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16日,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杯排球賽場上,中國女排與東道主日本女排展開終極對決。就在雙方2比2平決勝局開始的關鍵時刻,孫晉芳將球傳給了4號位的郎平,郎平一記重扣,中國隊奪回發(fā)球權。此后,依靠郎平的扣球和周曉蘭的攔網,中國隊以16比15拿到了賽點。最終,中國隊以17比15贏得勝利,也是中國首次奪得世界杯賽冠軍。而郎平,也以她驚人的扣球命中率,使得球迷們親切地稱她為“鐵榔頭”?!拌F榔頭”郎平,身高一米八四。被譽為20世紀80年代女子排壇最好的主攻手之一。她的身體素質出眾,彈跳力強,摸高可達3.17米,快攻變化多,網上技術突出,以四號位高點強攻著稱,是中國女子排球隊里的核心人物。就在第三屆世界杯排球賽上,中國隊以7戰(zhàn)全勝的成績首次奪得世界杯賽冠軍。據統(tǒng)計,在這7場比賽中,中國隊共扣球1116次,其中郎平一人扣球407次,得到79分,扣球命中率接近50%。隨后,“鐵榔頭”郎平得到球迷們的熱烈追捧,她扣球的英姿甚至被畫成漫畫印上了郵票。那么,“鐵榔頭”郎平究竟是如何走上排球之路,她的排球生涯又經歷了怎樣的艱難曲折呢? 郎平扣球郵票 郎平,1960年生于中國天津,與排球的結緣,源于從小家人對他的影響,郎平的爸爸是個十足的體育迷,在她8歲的時候就經常帶她到北京工體觀看排球比賽。因此,在郎平的少年時代,排球就給她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然而,郎平真正進入體校學習排球卻是因為一個意外。究竟是怎樣的意外呢? 小郎平 郎平說,她人生之路上有三位重要人物。第一位便是北京少年體校的張媛慶教練。14歲時的郎平當時很瘦,像個豆芽菜。張媛慶看到郎平后,憑直覺就認為郎平是打排球的料。張指導仔細丈量了郎平的身高和比例,并做了身體和反應測試。然而,就在她決定收下郎平時,卻遭到郎平父母的反對。當時的小郎平因為讀書成績很好,父母的期待是要她考進清華大學讀書,可從沒想過要讓她搞體育。那么,郎平的父母最終是如何同意她學習排球的呢? 郎平 進入北京少年體校以后的郎平并不如我們相像的那樣一帆風順,她一直以替補隊員的身份在球隊中苦練基本功,她更是被經常借調到其他球隊,擔任替補隊員。然而,就是因為一次意外的替補,讓她被國家隊主教練袁偉民相中。1978年,年僅17歲的郎平參加全國排球甲級隊聯賽,因表現突出,被袁偉民看中加入國家隊。為了將她培養(yǎng)成不負重望的炮手,袁偉民對她進行了嚴格并有獨創(chuàng)性的訓練。因為郎平的身高加上她出色的彈跳力,腿部和腰部、技術和身體的協(xié)調性特別好,因此,她把技術融入于力量中的扣球,成為中國女排的制勝法寶。其次,郎平非常能吃苦,因為她身材高,一般下三路動作比如倒地接球、墊球等就會比較弱,但是郎平盡量苦練補上這個短板,不讓自己成為對方攻擊的軟肋。為此,她不斷要求袁指導加練。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郎平的思考力,就是用腦打球以及對排球運動的理解力,是袁偉民非常賞識她的原因。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郎平憑著她的一股沖勁終于進入國家隊。袁偉民自然就成為她人生路上的第二位重要人物。進入國家隊不久,袁偉民就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究竟是怎樣的決定呢? 袁偉民 1979年,在訪問日本的一場比賽中,中國女排開場以2比0領先日本,郎平和孫晉芳都急于拿下比賽,這時,孫晉芳傳出了一個不合郎平胃口的球,兩個人的心里便有個疙瘩,都拉長了臉。日本隊抓住中國隊主力二傳和主攻手之間的小矛盾,以3比2逆轉了整個比賽,這次失敗,讓袁偉民深刻地意識到,排球是6個人的運動,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小故障,都可能影響最終的結果。這協(xié)作精神該怎么練呢?要知道場上六名隊員,六種性情,六個想法,要擰在一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但是教練和隊員之間總是存在著一種微妙的關系,一方面,隊員要依靠教練的訓練計劃和戰(zhàn)略部署來提高成績,另一方面,如果教練員要求太嚴,態(tài)度太硬,也會招來隊員的反感,袁偉民經過反復思考,決定從這種微妙的關系入手。 袁偉民和女排 在日常的女排訓練中有補課的規(guī)定,如果哪名隊員當天訓練不達標,就會留下來加練,而且一人補課全隊陪同,1980年的一天集訓,又有三名隊員因為不達標而被留了下來,那時,還是年輕隊員的郎平主動申請當起了陪練,來幫助被罰的隊員盡快達標。可是,練了一個多小時,被罰隊員還是沒有達標,此時,袁偉民竟然將矛頭指向了自愿當陪練的郎平,批評郎平打出來的球不合格。本來郎平就是好心來當陪練,偏偏打出來的好球還被教練挑刺,郎平氣得直瞪眼,嘴里不停嘀咕,“這還不算好球啊”!但是袁偉民卻面不改色,此時,郎平要求暫停,只見她走到墻前,臉對著墻,看似整理衣衫,其實眼淚已經止不住流了出來,見此情形,另外幾個被罰的隊員也跟著哭了起來。袁偉民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郎平與袁偉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