晉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三月,晉封多羅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晉封和碩淳親王。 7、愛新覺羅·胤禩,和碩廉親王。 康熙帝第八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封和碩廉親王。 8、愛新覺羅·胤禟,固山貝子。 康熙帝第九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受封固山貝子,封入正藍旗。 9、愛新覺羅·胤?,敦郡王。 康熙帝第十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雍正時革爵圈禁,乾隆帝即位后釋放,授輔國公品級。 10、愛新覺羅·胤祹,皇十二子,履懿親王。 11、愛新覺羅·胤祥,皇十三子,為怡賢親王。 12、愛新覺羅·胤禵,皇十四子,為恂勤郡王。 13、愛新覺羅·胤禑,皇十五子,為愉恪郡王。 14、愛新覺羅·胤祿,皇十六子。為莊恪親王。 15、愛新覺羅·胤禮,皇十七子。為果毅親王。 16、愛新覺羅·胤祎,皇二十子。為簡靖貝勒。 17、愛新覺羅·胤禧,皇二十一子,為慎靖郡王。 18、愛新覺羅·胤祜,皇二十二子,為恭勤貝勒。 19、愛新覺羅·胤祁,皇二十三子,郡王品級誠貝勒。 20、愛新覺羅·胤秘,皇二十四子,為諴恪親王。 相關(guān)文章: 點擊原文,回聽直播內(nèi)容。 回聽密碼:jgw,即甲骨文三字的拼音首字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