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旦說起“春宵一刻值千金”,人們腦海中浮現的就是“洞房花燭”之類。其實這句詩的本意和男女之情并沒有任何的聯系,因為沒有人去真正追溯這句詩的淵源,所以這句詩被人們誤解了上千年,真正的精髓還是它的后半句。 它出自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蘇軾筆下,或許也正是因此,才得以流傳至今。他對于文學的深刻思考和對人生的超俗觀念,沒有任何輕浮,隨手一揮就是半個大宋。通俗卻不庸俗,讀起來總是那么的朗朗上口。這句詩也是出自蘇軾筆下的《春宵》:
如果說單開上句話,人們就會很容易地把“洞房花燭夜”結合在一起。在某種程度上來看,這是人生的三大喜事之一,快樂自然不言而喻。隨著后人們的不斷引用,漸漸這句詩的本意也發(fā)生了變化,成了臉紅心跳的代名詞。 詩的第二句“花有清香月有陰”才是重點,春夜美景十分寶貴,盛開的花兒散發(fā)著清香,夜晚的月色顯得那樣朦朧,因果關系是在形容時間的寶貴,同時也在寓意人們要珍惜時間。這首詩并沒有任何特定的寫作背景,從它的本身出發(fā),也不過是一首嘆春之作。 后兩句是在寫朝廷官員們的現狀,北宋過于的腐敗,階級貴族人士抓緊一切時間在嬉戲玩耍,也沉醉在這美景當中。諷刺的手法含蓄地表達出蘇軾對醉生夢死、貪圖享樂官員的批判,同時也對那些不惜光陰的人深深譴責。 但在我看來,春夜本來就是如此的短暫。在如此唯美的夜晚流連忘返,身心都達到前所未有的享受,這又有何不可呢?老百姓又沒有金錢去享樂,唯獨也只能靠這些美景排遣排遣憂愁,難道不是嗎? 如果我們從這首詩的本意出發(fā),人們之所以這樣誤解好像也是有情可原。春天夜晚寶貴,洞房花燭夜當然也寶貴,這么令人沉醉的東西,也不知道蘇大爺是有心還是無心的。好了啥也別說了,讓你珍惜時間,你珍惜就對了。 如果說洞房花燭夜,我認為是好事,但現在很多人將自己邪惡的想法或做法,用這首詩來委婉地表達。咱也不知道遠在九泉之下的蘇大爺,得知人們對此句詩的引用,心中是喜是悲,還是五味雜陳?打住打住。 蘇大爺一生寫了無數的詩詞,這首詩并不是最為出名的。也只有第一句被人們記住了,但也早已失去了蘇軾寫它的初衷。歷史中被誤解或者誤用的古詩詞還有很多,這也僅僅是其中一部分。因為許多沒有辦法考證,它的原意人們自然也無從得知。 就拿最常見的“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來說,它最早是出自《詩經》的:“土國城漕,我獨南行……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很明顯,這塊是形容戰(zhàn)友情的,現在卻被曲解成了其他的含義。 如今形容兒女情長,恩愛到老。因為錯的人多了,人們也都將錯就錯,包括詞典中也是這樣的解釋。有人曾經對其進行過反駁,但又有人舉證出更早的記載。后來人們也不再追究,默許代表的是情侶相愛到老的承諾。 這一說還說跑偏了,“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也好,“春宵一刻值千金”也罷,也正是人們偏執(zhí)的引用,才賦予了它們強大的生命力。千百年以來廣為流傳在民間,這或許也是對曲解它們本義的一種“補償”,你認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