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性學會理事長徐天明曾發(fā)出這樣的感嘆:“中國的性盲比文盲還多!” 宮學萍在木棉說發(fā)表了一場演講,主題為《父母如何正確地與孩子講性》。在這場演講中,她講到一個好笑的性教育故事,故事里媽媽對性教育的態(tài)度,代表了中國絕大多數家長的現狀。 某一天,宮學萍送兒子去上學,在路上看見墻上貼著小廣告“少女服務”。走在他們前面的是一對母女,女兒看到墻上的信息,就問媽媽:“媽媽,什么是包小姐?” 那個媽媽特聰明,你們猜她是怎么回答的?媽媽很篤定地跟女兒說:“這是一客服電話,就像顧小姐董小姐張小姐一樣,那個客服她姓包。”講完這個故事,臺下聽眾一陣哄笑。 媽媽覺得這個問題,對于女兒,難以啟齒,就找個能自圓其說的答案蒙混過去。媽媽解脫了,不再尷尬犯難。 可是,問題也就來了,孩子早晚有一天會知道“包小姐”的真正意思,等她恍然大悟的時候,她就知道媽媽是不可靠的,以后再有跟性有關的問題,她不會再向媽媽發(fā)問了。 逃避問題,糊弄孩子,最終可能害了孩子。因為孩子如果不能從正確的渠道,獲取他們想要的答案,他們就會去求助于網絡或者不靠譜的人,天知道孩子接下來就聽到或者看到什么。 性教育問題,最大的難題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對性諱莫如深的羞恥觀念。 宮學萍的演講,讓我想起一部印度喜劇短片《父與子的性教尬聊》。 第一季一共有5集,這部短片的每集時長大概有十幾分鐘,每一集都圍繞一個兒子提出來的性教育問題展開,爸爸用講故事的手法,形象生動地揭開了兒子的疑問,可以說是父母家庭性教育的最佳范本。 《父與子的性教尬聊》的喜劇元素,來自問題男孩的爺爺,他總是在孫子向爸爸發(fā)問的時候,試圖跳出來阻止兒子說出真相,想要兒子用一些荒唐可笑的理由哄騙孫子,這樣就能避免尷尬,爺爺身上的滑稽可笑正是性羞恥觀念的最佳體現。 第一集,兒子帕普就拋給爸爸一個尷尬問題:爸爸,什么是自慰?這個問題的解答難度不亞于“寶寶是怎么出生的”。 爸爸的第一反應,當然是被孩子的問題驚到了。他正要試圖用孩子能聽得懂的語言來解答,保守派爺爺就從爸爸潛意識里跳出來,威脅兒子不能說不可說,甚至還要兒子繼續(xù)采取上一輩的教育方式,當孫子問了“不該問的問題”,把孩子痛罵一頓,再找個理由趕走。 這個時候,爸爸的反應很硬核,也很具有反抗性。 他先是否定爸爸的錯誤做法,訴說自己小時候被拒絕后,類似的問題就只能去問他們家的傭人比竹,而后向老古董表明決心:我要做一個爸爸,我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像你一樣,只能是個社會學意義上的父親。 爸爸向兒子解釋說,自慰其實就是自己跟自己的生殖器玩耍。當然,這是一種特殊游戲,需要私密性,只能一個人玩,而且是大人的游戲。 接下來,爸爸高能時刻到了,他進一步向兒子解釋: 兒子當然會繼續(xù)追問下去:“那么,媽媽出差時,你也這么做嗎?” 爸爸很誠實,回答說:“如果我覺得有必要,是會這么做的?!?/span> 絕大部分父母對性的羞恥感,嚴重到不敢讓孩子知道他們平時也是做愛的,仿佛這會影響他們在孩子心目中的偉光正形象,性是什么見不得人的骯臟齷齪的事情嗎?這種觀念本來就是錯的,飲食男女,本來就是人性所在。 男孩帕普“推己及人”的思維能力十分了得,既然爸爸會自慰,那么女人也應該會,他甚至還想到奶奶來我們家做客了,爺爺肯定也會,原來這個事情是這樣稀松平常。 故事講完了,孩子的疑問解開了,其實事情也就過去了。孩子聽完很快就忘了,他們的注意力又會被新的東西吸引,尷尬嗎?其實,覺得尷尬的僅僅是家長,孩子沒有性羞恥觀念,他們才不會覺得不自在。 這部喜劇短片的末尾,都會有帕普奶聲奶氣的性教育知識科普,片子借此來表達對性教育的正確觀念,不逃避,不遮掩,不貶低,不打擊,用平常心對待孩子的發(fā)問。這樣的教育觀才能培養(yǎng)一個對性態(tài)度理性健康的孩子。 短片后面的四集,帕普的問題,一個比一個刁鉆搞笑,看印度爸爸如何應對兒子的提問,感興趣的自己搜索看看吧。 對待性教育,真正需要惡補學習的是家長,希望父母們引起重視。性教育,永遠不要覺得太早。有句話叫,防止性侵害,就應該及早給孩子做性教育,壞人不嫌你的孩子小。 因此,針對孩子的每一個跟性有關的問題,耐心講給孩子聽,才是靠譜負責父母該做的事情。除了性教育短片,也有不少性教育書籍可以閱讀學習,在國內,胡萍老師的《善解童貞》系列是本土性教育的最好教材,推薦給大家。 |
|