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12月9日,SpaceX在直播里又雙叒叕炸飛船了嗎? 星艦SN8號原型機在落地時“計劃外快速拆解” | SpaceX 當時,火星飛船原型SN8號星艦進行了首次高空飛行試驗,落地時速度過快導(dǎo)致“計劃外快速拆解”。 直播畫面最后定格在炸碎了一地的殘骸上,下面打出一行字幕——SN9 UP NEXT! 炸碎了一地的SN8號星艦 | SpaceX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2點25分,上次被cue到的SN9號星艦在美國得克薩斯Boca Chica的試驗場點火起飛,再次挑戰(zhàn)高空飛行測試。 結(jié)果,在完成升空、關(guān)機、放躺和飄落等一系列動作之后,星艦SN9沒能完成落地前最后的翻身動作,傾斜著砸向地面,又一次演示了計劃外快速拆解。 簡單說,星艦SN9也炸了。 星艦原型機SN9號落地瞬間 | LabPadre 星艦及其配套的超重火箭,被SpaceX的埃隆?馬斯克寄予厚望。前不久,他還透露了自己的宏大計劃:未來10年內(nèi),他希望建造1000艘星艦,要在2050年前送100萬人移居火星。 未來的火星基地想像圖 | SpaceX 再回來看看星艦SN9號飛船,可能不少人會大吃一驚:就這?也太簡陋了吧!要不是剛飛炸了一回,誰相信它能上天?更別說飛向火星了…… 星艦SN9號原型機細節(jié) | Adrian Aguilar 其實,星艦的這副古怪模樣,是SpaceX工程師精心設(shè)計的結(jié)果。 銀光閃閃大瓶膽 無論是功虧一簣的SN8,還是再次功虧一簣的SN9,最搶眼的都是那銀光閃閃的外殼,星艦也因此被很多人戲稱為大號暖瓶膽,完全顛覆了我們對火箭和飛船的傳統(tǒng)印象。 之所以如此銀光閃閃,是因為星艦是用不銹鋼材料造的。對,就是你家廚房里鍋碗瓢盆常用的那種不銹鋼。 事實上,星艦的前身,即星際運輸飛船(ITS),在2016年馬斯克剛剛提出概念的時候,用料還是挺高大上的,打算用碳纖維復(fù)合材料來造燃料儲箱。后來,設(shè)計方案幾經(jīng)更改,到2018年,馬斯克決定徹底更換制造材料,改用廉價的不銹鋼來造飛船。 曾經(jīng),SpaceX也想過用高大上的碳纖維來造星艦 | SpaceX 據(jù)馬斯克說,這是仔細斟酌后的選擇。對比碳纖維和不銹鋼這兩種材料:
總而言之,列舉了不銹鋼的諸多好處后,馬斯克大手一揮,把星艦的結(jié)構(gòu)材料換成了不銹鋼。 不過話說回來,不銹鋼造火箭在美國也早有先例,早期的雷神導(dǎo)彈和大名鼎鼎的半人馬上面級,用的都是不銹鋼,跟星艦一樣銀光閃閃。 1966年發(fā)射勘測者2號月球著陸器的半人馬上面級,就是不銹鋼的 | NASA 火箭還長大翅膀? 星艦另一個吸人眼球的特點是,它長著兩對大“翅膀”,還能呼扇,跟其他火箭固定不動的短小尾翼截然不同。 歷代星艦及火箭的設(shè)計演變 | KIMITALVITIE 星艦的“翅膀”同樣經(jīng)過了多輪迭代發(fā)展。 星艦的前身ITS外形極為科幻,沒有“翅膀”(上圖左一),改款后的BFR(大獵鷹火箭)先是有了一對大“翅膀”(左二),后來又變成了一對鴨翼加三個尾翼的獨特設(shè)計(左三)。馬斯克稱,這樣的改動受到了《丁丁歷險記》中火箭設(shè)計的影響。 星艦前身的一款設(shè)計跟丁丁歷險記里的火箭有點像 | 《丁丁歷險記》 當然,馬斯克的個人傾向最后還是要向?qū)嶋H的工程取舍讓步。最終,星艦改成了現(xiàn)在這樣一對鴨翼和一對尾翼的設(shè)計,以實現(xiàn)再入大氣層尤其是垂直降落時的氣動控制。 這兩對“翅膀”不是用來產(chǎn)生升力的,無法像航天飛機那樣低速平飛。它們的作用主要是產(chǎn)生阻力,控制星艦的姿態(tài)和航跡。這不僅和普通飛機或者航天飛機大相徑庭,和外形相近的導(dǎo)彈也截然不同。 星艦飛船(左)與航天飛機(右)和載人龍飛船(中)的對比 | Dale Rutherford 這種新型“翅膀”,設(shè)計簡單,做工可以用粗糙來形容,但它的氣動特征相當出色。 從這兩次高空試飛來看,前后兩對“翅膀”配合使用,無論星艦在高空放躺自由下落,還是落地前水平拉起改為垂直下降,都能有效控制箭體姿態(tài),飛控表現(xiàn)堪稱完美。 降落堪比高臺跳水 話又說回來,為什么星艦試飛要搞得如此花里胡哨,又是放躺又是翻身呢? 因為按照設(shè)計,星艦要從地球軌道甚至更遠的軌道再入大氣層返回,必須考慮超高速再入大氣層的姿態(tài)控制和航跡控制等問題,飛控比獵鷹九號火箭第一級復(fù)雜得多。 獵鷹九號火箭第一級,以及同款的重型獵鷹火箭助推級,是目前唯一實現(xiàn)了軌道發(fā)射回收復(fù)用的火箭。2018年重型獵鷹首飛時,兩枚助推火箭肩并肩垂直落回著陸場的畫面,相信不少人還記憶猶新。 ![]() 重型獵鷹兩枚助推著陸回收經(jīng)典畫面 | SpaceX 但星艦飛船不可能那樣直上直下,因為將來它從外太空返回地球時,速度將是獵鷹9號的3~4倍,只靠剩余的燃料是不足以給自己減速的。 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機腹朝前“拍”入大氣層,這樣可以用來“兜風”的面積最大,能夠產(chǎn)生足夠的空氣阻力,把自身速度降到可以安全著陸的范圍。 星艦飛船從外太空返回地面的非官方演示視頻 | NickHenning3D 這也是兩次高空試飛中,星艦在下降時會在空中躺平的原因。 這種獨特的下落姿態(tài)被稱為bellyflop,在英語口語中是指胸腹著水的跳水動作,形象地描述了這個動作的笨拙。很多人干脆把這個動作稱為“肚皮向下的可控墜落”。 ![]() 星艦SN8號原型機的“肚皮下向可控墜落”| SpaceX 但是不是真的“可控”呢?在SN8號原型機試飛之前,馬斯克和SpaceX公司的技術(shù)團隊也沒有太大把握。 實際試飛的表現(xiàn)可以說相當出色:星艦的兩對“翅膀”響應(yīng)迅捷,姿態(tài)控制相當靈敏,結(jié)合噴氣反推RCS系統(tǒng),讓星艦很好地保持了接近水平的下落姿態(tài)。 ![]() 注意“翅膀”的動作,這是“肚皮下向可控墜落”的關(guān)鍵之一 | SpaceX 不過,星艦不可能一直肚皮向下,否則就拍地上了。 最后落地時,它還要像獵鷹9號一樣,利用火箭反推點火消除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速度,配合伸出的著陸腿實現(xiàn)定點垂直軟著陸。這就要求它在即將著陸前,還必須完成一次flip機動,從肚皮向下改為尾部向下,堪稱“神龍擺尾”。 這樣的特技動作,必須靠星艦?zāi)莾蓪μ厥獾摹俺岚颉?,再配合猛禽發(fā)動機的推力矢量控制,才能完成。 ![]() SN8號的“神龍擺尾”,水平改垂直,完成度很高了 | SpaceX 靠近地面時做這么大幅度的姿態(tài)調(diào)整,恐怕也只有馬斯克敢想,而且真的敢干! 上個月SN8號星艦原型機試飛時,這樣的“神龍擺尾”其實已經(jīng)完成了,只是最后火箭反推不夠給力,落地“硬”了一點,炸了。 ![]() SN9號星艦“神龍擺尾”,可惜栽了…… | SpaceX 而今天凌晨,SN9號星艦更是直接栽在了這招“神龍擺尾”之上,最后沒能把姿勢擺正。 雖然它的兩對“翅膀”在呼扇了,但本該開啟兩臺的猛禽火箭發(fā)動機只點著了一臺。推力不夠,小“翅膀”再努力,也回天無力呀! ![]() 換個角度再“炸”一次,注意SN9的“翅膀” | NASAspaceflight 兩次高空試飛,無論是水平可控墜落的穩(wěn)定性,還是水平改垂直動作的迅速和精確(此處單指SN8),都證明星艦飛船的古怪設(shè)計是有效的,驗證了這種瘋狂的著陸方式應(yīng)該是可行的。 只是,最后落地要是能不炸,就完美了。 不過,這也正是飛行“測試”的目的所在——不炸個幾次,又怎么能發(fā)現(xiàn)哪里會出問題呢? ![]() 目睹了SN9試飛全程的SN10(右)表示瑟瑟發(fā)抖 | Trevor Mahlmann 就像上次SN8炸機時cue到SN9一樣,這次SN9炸機時,SN10號星艦干脆已經(jīng)立在了測試臺上,完完整整地目睹了全過程。 接下來,SN10,該你上了! 作者:Lsquirre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