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于金錢都有著莫大的吸引力,但在談到賺錢這個問題上,絕大部分人卻沒有一些很好的心得,或者說方法。 如何才能賺錢? 其實這個問題,每個人回答的方向都不一樣。有的人認為只有擁有了一門技術(shù),才能夠賺錢;還有的人認為,只有好好上班,才能夠賺錢。 你看,絕大多數(shù)人每天起那么早上班,卻在如何賺錢的問題上,想得太淺,以至于從未思考過,我們?nèi)绾尾拍苜嶅X。賺錢,到底有沒有一些原則,或者說方法論? 在這個問題上,一位CEO曾經(jīng)告訴過我:變現(xiàn)你的思維,才能從認知層面開始賺錢。 我把他的這句話,歸納總結(jié)為三點方法論,并在此分享給大家。 01價值體現(xiàn),堅持長期做一件事 盡管金錢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有莫大的吸引力,我們也愿意為此付出時間和體力去換取金錢。但要說到長期堅持一件事,這樣的人在我們身邊依然很少很少。 想象一下,你除了吃飯、睡覺、上班之外,還有什么事情,是讓你真正長期堅持了五年以上的? 這個問題恐怕比較好回答,抽煙、酗酒,很多人都為此堅持了十幾年。 但除此之外,你其實能夠發(fā)現(xiàn),真正長期堅持做一件事的人,在生活中真的很少。 更何況,是要長期堅持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 在絕大多數(shù)人的職業(yè)賽道中,他們之所以沒有這么做,我歸納了兩點原因: 找不到有價值的事情 中途放棄 其實關(guān)于如何賺錢這件事,道理很多人都懂。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今天,各種資訊滿天飛,各種理財、思維迭代課層出不窮,即使我們沒有去學習,也或多或少能夠從朋友的耳朵里聽那么一兩句。 那為何我們的生活依然是這樣沒有任何變化呢? 在這個問題上,我的答案是,“道理”雖然大家都懂,可聽懂的道理,卻又未必能夠真正去實踐。 讓我們大腦下定決定去做某件事的動機有兩個,第一個是大腦相信做了立馬就有回報,第二個是大腦相信做了之后的不久會有回報。 例如我們跑步、健身,這是因為我們相信未來的某一天,我們的身體會更健康,會更長壽,還能夠減肥。 我們之所以愿意去上班,是因為我們知道在下個月的某一天,薪資一定會打到我的銀行卡中。 在如何賺錢的認知層面中,道理與方法其實是一樣的。但唯一不同的區(qū)別是,當你這么去做的時候,沒人能夠肯定地告訴你,未來幾年內(nèi)你一定能夠賺多少錢。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大腦在聽到類似的道理的時候,聽了僅僅只是聽了,并沒有去實踐的原因。 當我們在尋找一件真正有價值的事情的時候,絕大多數(shù)人首先是敗給了自己的“大腦”。 這樣的例子,其實在生活中就有很多很多。例如,我身邊有許多朋友都知道我在從事自媒體寫作,盡管有時候質(zhì)量和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難以協(xié)調(diào),但或多或少都還有一定的收益。 這件事的好處有很多很多,收益、鍛煉、思考等等,但當我也建議朋友來做的時候,他們的理由總是驚人的一致,“我做不來”、“算了吧,我讀書少做不來”、“我可沒你那么厲害,我根本寫不出來”。 在某個特定的場景中,當朋友說出這樣特定的借口來反駁你,或者來安慰自己的時候,他們的潛意識有兩個理由在支撐,第一,他們害怕未知的事物和帶來的麻煩;第二,他們根本不相信這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或者說,他們對于“賺錢”這件事,已經(jīng)認命了。 盡管你可能不愿意承認,但你的大腦實實在在就是在這樣“欺騙”你的。 你永遠無法想象,你的大腦為了節(jié)省能量有多么愛找借口。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盡管在腦神經(jīng)領(lǐng)域,我們對此還不是非常了解,但完全可以從側(cè)面來印證,我們的大腦絕對是最為懶惰的。 找到一家長期有價值的事情,堅持做,重復做的本質(zhì),實際上就是在單個維度里提高你的競爭力,從而在賺錢中,提高優(yōu)勢。 當我這樣講的時候,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有價值”的事情的時候。我通常都會告訴他們,程序員就蠻不錯的啊,運營、自媒體寫作等等,都是長期有價值的工作,那他們又會找出許多理由來反駁推翻你的觀點。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知道如何賺錢。更多的時候,是我們的大腦在阻止我們這么做,這么去嘗試。 大腦的本意是為了節(jié)省生物能力,提高我們的存活率。但在21世紀的今天,這個功能顯然還不足以適應這個社會。因此,我們在說認知的時候,實際上說的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問題。 有的人為此不惜付出時間去實踐,把自己的五年時光賭在一件事上。但有的人,卻總會以二八定律、世界上好工作那么少,等等理由來為自己的行為作出看似“合理”的解釋。 而這,也就是人與人之間最為基本的一個差異。認知層面的差異,以及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不同。 著名的管理學家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把“積極主動”列為了第一大習慣。初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很不理解史蒂芬·柯維的這個排序。 但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決定人與人之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你是一個積極主動爭取的人,還是一個被動消極,給自己不斷找借口的人。 史蒂芬·柯維的先見之明,直到今天再次被他所折服。 還記得我說的第二種人嗎?中途放棄的人? 也許有那么一部分人,會在步入老年之后回憶,慶幸自己當初中途放棄是有多么難能可貴。這種情況一定是存在的,但如果是一件真正有價值的事情,中途放棄是一種慶幸,還是一種錯過呢? 當然,我這么說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讓你去鉆牛角尖。權(quán)衡得失,及時止損在我看來是明智的行為,但關(guān)鍵的一點是,你至少得看看你損失了什么,是時間,還是別的東西? 價值體現(xiàn),堅持長期做一件事,我們要看該職業(yè)的天花板,我們要主動打破大腦思維的弱點、缺點,我們要提高自己的認知,而非思維固話。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02終生學習實踐,復利效應的重要性 關(guān)于復利,我們能說的絕對不僅僅只是金錢本身。 其實在任何領(lǐng)域,我們都可以談到復利效應。 在經(jīng)濟學中,與復利效應相關(guān)的一個名詞叫做“網(wǎng)絡效應”。 事務用得越多,越有網(wǎng)絡效應。 越多越有價值的,越有網(wǎng)絡效應。 我們可以簡單總結(jié)為:用戶越多,價值越大。 從廣義上講,網(wǎng)絡效應與復利效應之間差不多。但復利被用在金錢上的次數(shù)太多,為了避免誤導我們的認知,可以選擇用網(wǎng)絡效應來涵蓋。 合理利用金錢,讓錢生錢,注重復利效應資產(chǎn)配置,這是關(guān)于復利我們說得最多的。當我們沒有資產(chǎn)的時候,我們可以運用復利效應嗎? 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社群、圈子、粉絲、用戶越來越重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種廣義上的復利。 在今天,普通人如何運用網(wǎng)絡效應,擴大自己的影響,從而獲取金錢呢? 今天的自媒體、寫作、短視頻、出書、社群等等,依然還具備這個功效。而在傳統(tǒng)的線下,客戶群體越多,往往證明你的資源越豐富,整合能力越強。 公司越大,部門越多,其工作處理能力就越廣。這些都是今天的“復利”。 像理財那樣去工作,把網(wǎng)絡效應打開,塑造自己圈子里的影響力,這很重要。 放大你的公開象限,你越是在某個圈子中有名,反而間接印證了這個圈子對你的個人能力的認可。 03遵守規(guī)則,建立自己的原則 我相信,在任何一個行業(yè)里,都有自己的規(guī)則。有一部分規(guī)則,是給大家看的,還有那么一部分規(guī)則,是圈子里的人大家都默認的。 規(guī)則與法律約束又不同,法律常常是對人的最低道德要求。而行業(yè)里的規(guī)則,或者說公司里的規(guī)則,通常是為了保障集體的利益,或者說整個行業(yè)的利益。 不管你是誰,不管你有多么大的能耐,都不要對破壞規(guī)則,懷有好奇心,或者是懷疑的態(tài)度。 遵守規(guī)則,是一個公司、組織建立的首要原則。 作為組織內(nèi)的一員,不管你是員工還是創(chuàng)始人,都應該以身作則去遵守,這是讓人認同你的前提條件,也是一個比較基本的道德要求。 在你遵守規(guī)則的前提下,還應該建立自己的原則。 原則,是在法律之外,你對你自己一個某種程度上的更高標準。 你只有對自己高標準、高要求,別人才會認同你。這個原則,是不觸動、不違反的基本條件,原則的存在,可以讓你少犯一些“原則性錯誤”,在大的方向上,保持前進。 這也有助于你長期堅持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 原則是對自己的更高標準要求,規(guī)則是對集體對他人的遵守,只有當你具備了這兩種特質(zhì),才能夠在賺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嘗試著去建立適用你自己的原則,來督促你進步。由此,你才會每天保持著那么一點進步。 賺錢到底是一件具體的事、行為,還是一場認知思維上的變革? 一些人認為是前者,賺錢應該是具體的行為和事業(yè);但我相反,只有真正改變我們的認知,改變我們的思維,你才能夠去賺錢。 就像那句話說的一樣,“你永遠賺不到你認知之外的金錢。”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比認知更貴的東西了。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nèi)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